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TheLoesspositiveandnegativeterrains(P-Nterrains),whicharewidelydistrib-utedontheLoessPlateau,arediscussedforthefirsttimebyintroducingitscharacteristic,demarcationaswellasextractionmethodfromhigh-resolutionDigitalElevationModels.Us-ing5m-resolutionDEMsasoriginaltestdata,P-Nterrainsof48geomorphologicalunitsindifferentpartsofShaanxiLoessPlateauareextractedaccurately.Thensixindicatorsforde-pictingthegeomorphologiclandscapeandspatialconfigurationcharacteristicofP-Nterrainsareproposed.Thespatialdistributionrulesoftheseindicator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NterrainsandLoessreliefarediscussedforfurtherunderstandingofLoesslandforms.Finally,withtheintegrationofP-Nterrainsandtraditionalterrainindices,aseriesofun-supervisedclassificationmethodsareappliedtomakeaproperlandformclassificationinnorthernShaanxi.ResultsshowthatP-NterrainsareaneffectcluetorevealenergyandsubstancedistributionrulesontheLoessPlateau.AcontinuouschangeofP-NterrainsfromsouthtonorthinShaanxiLoessPlateaushowsanobviousspatialdifferenceofLoessland-formsandthepositiveterrainareaonlyaccountedfor60.5%inthisregion.TheP-Nterrainsparticipantlandformclassificationmethodincreasesvalidityoftheresult,especiallyintheLoesstableland,Loesstableland-ridgeandtheLoesslow-hillarea.ThisresearchissignificantonthestudyofLoesslandformswiththeDigitalTerrainsAnalysismethods.

  • 标签: 地形研究 研究英文 陕北黄土高原地形
  • 简介: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的侵蚀问题,历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黄土高原的环境演变和水土流失问题也是黄土高原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研究从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植被变化、降水量变化和土壤侵蚀量变化等几个方面,简要回顾了国内学者在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针对领域内的成就和问题提出了粗浅看法和建议.文章认为,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总体植被景观以草原为主;降水量也有显著变化,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东南-西北方向移动;土壤侵蚀强度也有阶段性变化,全新世早中期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晚期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

  • 标签: 全新世 植被 降水量 孢粉 磁化率 黄土高原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经济发展活动与行为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尤其在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这一区域本身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近年来的人类活动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形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纳入当地总体发展规划中,加快推进科学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快速实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

  • 标签: 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
  • 简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探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在我国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产沙模型应用中的改进方法。USLE属于因子分析模型,由于USLE考虑因素全面,因子具有物理意义,形式简单,所用资料广泛,统一了土壤侵蚀模型形式,故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流失严重,影响流失的因素极其多样,使得USLE模型不能很好的应用于该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基于此,采用GIS方法探讨USLE模型在黄土高原改进方法问题。

  • 标签: GIS 黄土高原 USLE模型 水土流失 RS
  • 简介:根据当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地质时期第四纪(距今250多万a)以来黄土高原演变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关系可归纳为:①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引起的中国大陆一系列差异性升降构造变化是黄土高原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②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隆起所引起的强西风气流把中亚内陆沙漠地区的大量粉尘带到今天的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③现代季风是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上升到某个高度之后的产物,但随着青藏高原高度不断增长,它对湿润夏季风的屏障作用越来越强,黄土高原气候开始由温暖湿润向干冷和干旱化方向发展,相应地植被种类和分布发生调整;④黄土高原植被对气候波动的适应具有重复性,即植物随着气候冷暖干湿的波动,生长区域南北移动;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更新世时期主要是自然侵蚀造成的,全新世时期在遵循自然规律继续进行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人类活动影响,使之呈现加速发展的特点;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受地质、降水、植被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空间差异极其显著.

