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10%增效浏阳霉素种抗生素杀螨剂,对柑桔锈壁虱有良好防效。供试药剂有:江苏产10%增效浏阳霉素和赣南产25%甲基杀虫醚水剂。试验设四处理,即1.浏阳霉素1000倍液;2.浏阳霉素2000倍液;3.杀虫醚800倍液;4.清水对照,重复三次,共12小区,随机排列,7月7日按常规方

  • 标签: 浏阳霉素 锈壁虱 杀虫醚 杀螨剂 随机排列 虫口减退率
  • 简介:辣椒青枯病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种土传病害,旦发生,会严重减少辣椒产量。试验通过单位面积施用不同剂量荧光假单胞杆菌3000亿/g可湿粉剂以明确其防治辣椒青枯病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3000亿儋可湿粉剂能够很好控制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且对作物安全。

  • 标签: 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 辣椒青枯病 防效
  • 简介:螟越冬场所复杂,除稻田禾蔸外,田埂杂草,春熟作物茎杆,室内外稻草等均发现大量越冬幼虫。由于各种越冬场所食料及温湿度不同,虫量不,二螟发育进度差异较大。目前各地仅以调查稻田禾蔸虫量和发育进度为依据,进行代二螟发生期预报,常常预测不准。有经验植保干部往往根据历史资料及气候等条件综合进行分析来加以修正,以提高预测准确。本文以

  • 标签: 发育进度 越冬场所 虫量 模糊综合评判 历史资料 越冬幼虫
  • 简介:达尔文提出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主题之上自然选择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物种进化第二种选择——选择:雄性为获得交配权而互相竞争,竞争结果失败者并不像自然选择中那样死亡,而是失败者因没有获得交配而不能产生后代。如今,选择理论已历时150年,随着无数科学家努力及大量研究开展,选择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地拓展和丰富,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最活跃研究主题。由于昆虫生物多样,选择研究在昆虫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些进步丰富和拓展达尔文选择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以昆虫特有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性状选择为基础,以分析昆虫选择模式和机制为目标,从不同时期选择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因素造成选择等,对昆虫选择加以综合阐述。

  • 标签: 昆虫 性选择 择偶 精子竞争 交配后选择
  • 简介:在昆虫世界中,由于长期相互竞争和淘汰,现存种类逐渐形成了可以抵御不良环境,使自身能更好地生长和生存下去生物学特性,群集就是其中环。为了对群集性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笔者等陆续收集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对部分种类群集表现形式,作了观察和调查,现将其扼要地归纳如下。、群集类型划分群集似可分为昆虫活动期群体和静止期群集二大类型.()活动期群集昆虫在活动季节可按虫态不同而划分为幼虫期(含若虫)群

  • 标签: 群集性 幼虫期 静止期 成虫期 生物学特性 虫态
  • 简介: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螟发生期重要依据,具有较强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
  • 简介:上饶地区,般年产粮21亿公斤,最高年达21.95亿公斤。早稻稻瘟病七十年代末开始回升,八十年代前中期危害日趋严重1982—87年年均叶瘟发病面积1.866万公顷。穗颈瘟0.898万公顷,年均损失稻谷0.1亿公斤。1985年全区穗颈瘟达2.2万公顷,损失稻谷0.35亿公斤,为历史新罕见(表)。该病已成为我区早稻生产中大障碍,笔者

  • 标签: 穗颈瘟 发病面积 叶瘟 上饶县 早稻品种 早稻生产
  • 简介:本文提出了种模拟昆虫产卵概率分布新模型,该模型将成虫各个年龄组作为区间处理;设成虫年龄数为Do时,其各区间产卵概率已知,并假设各区间内产卵概率均匀分布;当成虫年龄组数Do变为D1时,设想变化后区间由Do/D1变化前区间组成,由此来模拟年龄组数为D1时各年龄组产卵概率。该模型经用白背飞虱产卵概率资料检验,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 标签: 产卵概率 模拟模型 年龄组区间
  • 简介:稻水象甲水稻上种重要害虫。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我国自1988年发现该虫至今已有数省市出现分布,但江西尚未发生。本文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探讨了稻水象申对我省水稻生产安全所构成威胁并提出了检疫对策。

