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基本原理和肉制品检测所面临的问题,综述了ELISA在肉制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ELISA用于肉制品中抗生素、激素、致病菌、中枢神经系统组织、辐照食品和肉的组成的检测。更多还原

  • 标签: ELISA 肉制品 检测
  • 简介:目的:分离纯化鱿鱼眼透明质,为利用鱿鱼加工废弃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太鱿鱼眼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酶解时间、温度、酶用量对透明质提取率的影响,优化酶提取透明质工艺条件;以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用紫外光谱和凝胶过滤层析鉴定透明质的纯度及其分子质量,并用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结果:1)枯草杆菌蛋白酶提取透明质的最适条件为酶解时间1h,温度60℃,酶用量4%,鱿鱼眼透明质的提取率达14.10%;2)利用H2O和NaCl溶液分步洗脱,DEAE-SephadexA-25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2个透明质组分HA-1和HA-2,得率分别为5.22%和84.37%;3)HA-1和HA-2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77×105、1.73×106,均显示为单一洗脱峰,无蛋白、核酸杂质;红外图谱显示其具有透明质标准品的吸收峰。结论:鱿鱼眼透明质提取率14.10%,纯化得到的透明质分子质量分别为6.77×105和1.73×106。

  • 标签: 鱿鱼眼睛 透明质酸 酶法提取 纯化
  • 简介:反式脂肪是指含一个以上独立反式构型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食品中的反式脂肪主要来源于氢化植物油.科学研究表明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良的健康影响.能够增加患心脏病、冠心病、乳腺癌的几率,同时还有抑制幼儿生长发育的负面作用.本文介绍了反式脂肪的性质、来源、危害及GC-MS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标签: 反式脂肪酸 来源 危害 GC-MS分析方法
  • 简介:以鱼糜制品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贮藏温度(0℃、5℃、15℃、25℃),对鱼丸的TBA值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以TBA值判断不同贮藏温度下鱼丸的货架期终点。研究发现货架期预测模型回归方程y=166.52e-0.0512x(R^2=0.99295),可对不同温度保藏下的鱼糜制品货架期进行预测。

  • 标签: 鱼糜 硫代巴比妥酸法 货架期预测
  • 简介:吸附剂能除去酒类中有害及不稳定成分,消除邪杂异味,提高和稳定产量,在啤酒、葡萄酒、白酒、果酒中应用广泛.

  • 标签: 稳定 质量 吸附剂 啤酒 葡萄酒 白酒
  • 简介:主要研究在各种条件下啤酒酵母对重金属铜离子吸附的可行性。以及不同条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通过测量实验前后铜溶液的吸光度,然后在标准曲线上找到相应的吸光度求得溶液中铜的含量,得出前后铜含量之差算出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4.5,加菌量0.05g为最佳吸附条件。

  • 标签: 酵母菌 吸附 CU^2+ 吸光度 去除率
  • 简介:反式脂肪是一种具有反式构型的不饱和脂肪,研究表明,反式脂肪摄入量过多会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反式脂肪的结构、性质、食物来源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反式脂肪的检测。

  • 标签: 食品 反式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的是为了抑制肺气对于秋季的饮食养生,中医有“少辛增”的说法。人们一般理解,就是要少吃辣的多吃。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呢?

  • 标签: 秋天饮食 养生 肺燥 保健
  • 简介:以菊苣茎为试验材料,利用DPPH、·OH自由基和FRAP研究菊苣茎中5种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DPPH和Isobologram分析研究菊苣、绿原和木犀草苷之间的相互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种抗氧化组分对DPPH、·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是:菊苣〉木犀草苷〉绿原〉咖啡〉酒石,对铁还原力能力的排序是:酒石〉咖啡〉木犀草苷〉绿原〉菊苣。菊苣与绿原或木犀草苷复配后,效应点均在相加线和95%置信区间的下方,且相互作用指数γ值均小于1,表明菊苣与绿原或木犀草苷复配后呈现协同抗氧化作用,且菊苣与木犀草苷的协同效果强于菊苣与绿原的协同效果。

  • 标签: 菊苣酸 抗氧化 Isobologram分析法 协同抗氧化
  • 简介:利用响应面分析,研究了在馒头生产过程中压延工艺对面团吹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面团在气体吹胀过程中,可承受的最大压力P受折叠角度、干面粉加入量的影响显著;面团吹胀延伸性L受压延次数、折叠角度的影响显著;面团的整体强度w受辊隙宽度、折叠角度、干面粉加入量影响显著,

  • 标签: 响应面分析法 压延工艺 面团 特性 生产过程 最大压力
  • 简介:本文研究了小麦蛋白的水解工艺,分析了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固液比等因素对小麦蛋白水解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氯丙醇检测确定了水解小麦蛋白的最佳工艺,并且分析了小麦蛋白水解液的氨基组成。

