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汽车合成制动的溶剂组成可以通过气色谱仪进行快速分析。本文就该分析方法的原理、所需材料与试剂、试验步骤及结果计算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合成制动液 溶剂组份 气相色谱法
  • 简介: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合成酯类润滑油中的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简称T501)含量,研究了二元混合流动相中乙腈\水的比例对合成润滑油主体和T501分离效果的影响,选择了最佳分离条件乙腈与水的二元混合物(乙腈所占体积分数为90%,流速为1mL/min),并考察了不同氧化时间下抗氧剂T501含量的变化情况。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2 6-二叔丁基对甲酚 抗氧剂 合成润滑油
  • 简介:气测录井的气体组分分析数据通常由气色谱仪提供,随着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在钻进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普通色谱仪由于分析周期长,已不能满足现场气测录井的需要。针对此问题,介绍了由大港油田集团地质录井公司研制的DML综合录井仪的快速色谱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微电子气体控制电路的工作流程,并通过与普通色谱系统的对比,阐述了快速色谱系统的优点和其基本的技术性能指标。技术分析表明,快速色谱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快速钻井条件下气测组分数据的及时采集问题,尤其适用于及时发现与解释评价薄油气层和超薄油气层以及及时确定水平井着陆点。

  • 标签: 快速色谱系统 结构组成 工作原理 气路流程 鉴定器 技术指标
  • 简介:为了推动气测录井定量快速色谱分析技术在钻井现场广泛应用,该文从定量快速色谱与常规色谱的比较入手,在阐述定量快速色谱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定量快速色谱技术三个方面的优势——薄油气层的发现与评价、快速钻进条件下发现油气层以及加入钻井添加剂条件下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相信随着定量快速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油气层发现与评价的准确率会得到很大提高。

  • 标签: 快速色谱 常规色谱 气测录井 薄层 油气显示 识别
  • 简介:快速色谱的发展为现场快速检测烃类气体含量提供了重要手段。针对应用快速色谱组分分离精度与识别的问题,提出了色谱学中采用曲线拟合技术进行快速色谱数据处理,文中分别给出了单组分及多组分色谱曲线拟合表达式,根据模拟曲线和实测色谱曲线的最佳拟合,可以准确获得各峰的实际面积及保留时间。此法最大特点在于它能够解决严重重叠的色谱峰分离及峰面积定量计算问题。另外针对快速色谱数据量大的特点,探讨了非传统的色谱谱图数据存储方式。

  • 标签: 快速色谱 色谱峰 识别 曲线拟合 数据 处理
  • 简介:罐顶气轻烃色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录井方法可以用于油气层评价,然而由于其分析手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未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阐述罐顶气轻烃色谱分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钻井岩屑和岩心为分析对象,结合具体实例分别探讨了分析样品、密闭、地层压力、样品的代表性、烃源岩地层和后效气对该项技术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影响,为合理选择该项技术分析参数、剔除假异常、实现油气显示的准确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罐顶气 轻烃色谱 分析样品 影响因素 分析 油气层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相继引进了多台不同型号的综合录井仪,随着综合录井仪的应用和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2000年以前引进的综合录井仪由于色谱仪的制造技术落后以及配件价格昂贵及难以购买,已不适应目前快速钻井条件下的录井需要。围绕此问题,以原引进的DrillByte、ALS2和DLS型综合录井仪为例,阐述了用国产SK-3Q04氢焰色谱仪取代这3种型号综合录井仪色谱分析系统的方法和途径。国产化改造后的色谱分析系统不但完全实现了原功能,同时降低了色谱分析周期,适应了快速钻井条件下的录井需要,而且解决了原色谱分析系统配件难以购买且价格昂贵的问题。

