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颜陈在《领导科学》2017年第4期《群体事件后地方政府受损形象的修复要点》一文中指出,危机事件冲击着政府的权威形象,不仅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冲击,还给社会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应该采取措施主动修复地方政府的形象。(一)抓紧善后问责,明晰主体责任。

  • 标签: 地方政府 形象 修复 《领导科学》 群体事件 危机事件
  • 作者: 余星吉
  • 学科: 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红地产》 2017年第2期
  • 机构:我国在2014年时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壤现状很不友好。其中耕地土壤、工矿业废地问题最为突出。建国后,我国发展向西方国家看齐,虽然加快了步伐少走几十年的道路,但是却走上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有些学者很早前就提出了环境治理的倡议,但却没有引起早期领导人的重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在我国各种环境工程应运而生,土壤污染修复一定会圆满成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会议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会议纪要精神,深刻反思、汲取教训,确保整改落实认识到位、态度坚决、行动果断。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整治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监督问责,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我省落地生根。

  • 标签: 生态责任 整改 修复 环保 生态环境保护 政治任务
  • 简介: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水平。

  • 标签: 政府监管 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董事会治理
  • 简介:区别于以往文献从内部控制与信息不对称的正面静态视角考察投资者决策行为关系,本文基于现实投资者风险感知的复杂性,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的双重动态视角,考察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市场环境下的决策行为。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了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并增加了融资成本,但是随着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财务报告质量得到提高,融资成本下降;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可以加快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提高内部控制治理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弱投资者对企业的风险感知,降低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自我完善动力不足、制度自信与自觉不理想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外部监管力度,提高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自省与自律,真正实现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及其会计信息的保障作用,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

  • 标签: 内部控制监管 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不确定性 权益资本成本
  • 简介:2016年12月8日财建[2016]8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环境保护厅(局):为了规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们制定了《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抄送: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 标签: 专项资金 修复 生态 治理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