  • 标签: 麦蛋白 酸水解 技术 研究
  • 简介:目的:确定大孔树脂纯化6-姜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最佳树脂;以6-姜酚浓度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HPD-950大孔树脂对6-姜酚纯化效果最好,最佳条件为:溶解粗提物乙醇体积分数35%,上样质量浓度2.1mg]mL,pH6.5,上样流速1mL/min。当上样5.5倍柱体积时树脂达到动态饱和吸附,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65%,洗脱流速0.5mL/min,洗脱液用量6倍柱体积,6-姜酚纯度达34.43%。结论:使用本工艺能简便、快速地分离纯化6-姜酚。

  • 标签: 生姜 大孔吸附树脂 6-姜酚 纯化
  • 简介:以菠萝皮渣为原料,研究纳米TiO2吸附结合超滤、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菠萝蛋白酶粉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温度15℃条件下,以粗酶液质量3.5%的纳米TiO2吸附30min,酶吸附率达99.1%;采用0.4mol/L、pH6.0的柠檬缓冲液洗脱,将洗脱液用截留分子质量50kD的超滤膜超滤,流出液用截留分子质量10kD的超滤膜超滤,浓缩液经冷冻干燥得到比活力为2.8×10^6U/g的菠萝蛋白酶粉。

  • 标签: 吸附 超滤 菠萝蛋白酶
  • 简介:目的:分离获得降能力强的酿酒酵母菌株.为高果酸果酒酿造与果酒生物降提供优良酵母菌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从自然发酵的枇杷酒和刺葡萄酒中分离酵母菌;通过发酵特性及代谢降试验,筛选降能力强,能同时降解苹果酸和柠檬的优良酵母菌JP2和J4;采用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85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及结论:酵母菌JP2与J4分别被鉴定为酿酒酵母JP2、酿酒酵母J4,其被应用于“解放钟”枇杷酒和葡萄酒发酵.分别使总下降了16.60%、11.07%和13.76%、8.59%,其降能力水果品种间存在差异。

  • 标签: 枇杷酒 刺葡萄酒 生物降酸 酵母菌 分离 鉴定
  • 简介:呈味核苷5’—IMP(肌苷酸钠)、5’—GMP(乌苷酸钠)、I+G(50%IMP+50%GMP)是制造第二代味精(超鲜味精)、第三代味精(复合调味料)的主原料,其强烈鲜味广泛应用于食品调味、提高味质,并可降低味精用量,对开发各种新型复合调料,促进调味料工业发展很有意义。呈味核苷能增强鱼、肉、蔬菜等食物滋味,改善食物原有天然鲜味及增加香味。与味精混合用于食品有强力协同效应,如1gIMP(或GMP下同)+99g味精鲜度相当于290克味精的鲜味。5gIMP+95g味精相当于600

  • 标签: 呈味核苷酸 味精 复合调味料 协同效应 食品 鲜味
  • 简介:发酵基质中长链脂肪物质(C14-C18)是影响酿酒酵母生长代谢的重要营养成分。本文重点阐述外源长链脂肪对酿酒酵母脂肪代谢、生长繁殖,抗逆性和产生香气化合物的影响,以及在葡萄酿酒产业的应用,以期为葡萄酒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脂肪酸 酿酒酵母 生长繁殖 抗逆性能 香气
  • 简介:为从小分子角度了解蝎子发挥营养及药用功效的物质基础,采用甲基叔丁基醚-甲醇-水体系提取样品,分别通过提取溶剂体系的上层有机相富集全蝎中的疏水化合物,下层水相提取极性小分子。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极性组分中检测到30种脂肪,7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在其极性组分中检测到氨基酸类、有机酸类及糖类等化合物,以氨基酸类化合物为主,占总极性化合物50%以上。这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营养价值的不饱和脂肪、氨基可能是全蝎发挥药效及食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文献报道全蝎中脂肪组成以饱和脂肪为主不同,检测到的脂肪主要是油酸和cis-9,cis-12-亚油酸,其次为棕榈和硬脂酸。在全蝎中发现的游离氨基共有13种蛋白质氨基和3种蛋白质氨基,包括7种必需氨基(赖氨酸除外)和6种药效氨基。该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全蝎的药用及食用价值提供了物质基础。

  • 标签: 蝎子 脂肪酸 氨基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样品处理
  • 简介:通过单宁单因子梯度试验,研究了单宁对国产面粉的粉质特性,拉伸特性,面包芯质特性以及烘烤品质的改良效果,为新型面粉添加剂的研制和对面筋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单宁酸 面粉 粉质仪 拉伸仪 流变仪 面包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