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的目的是讨论采用均相碱乙酰法制备壳聚糖时,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壳聚糖乙酰度(DD)及分子质量(MW)的影响,并建立合适的反应条件,制备具有适当乙酰度及分子量的壳聚糖产品。甲壳素是从红虾的残渣中提取的。DD和MW分别由红外光谱及静态光散射仪测定。甲壳素的DD值及MW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1.9%、5637kDa。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DD值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温度为140℃时制备的壳聚糖的DD值比反应温度为99℃时制备的壳聚糖DD值高。反应温度为99、140℃制备的壳聚糖的加最大值分别92.2%、95.1%。壳聚糖的DD值在反应初期增长较快,随着时间的延长,增长变慢。乙酰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常数随反应物DD值的增加而减少。壳聚糖的分子量随乙酰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反应温度为140℃时制备的壳聚糖的分子量比反应温度为99℃时制备的壳聚糖的分子量小。反应初期壳聚糖的分解速率为43.6%/h,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值减小到20%/h,在反应后期,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增加。

  • 标签: 脱乙酰度 壳聚糖 非均相 制备 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温度
  • 简介:有机蒙石广泛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填料以及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前驱体。有机蒙石的微结构与其物化性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有机物的赋存状态、排列方式、构象和蒙石结构层板的形貌等方面综述了有机蒙石微结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有机蒙脱石 微结构 构象 层板形貌
  • 简介:使用造纸污泥为原料、木材纤维为增强材料、酚醛树脂(PF)为胶粘剂,制造木材纤维增强污泥纤维板。木材纤维有2种增强方式,一种是置于污泥纤维板的上下表面,另一种是混合加入污泥纤维板。结果表明,木材纤维置于污泥纤维板上下表面的效果好于木材纤维混合加入污泥纤维板。增强方式及污泥纤维加入量对污泥纤维板的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内结合强度(IB)、沸腾实验后内结合强度(IBb)、24h吸水厚度膨胀率(TS)等各项性能的影响显著。随木纤维量增加,材料的各项性能增强,在分层条件下当木纤维含量达到50%及以上时,各项力学性能才达到国家标准。

  • 标签: 造纸脱墨污泥 纤维板 木纤维
  • 简介:柱撑粘土是当前分子工程学研究最为普遍的一族微孔/介孔材料。Ti柱撑粘土以其热稳定性高、表面酸性强和催化性能高而引人注目。采用水解法制备了Ti柱撑粘土(Ti-PILC),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BET)、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研究了TiO2在Na蒙石上氧物种的催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Ti柱撑粘土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但TiCl4水解法产生的高浓度酸对皂土结构有一定影响,Ti柱撑粘土的还原温度要比单纯的TiO2粉体降低500℃,具有更高的氧活性,可望在催化领域得到应用。

  • 标签: Ti柱撑粘土 TiCl4水解法 氢程序升温还原
  • 简介:晶态金属由于缺乏长程排序和相关晶界,具有许多非凡的特性,如超高强度、改进的抗蚀性能以及引人注目的磁性能。金属玻璃,即晶态金属,其实是凝固的液体,具有晶态的原子结构,在凝固过程中跨越了结晶这一过程。这些独特有趣的金属可以看作是另类崭新的材料。具有晶态原子结构和成分的这类合金强度高,且处理恰当的话,可以像塑料一样进行加工。良好的性能和易加工性,为高强合金的加工和利用展示了一个新的空间。本文概述了液态金属合金的晶金属技术,探讨了它的开发潜力。

  • 标签: 非晶态金属 金属合金 塑料 形似 易加工性 超高强度
  • 简介:利用十八伯胺改性钙基蒙土(MMT)制备出有机MMT。研究了十八伯胺用量、乙酸加入量和改性时间对改性的影响,采用活化指数、接触角对蒙土的有机改性效果进行评价,借助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I))对MMT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十八伯胺用量为4%、乙酸用量为8%(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4h时,蒙土的改性效果相对最好。红外光谱和XRD显示,伯胺已进入到蒙土层间,使蒙土层间距从0.979nm增至1.676nm。

  • 标签: 十八伯胺 蒙脱土 液相 有机蒙脱土
  • 简介:基于水铝镍石层板和蒙石层板带电荷的相反性和层间离子的可交换性,利用蒙石层间域的二维纳米反应器属性,采用原位制备水铝镍石/蒙石交互积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中水铝镍石层板与蒙石层板以静电力和氢键结合,形成单层水铝镍石层板与单层蒙石层板交替排列结构.相对于水铝镍石单一材料,水铝镍石/蒙石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热稳定性.该合成方法简单易行、绿色无污染,可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标签: 水铝镍石 蒙脱石 原位法 纳米复合材料
  • 简介:实现锡铁矿的资源化利用,采用高硫煤硫化磁化复合焙烧法对其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脱除锡铁矿中锡为目标,对锡铁矿硫化磁化复合焙烧锡的热力学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nS的挥发性能最好,且SnO的硫化趋势相对较大。同步实现锡的挥发脱除和铁的磁化富集,应控制焙烧条件为CO浓度介于0.014%~8.06%、焙烧温度高于793K。高硫煤中含硫物相硫铁矿硫、有机硫等的高温加氢裂解产物为S2、H2S、S02和FeS,其均可将SnO硫化成SnS实现锡的挥发脱除,且以硫铁矿硫分解产物S2的硫化作用居主要地位。该工艺为高硫煤的短流程清洁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锡铁矿 硫化磁化复合焙烧 高硫煤 脱锡
  • 简介:在国家86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的支持下,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曾一平研究员带领的课题,采用自行研制的HVPE氮化物生长系统,通过在m面蓝宝石上磁控溅射生长薄层的ZnO缓冲层,进而外延生长获得了极性GaN厚膜材料,该材料具有较低的位错密度,适合开发用于LED、LD等氮化物发光器件的衬底材料,同时对比实验表明,薄层的ZnO对于形成极性GaN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GAN材料 非极性 ZnO缓冲层 生长系统 中国科学院 863项目
  • 简介:以自制的碳/蒙石复合材料、硅藻土为原料,用十六醇作为改性剂,研究超声分散和常规搅拌两种方法对碳/蒙石复合材料、硅藻土效果表面改性的影响,通过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定仪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处理过的碳/蒙石复合材料、硅藻土粉体均较未处理前分散性好;超声分散方法有利于硅藻土的表面改性,而碳/蒙石复合材料用搅拌的方法效果更好。将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粉体材料及未改性粉体填充到天然橡胶中,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