  • 标签: 第四纪 黄土高原 演变 气候变迁
  • 简介: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和林木蒸散耗水量得出,这里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干旱造林应重视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方法。

  • 标签: 黄土高原 林木 水分条件 造林
  • 简介:用常规观测资料、实时探空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0年5月25~26日发生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春末初夏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由高空低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及西南急流、地面倒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局地暴雨由混合性降水回波产生,持续时间长,降水效率高;同时,暴雨量场及V-3θ图在暴雨的起报、结束及落区上有很好的预报能力。

  • 标签: 春末初夏暴雨 不稳定参数 暴雨量场 V-3Θ图 雷达
  • 简介:为揭示西北黄土高原典型农作物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利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1987—2016年与胡麻1988—2004年物候观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春小麦、胡麻典型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典型生育期间隔日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出苗期的变化幅度最大,最早和最晚出现日期分别相差36d和30d;春小麦播种—出苗、抽穗—开花期间隔日数显著缩短(P〈0.05),开花—乳熟期的间隔日数显著延长(P〈0.05),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变化不明显(P〉0.05);春小麦、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与日照的相关性最好(P〈0.01)(除春小麦开花—乳熟期显著相关及胡麻现蕾—开花期相关性不明显);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全生育期持续时间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 标签: 农业物候 线性变化率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 简介:介绍了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概念和评估方案,并据此估算和分析了1990年和1997年黄土高原地区130个县市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分布现状;然后利用IPCC推荐的最新GCM模拟结果确定了我国西北地区未来2010~2050年气候变化情景,在现有和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可能变化,并讨论了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 农业生产 气候脆弱性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利用陕西黄土高原47a地质灾害和相对应的降雨资料,在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基础上,采用面平均雨量确定各易发区的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量,各易发区的临界雨量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滑坡和崩塌的临界雨量明显不同,一般滑坡临界雨量均高于崩塌;高易发区的临界雨量并不一定低于中易发区和易发区。利用相关统计分析和日综合雨量方法,确定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诱发滑坡的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25、35、65mm,诱发崩塌降雨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分别为15、30、50mm。

  • 标签: 陕西黄土高原 地质灾害 日综合雨量 降雨临界值
  • 简介:在研究黄土高原东亚季风地质时期周期演变中,引入了用于定量检测周期的奇异谱分析方法,结合小波分析,对典型的黄土高原陕西省洛川黄土剖面、甘肃省灵台黄土剖面的磁化率中2.6MaB.P.以来东亚季风的强信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1.0MaB.P.之间地质时期,除在1.87~1.37MaB.P.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周期演变不明显的缺失时段外,东亚季风演变的主导周期是40ka,0.9~0.6MaB.P.是40ka周期和100ka周期的调整过渡期。0.6MaB.P.以来的主导周期是100ka。研究还发现,1.2MaB.P.前后没有明显的周期差异,说明1.2MaB.P.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周期转型事件,而是周期演变过程中的触发事件,这一触发事件对0.9MaB.P.以后出现的周期转型事件影响深刻。40ka周期从1.2MaB.P.开始衰减,至0.9MaB.P.时100ka周期逐渐建立。0.6MaB.P.开始东亚季风出现冷暖大幅振荡的100ka演变周期,因而0.6MaB.P.具有气候振荡加剧的突变性质。

  • 标签: 小波分析 奇异谱分析 黄土 磁化率 东亚季风
  • 简介:介绍了遥感(RS)技术的特点,并论述了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环境调查和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植被的监测作用。

  • 标签: 遥感测绘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环境监测
  • 简介:2008年1月中下旬位于西北地区东部的陇东黄土高原出现近60a罕见阴雪低温天气,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脊强盛,青藏高原西部低槽和中国东部弱脊维持,东亚大槽偏北,青藏高原南支气流强,控制中亚、中国北方大部和西北地区的冷气团强盛活跃,500hPa和700hPa西北地区东部为负距平,700hPa降温强。700hPa相对湿度西北地区东部处于正距平中心,500hPa相对湿度也在70%以上。700hPa风场在98°~110°E、35°~40°N存在明显的切变,水汽通量和散度分析表明,降雪期间低层存在水汽输送和辐合。主要降雪时段700~500hPa散度场表现为辐合,200hPa表现为辐散;700~200hPa涡度场表现为正涡度区,在降雪过程中有弱的动力抬升作用,降雪强度大。

  • 标签: 罕见降雪 低温 天气气候分析
  • 简介:摘要淤地坝曾被水利部誉为“亮点工程”,多运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带。按照目前建设发展的步伐,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最大的功臣,对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程。但是随着淤地坝的不断建设,伴随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显著。因此,本文以黄土高原为导向,输出淤地坝在除险加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法。