  • 标签: 综合录井仪 快速色谱 国产化 分析周期 积分仪 记录仪
  • 简介:“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对电力行业投入稳步增长,对远距离、大容量超局压及特局压输电的需求日益增加,出口国外变压器销量的不断扩增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等,对变压器油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1]。变压器油中常常因含有腐蚀性硫引发的变压器绝缘击穿事故,金属钝化剂能抑制腐蚀性硫和铜发生反应而被广泛应用。苯三唑衍生物为润滑油中主要金属钝化剂品种[2],种类有BTA(苯并三氮唑)、TAA(5-甲基苯并三氮唑)、TTAA[N-2(2-乙基已基)-氨甲基-甲基苯并三氮唑]等。TTAA是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变压器油常用的金属钝化剂,如Irgamet39[2],它是2种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在实际应用中,添加少量甚至微量的金属钝化剂能改善变压器油的抗硫腐蚀性能。

  • 标签: 金属钝化剂 变压器油 高效液相色谱 甲基苯并三氮唑 低含量 测定
  • 简介:介绍了用于炼厂气分析的不同方法.包括单台多维气色谱系统、两台色谱分析系统和三台色谱分析系统,比较结果指出:单台色谱多阀多柱切换的多维气色谱分析系统是炼广气分析的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数据可靠的优点,尤其四阀五柱TCD、FID检测器系统具有更大检测范围和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 标签: 系统 多维 检测范围 数据 谱系 操作
  • 简介:本文建立了以气色谱法测定烃中环丁砜含最的方法。用水将非芳烃和芳烃中微量的环丁砜萃取出来,用气色谱分析水中的环丁砜含量,再根据不同组分的萃取系数计算出烃样中的环丁砜含量。色谱柱为DB-FFAP(硝基苯二甲酸改良聚乙二醇)极性柱(10m×0.53mm×1.0μm),分流比5:1,FID检测器,外标法定量。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建立了环丁砜质量浓度与平均峰面积的标准曲线。试验确定的水与试样的萃取比为1:8,非芳烃、苯、甲苯的平均萃取因子分别为1.00、3.00、2.13。给出了萃取系数计算公式,并验证了苯和甲苯的萃取效应不存在正相关、负相关或其他偏导关系。本方法简便可行,可以满足苯抽提装置生产过程中环丁砜含量检测的需要。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环丁砜 非芳烃 测定 FID检测器 苯二甲酸
  • 简介:采用HPINNOWAX(60m×0.25mmi.d×0.5μm)毛细管色谱柱对高纯乙苯中的微量烃类杂质进行了气色谱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色谱柱能很好地分离乙苯中可能存在的18个烃类杂质,提高了定性、定量的准确性。满足了不同工艺路线生产的乙苯的分析要求,对促进乙苯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乙苯 烃类 杂质 高纯 微量 工艺路线
  • 简介:选择热解气色谱中的特定化合物nC7(正庚烷、烯烃)、nC8(正辛烷、烯烃)和甲苯,并计算相应的参数nC7+8/甲苯×2和甲苯/nC7,确定三类生油岩的划分界限为:Ⅰ型,nC7+8/,甲苯×2>3.25,甲苯/nC7<0.25;Ⅱ型,nC7+8/甲苯×2=1.10~3.25,甲苯/nC7=0.5~0.8;Ⅲ型,nC7+8/甲苯×2<1.10,甲苯/nC7>0.8。近百块次样品经过与元素分析、Rock-Eval分析结果对比,并实际应用于划分珠江口盆地生油岩类型,证实方法简便易行。

  • 标签: 应用 热解气相色谱参数 判别 生油岩 类型 甲苯/nC7
  • 简介:虽然岩石热解气色谱录井技术在酒东盆地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解释方法单一,仅依靠样品峰积分面积大小和谱图形态判别油水层,人为因素对解释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录井解释水平,通过对14口井32层岩石热解气色谱录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在阐述不同储集层基本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单层多样和邻井同层系油样组分体积分数与碳数分布对比图,刨建了轻重比与样品峰积分面积交会图板,确定了以基本谱图与派生谱图相结合的定性解释和应用交会图板的定量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为玉门油田酒东盆地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效果较好。

