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采用Jominy末端淬火实验研究淬火冷却速率对商用7050铝合金厚板淬火态合金电导率和组织的影响。实验测定距淬火端不同距离合金的淬火态电导率,并进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在淬火敏感区间范围内,合金的平均冷却速率随着淬火端距离的增加不断降低,而淬火态合金的电导率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上升。末端淬火实验棒组织观察显示,厚板表面已发生完全再结晶,1/4和1/2厚度处为部分再结晶组织,淬火诱导晶界析出相逐渐粗化并成链状分布,当距离大于38mm时,发现大量非均质形核淬火析出相,其形核核心主要为Al3Zr弥散相。

  • 标签: Jominy末端淬火 淬火敏感性 冷却速率 淬火诱导析出相
  • 简介:采用末端淬火实验、光学显微镜(0M)、扫捕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均匀化时间对7085铝合金淬火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化时间从48h延长至384h,淬火敏感有所增加,端淬试样经人工时效后硬度的最大差值从5.2%增加到6.9%。均匀化时间延长对晶粒组织没有影响,但促使丁相的溶解,增加Al3Zr弥散粒子的尺寸,减小其密度。慢速淬火时,在晶内的Al3Zr弥散粒子上能观察到一些尺寸较小的淬火析出η相,这降低了时效后的硬度。Al3Zr粒子特征的变化对淬火敏感影响很小。

  • 标签: 7085铝合金 均匀化 末端淬火 淬火敏感性 Al3Zr弥散粒子 平衡η相
  • 简介:Dyesol公司称为了发展更高性能的钌基色素敏感太阳能电池(DSC)而获得了新的合作关系。公司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的AustralianGrowthPartnership(AGP)获得了合作,合作项目将在DSC光伏市场创造新的知识产权。DSCs由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钌色素以及夹在两块基板之间的电极组成,

  • 标签: 太阳能电池 合作关系 色素 钌基 敏感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 简介:基于岩石能量交换原理和3种不同卸荷路径下(恒轴压卸围压、加轴压卸围压、轴压围压同时卸载)卸围压(初始围压为10MPa、20MPa、30MPa)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岩石轴向吸收应变能、环向扩容消耗应变能、弹性应变能以及耗散能的演化特征与演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3个方案中,岩石轴向吸收的应变能主要转化为环向扩容消耗应变能,扩容程度为:方案3〉方案1〉方案2,而转化为耗散能较少,只有在临近破坏时耗散能才明显增加。初始围压对轴向应变能、环向扩容消耗应变能及弹性应变能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卸载路径,且都随着初始围压的增大呈近似线性增加。卸载路径和初始围压对耗散能有显著的影响。三个方案中应变能的演化速率均随着初始围压的增大而增加,初始围压对应变能演化速率的影响与卸载路径有关。

  • 标签: 卸荷路径 轴压 围压 应变能 能量演化
  • 简介:研究了不同轧制路径对工业纯钛板机械各向异性及成形性的影响。路径A和路径B是分别沿原始轧向和横向的单向轧制,路径C是交叉轧制,即每次轧制之后旋转90°继续轧制。测试了不同轧制路径获得板材的显微织构、力学性能(强度、伸长率)和各向异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从路径A到路径C,轧制板材的织构逐渐减弱。与路径A和路径B相比较,路径C轧制的板材的平面各向异性系数更小。拉深实验显示交叉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制耳的产生;杯突实验表明交叉轧制可以提高钛板成型能力。

  • 标签: 工业纯钛 交叉轧制 各向异性 织构 拉深
  • 简介:材料为30CrMnSiA的撞针体零件在交付之后发现部分零件外表面存在裂纹,与其同批次的原材料表面亦在热处理工序之后发现疑似裂纹痕迹.通过对撞针体进行断口宏观及微观观察、能谱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查和显微硬度测试,并与其原材料进行对比检查分析,最终确定了撞针体的开裂原因.结果表明在热处理工序之前撞针体原材料已经存在初始折叠缺陷,该初始折叠缺陷是导致撞针体开裂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原材料进行热处理之前增加无损检测工序,及时排除初始缺陷(折叠)隐患.

  • 标签: 30CrMnSiA 撞针体 折叠 热处理 脱碳
  • 简介:某升降机齿条在搬运过程中摔断,齿条材料为60钢。对齿条断口,材质的金相组织、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确定齿条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齿条的断裂性质为冲击载荷所致的脆性断裂;由于正火加热和冷却方式不当,造成齿条的晶粒粗大且铁素体呈网状分布;齿条化学成分中Si、Mn元素含量超出标准要求范围,S、P元素处于标准规定值上限;材料中存在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以上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齿条发生断裂。