  • 标签: 稻水象甲 检疫
  • 简介:利用潮州市农业气象站1980—2009年资料和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71—2009年均气温、降水等资料,挑选主要影响潮州市早稻产量气象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了潮州市早稻产量模型,并通过验证分析发现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良好;选定CMIP3对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做出三种气候预估,结果表明:潮州市在21世纪总体预估有显著变暖变湿趋势;将对未来气候预估得到相关数据带入早稻产量模型发现在三种排放情景下降趋势均通过显著检验,在低排放B1情景下潮州市早稻单产降幅最小。

  • 标签: 早稻产量 气候变化 气候预估 潮州市
  • 简介:1997年~1998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和江西省彭泽县棉区,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代棉铃虫与寄主植物关系。结果表明:代棉铃虫寄主在我省主要有大豆、棉花、蕃茄、烟草、辣椒等;发育历期以大豆饲养发育最快,其次为棉花(泗棉三号),抗虫棉、辣椒、蕃茄饲养发育慢;其存活率也是以大豆、泗棉三号最高,抗虫棉、辣椒、蕃茄极低;选定五种寄主植物,代棉铃虫成虫产卵选择依次为大豆、玉米、棉花、烟草、辣椒;饲养过程中前期用寄主叶片,后期用果实作饲料比全期用叶片饲养,棉铃虫发育快、存活率高。

  • 标签: 棉铃虫 寄主植物 发育历期 存活率 产卵选择性
  • 简介:本文采用传统接种方法首先分析了用生理小种单个菌株鉴定品种抗性局限性,然后根据品种对供测菌株抗病频率(v%)和自然病圃病情(y)建立了品种抗病预测模型=4.4308-0.0466v,在P=0.05下,回测和预测准确率分别达100.0%和95.24%。

  • 标签: 稻瘟病菌 菌株鉴定 穗颈瘟 病圃 预测准确率 评价方法
  • 简介:1987年廖定熹曾描述了3新种:星毛虫柄腹姬小蜂P.illiberidis;长距茧蜂姬小蜂P.yunanensis和松梢螟姬小蜂P.songshaominus。本文共描述17种,其中6新种,6中国新纪录种和1江西新纪录种,它

  • 标签: 姬小蜂科 松梢螟 中国新纪录种 杉梢小卷蛾 茧蜂 小蛾
  • 简介:生物灾害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灾害预测减灾重要措施。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预测生物灾害数学模型,通过输入历史和现时影响某种生物灾害数据,可预测这种生物灾害发生强度。

  • 标签: 生物灾害 模糊数学 预测 模型
  • 简介:本文研究了甲黄隆对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安全。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甲黄隆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对甲黄隆最敏感,依次为心潮和心期。

  • 标签: 安全性 甲黄隆 水稻幼苗
  • 简介:稻瘟病发病程度在年际间常呈周期规律,如若能根据历年发病资料,找出发病周期,从而作出长期趋势预测,对于稻瘟病综合防治,提高经济效益,无凝重要。本文采用逐次方差分析周期外推法,对婺源县稻瘟病发病程度进行长期趋势

  • 标签: 发病程度 方差分析 发病资料 婺源 外推法 超长期预报
  • 简介: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抗坏血酸(VC)、柠檬酸(CA)和硫代硫酸钠(hypo)5种防褐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及褐情况影响。测定不同时间愈伤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PVP对细胞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第20天时hypo处理PPO活性最低,低于对照78.77%,第15天时VC处理POD活性最低,低于对照604.92%;第20天时,CA处理总酚含量最低,低于对照108.82%。所选5种防褐剂在降低红豆杉细胞褐均具有定效果。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愈伤组织 防褐化剂 酚类物质 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