  • 标签: 碳/蒙脱石 硅藻土 表面改性 超声分散
  • 简介:概述了现有晶合金的种类,并从合金的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3个方面阐述了合金的晶形成机理,同时全面总结和探讨了表征合金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主要包括Inoue经验规律、△H(熔化焓)、△S(熔化熵)、过冷液体温度区间△Tx(△Tx=Tx-Tg)、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Trg=Tg/Tm)、粘度(η)、αβ1/3、临界冷却速度(Rc)、晶晶化开始温度(Tx)与合金开始熔化温度(Tm)之比(Tx/Tm)、合金开始熔化温度(Tm)与玻璃转变温度(Tg)或晶晶化开始温度(Tx)之差△Tm(△Tm=Tm-Tg或△Tm=Tm—Tx)、电子浓度e/a、原子尺寸、重力等。

  • 标签: 非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块体非晶合金 快速凝固
  • 简介: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晶硅薄膜,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射频功率、气体总压、硅烷比例、沉积时间、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因素进行了研究,对透过率和电阻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ECVD法成功制备出晶硅薄膜。正交实验表的分析得知,气体总压对透过率影响最大;硅烷比例对电阻率影响最大。制备晶硅薄膜的优化条件为:射频功率30W、气体总压100Pa,硅烷5%、沉积时间5min、退火温度300℃、退火时间45min。晶硅薄膜的光透过率93.18%,电阻率为13.238kΩ·cm。

  • 标签: PECVD法 非晶硅薄膜 光电性能
  • 简介:采用有机改性的层状硅酸盐与聚丙烯/尼龙6通过熔融插层成功制备了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并发现相容剂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MPP)的加入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流变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正电子淹没寿命谱(PALS)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加入相容剂MPP后,材料的自由体积浓度显著降低,平均孔洞大小则略有增加,这与MPP与基体分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 标签: 纳米复合材料 蒙脱土 聚丙烯 尼龙6 相容剂
  • 简介:把沸腾的铁水以每秒钟100万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冷却,会发生什么奇迹?在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晶、纳米晶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验收会上这种神奇的东西:一片薄得像玻璃纸一样的“铁片”和一根不到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铁丝”通过了验收,它们就是熔融铁水以每秒钟100万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冷却后的结果,专家称其为“晶、纳米晶材料”。

  • 标签: 纳米晶材料 非晶 世界 快速冷却 科技项目 北京市
  • 简介:用滤质阴极真空电弧(FCVA)离子镀技术在高速钢(W6M05Cr4V2)和不锈钢(0Cr18Ni9Ti)基体上沉积120~150nm晶金刚石膜。用划痕法测定其结合力,平均临界载荷分别为19.15N(高速钢)和6.44N(不锈钢,CB工艺)。用栓盘摩擦试验测定镀膜的摩擦系数μ和耐磨寿命。摩擦系数μ为0.092~0.105,镀膜耐磨性比高速钢高106~319倍,比不锈钢高480~3600倍,而且镀膜质量稳定,重复性好。

  • 标签: 非晶金刚石膜 膜/基结合力 摩擦系数 耐磨性
  • 简介:采用γ射线还原法可以在水体系中同步合成出复相的纳米无机粉体,对此种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并且对于获得的复相无机纳米晶粉体进行了XRD的表征分析,证实了在还原体系中采用此法得到的粉体粒径尺度在纳米量级。

  • 标签: 纳米晶 Γ射线辐照 非水体系
  • 简介: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铜掺杂氢氧化镍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SEM、TEM、TG—DSC、Raman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充放电结果表明,样品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特性.当Cu的掺杂量为5%时,合活性物质80%的样品电极在恒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60V的时间较长,开路电位为1.462V,放电比容量可达362.976mAh/g,表现出其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 标签: 络合反应冷冻共沉淀法 铜掺杂 纳米氢氧化镍 非晶相 电化学活性
  • 简介:据有关媒体报道,总投资2.7亿美元的联相(山东)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日前在济宁开工建设。该项目正式投产后,年产晶硅薄膜电池可达70兆瓦。

  • 标签: 薄膜电池 非晶硅 济宁 薄膜太阳能电池 总投资
  • 简介: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和1100℃的高温后退火处理,在富硅碳化硅薄膜中形成高密度小尺寸的硅量子点,硅量子点的结构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碳化硅薄膜发生了相分离,硅和碳的化学结合态在热力学的驱动下形成稳定的Si-Si键和Si-C键,同时,氮原子钝化了分解过程中形成的Si悬挂键,在硅量子点的表面形成SixN/SiyC晶壳层。这种晶壳层包覆量子点的结构配置非常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超小硅量子点(1-3nm),此结构的量子效应所产生的光吸收了从绿光到紫外光的光谱范围,大幅度提高光伏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标签: 硅量子点 碳化硅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