  • 标签: 黄土高原 淤地坝 除险加固措施 水土保持
  • 简介:处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区的庆阳市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水资源在开采方面又存在很大的难度,可利用水资源极其缺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水资源总量、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当地的地理和经济特点,分析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中心地区 水资源利用现状 可持续利用
  • 简介:黄土高原代表站甘肃省庆阳西峰站1971-2005年5、10、15、20cm地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地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峰10cm地温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地温与冬小麦发育期成负相关,与冬季地温相关最显著的是乳熟期,相关系数为-0.57~-0.65,与春季地温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相关系数为-0.60~-0.63。冬季典型年份各平均发育期差异最显著的是冬小麦的起身期提前了15d,春季典型年份最显著的是冬小麦的全生育期提前了23d。

  • 标签: 西峰 地温变化特征 冬小麦发育期 影响分析
  • 简介:陆面过程模拟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的计算陆气间能量交换,但现有的陆面过程模式模拟的湍流通量与观测值间仍然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改进湍流通量的参数化方案对于提高陆面过程模式模拟能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改进陆面过程模式SHAW中的热力粗糙度方案,以及引入干表层蒸发方案,以期改善湍流通量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SACOL站观测资料,进行模式改进前后的单点模拟对比试验,研究其参数化方案改进对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HAW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特征的变化趋势,模拟值与观测值偏差较小。与原来的SHAW模式模拟结果相比,改进后的SHAW_MOD模式显著提高了湍流通量的模拟能力,并改善了净辐射和深层土壤温度的模拟,但对土壤湿度的改进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土壤内部水热传输过程及相关参数化方案有关,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SHAW模式 湍流通量 黄土高原 SACOL站
  • 简介: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点春小麦、冬小麦、胡麻、燕麦、马铃薯、扁豆等主要作物农田土壤含水量实测资料,采用EOF、小波等方法分析研究该区域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干旱是这一地区土壤水分的基本状态,土壤水分垂直分布以递减为主,深层湿度小于浅层,夏季小于其它季节,秋季得以恢复;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的差异与不同作物关系密切,作物对土壤水分耗费存在明显时空差异。

  • 标签: 黄土高原 农作物 土壤湿度
  • 简介:摘要:管棚法是软弱围岩底层隧道施工中常用的超前预支护技术,多用于隧道拱顶的支护。管棚法是将管棚的骨架作用和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作用结合起来,以提高软弱围岩的稳定性,为隧道施工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就黄土高原地区隧道管棚施工的工艺进行阐述,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 标签: 黄土高原地区隧道管棚
  • 简介:TocontrolsoilerosionandrestorethedegradedenvironmentintheLoessPlateau,alargenumberofmeasuresrelatedtosoilandwaterconservationhavebeenemployedthathaveprofoundlyaffectedcatchmentproperties.Thisstudyconstructedthreeindicatorstocharacterizechangestothecatchmentslope,proposedbothamethodforaregressionanalysisofadjacentimagesandasequencemodel,andappliedmultisourceremotelysensedimagesandGISspatialclusteringanalysistechnologiestoextractthematicinformationandcomprehensivelyanalyzethecatchmentchangecharacteristics.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catchmentslopepropertieschangedsignificantly.Atcatchmentscale,theaveragevaluesofARC,DVCandARTwere6.43%,25.57%and4.30%,respectively.Thereweresixclusteringtypesofcatchmentslopepropertychanges.Themaximumandminimumoftheaveragesimilaritiesoftheclusteringtypeswere0.992and0.935.Eachslopecontrolmeasureshadadistincteffectoncatchmentslope;thedominatingfactorofeachclusteringtypewasidentifiedas:Type1:D-VC,Type2:D-VCLU,Type3:D-LUVC,Type4:D-TAVC,Type5:D-TACandType6:D-MFC.Type5andType1coveredthelargestareas,respectivelyoccupying37.28%and31.01%.Catchmentslopepropertychangesalsohaddistincttypesthatdependedontheirgeomorphologicalconditions.Thesefindingsprovideausefulbasisfromwhichtofurtherstudycatchmentslopehydrologicalandsoilerosionprocesses.

  • 标签: CATCHMENT SLOPE property SLOPE control 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