  • 标签: 齿条 脆性断裂 热处理工艺 非金属夹杂物
  • 简介:某扭力轴材料牌号为30CrMnSiNi2A,表面经镀硬铬处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时,发现有大量的裂纹存在。采用断口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氢含量测定、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扭力轴裂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冲击与弯曲模拟试验及断口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扭力轴裂纹是在较大的表面剪切摩擦应力与扭转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开裂的;裂纹开裂后以应力腐蚀的方式扩展;裂纹的产生与较大的剪切摩擦应力有关;并提出在镀铬前对扭力轴进行喷丸处理的建议。

  • 标签: 扭力轴 镀铬件 剪切摩擦应力 扭转应力
  • 简介:黄铜药筒在使用时发生爆裂,为了解决其安全服役,提高产品的质量,通过对失效药筒及对比件进行了断口宏观及微观观察、金相组织检查、氨薰试验、超声检测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生产工艺全流程的跟踪调查工作,找到了黄铜药筒发生开裂失效的根本原因。分析表明:产品失效是由铸造工序产生的气孔引起的,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如采取严格烘烤物料,增加排气时间,适当降低拉坯速率,超声探伤检验等措施,经过半年跟踪研究发现,该企业生产的铸坯成品率显著提高,超声检查所有药筒成品再未发现存在内部裂纹现象。

  • 标签: 黄铜药筒 失效 铸造 气孔 超声探伤
  • 简介:扭簧装配后36h内发生断裂,对扭簧断裂的宏观与微观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断裂扭簧的氢含量、金相组织以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扭簧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扭簧断裂性质为氢致脆性断裂,扭簧中较高的氢含量是造成使用中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扭簧 断裂 热处理 氢脆
  • 简介:当前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络与垃圾清运体系网络两网分离,而造成中国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较为落后的原因,主要正是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处理体系方面存在多种障碍和困局所致自古以来垃圾与人类都如影随形,而且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数量也在急速增长。在中国,巨量生活垃圾已经造成了国家范围的"垃圾围城"与"垃圾围村"困局。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核算,2014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2.41亿吨;而环保部《2015年中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

  • 标签: 再生资源 垃圾围城 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处理 回收体系 固体废物污染
  • 简介:针对穿甲弹在生产定型试验中出现的底火体断裂现象,通过底火体设计计算、生产过程控制、故障底火体检测3个方面的排查,并采用减薄底火体退刀槽部位尺寸从而模拟底火体受损、强度降低的方法,验证了故障现象,查清了故障原因。结果表明:底火在安装过程中受到较大扭力和轴向拉力的作用,底火体薄弱位置螺纹根部产生微裂纹机械损伤,强度大幅下降,从而弹药在发射过程底火体产生断裂。因此,提出改进底火体强度设计和保证正确安装使用措施,后续生产产品再未发生同类故障。

  • 标签: 失效分析 底火体 断裂 措施
  • 简介:机务检查发现飞机左侧进气道横向拉杆的拉紧螺栓发生断裂。对失效拉紧螺栓的宏微观特征和金相组织进行检查,并对其硬度和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拉紧螺栓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断裂原因与异常装配预紧力叠加进气道载荷有关。同时针对性提出调整工序顺序、增加专用工装、完善工艺规程等改进措施。通过监控20架飞机的装配过程,并收集部队1年多的飞行反馈信息,未发生同类故障。

  • 标签: 进气道 拉紧螺栓 断裂 疲劳 力矩
  • 简介:某型飞机飞行一段时间以后,伞舱盖上装夹弹簧的带锁销转臂的底板发生开裂,开裂位于焊缝与底板交接的位置,并穿透了底板,该开裂具有普遍性。本文通过对开裂转臂的宏观观查、断口检查、热影响区域的金相组织对比分析、硬度检测,结合转臂受力条件和工作时的应力环境,对开裂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臂底板开裂属疲劳开裂,底板整体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该处受力条件是导致转臂疲劳开裂的直接原因。将转臂厚度增加,该故障未再出现。

  • 标签: 转臂 疲劳 开裂 板厚
  • 简介:某民航班机在飞行途中座舱内发现冒烟及微弱闪光,地面检查发现P6板后部有一电缆有燃烧痕迹。通过对受损导线的检查分析,结果表明,两根导线之间产生强烈电弧是引起飞机空中电缆起火的原因。而导致这两根导线之间产生电弧的直接原因则是导线在固定卡子部位出现了严重挤压和磨损。

  • 标签: 电缆 起火 拉弧
  • 简介:发动机连杆螺栓发生断裂失效,通过断口宏微观观察、金相组织检查、硬度及拉伸性能测试、螺纹尺寸测量和化学成分分析,对连杆螺栓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的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螺栓的金相组织及化学成分未见异常,硬度及拉伸性能符合要求,螺纹尺寸不符合标准要求。综合分析认为:螺栓发生松动是螺栓断裂的根本原因;螺栓松动与装配时预紧力过小和螺纹直径偏小有关。针对断裂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 标签: 连杆螺栓 疲劳 螺栓松动 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