  • 标签: 岩石热解 气相色谱 谱图 特征 图板 储集层
  • 简介:以往应用饱和烃气色谱资料判断储集层产性质,主要是根据谱图特征进行人为判断,受人的影响因素多。从对原始资料处理出发,通过对饱和烃气色谱资料表征处理,直接给出数据,解决了气色谱原始分析数据转换和存储难题,为该项资料的定量化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从处理参数中优选评价油水层的特征参数,将反映图形特征与反映含油性特征的参数结合,建立了油水层解释评价图板,提出了求取饱和烃气色谱含水性评价指数(Fwqx)方法,不但对储集层的产性质进行判断,而且通过含水性评价指数的大小,对油水层的油水产出比例给出了一个相对值,为储集层油水产出比例解释评价提供数字化依据,使该项资料的解释达到了定量化。目前,该方法已在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饱和烃气相色谱 图形处理 谱图表征 含水性指数 特征参数 解释评价
  • 简介:介绍了安全阀气泄放工况如何发生及所具有的特点,探讨了在这种泄放工况下怎样确定安全阀的尺寸。讨论了两流泄放面积计算方法/原理和详细计算步骤,并通过设计案例对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Omega-2和气-泄放面积相加的方法,Omega-1方法和DIERS积分法得到的泄放面积较大,较为保守安全。所以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推荐使用这两种方法计算气-流安全阀的泄放面积。

  • 标签: 安全阀 两相流 泄放面积 DIERS
  • 简介:介绍了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挥发性有机物。并以GC—FID进行测定的方法,对该方法标准曲线,精密度和回收率的试验研究,方法适合测定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 标签: 热解析 挥发性有机物 研究
  • 简介: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轻质油储集层常规气测录井过程中,由于油质轻烃类组分随钻井返出井口后挥发逸散严重,所检测的钻井中烃类组分含量失真,储集层解释评价难度大。热解气色谱录井技术以相对能真实反映轻质油储集层烃类组分含量的岩屑或岩心样品为分析对象,可完成一般为C8—C37各个单体烃的检测和样品谱图分析,实现储集层产性质的评价。通过对台北凹陷多个区块29口井不同轻质油储集层样品岩石热解气色谱特征评价参数(碳数范围、主峰碳、Pr/nC17、Ph/nC18、OEP)的统计,结合不同储集层谱图特征,对照试油结果,建立了适用于该凹陷不同轻质油储集层的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快速判断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

  • 标签: 岩石热解 气相色谱 谱图形态 特征参数 解释评价 标准
  • 简介:本文参照ASTMD4291-04(09)《用过发动机润滑油中微量乙二醇的测定气色谱法》,建立了气色谱法-FID检测法测定在用发动机油中乙二醇含量的方法。将在用发动机油样品用正乙烷稀释后用水萃取,再用气色谱法测定。色谱柱的选择为:填充柱长1.2m,外径6.4mm玻璃柱;键合聚乙二醇熔融石英毛细管柱长15m,内径0.53mm,夜膜厚度2.0μm。对ASTMD4291-04(09)标准推荐的色谱条件进行了修正,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建立了乙二醇质量浓度与平均峰面积的标准曲线,R2达0.9999(填充柱法)和0.9980(毛细管柱法)。对不同在用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及自配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新建方法的重复性、再现性均满足ASTMD4291-04(09)标准要求,适用于乙二醇质量浓度在6.6~195mg/kg范围内在用发动机油样品的定量检测,可满足在用发动机油中乙二醇含量监测的需要.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发动机油 测定结果 醇含量 聚乙二醇 ASTM
  • 简介:岩石热解录井侧重利用所分析的各特征参数及其组合规律或关系图板来解释评价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而热解气色谱录井则侧重通过不同谱图形态特征来反映,两者各有优势。从突出两者优势的角度出发,以辽河油田茨120区块沙河街组沙三段地层为例,分别探讨岩石热解录井的S1和S1/S2解释评价标准与不同储集层的热解气色谱录井谱图特征识别方法,进而将两种解释评价方法结合,可实现不同储集层的有效识别,提高储集层解释评价符合率。该区块两口井4个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效果较好,对于该区块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 标签: 岩石热解 热解气相色谱 储集层 流体性质 解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