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脂肪酶(lipase,E.C.3.1.1.3,甘油酯水解酶)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能在异相系统(油—水)界面上水解特殊酯(脂肪酸甘油酯)类,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工业用途。综述了脂肪酶的固定化以及固定化脂肪酶的应用研究进展。

  • 标签: 脂肪酶 固定化 应用
  • 简介:对人造肥牛脂肪的稳定性及贮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牛脂肪在室温下6h内可以保持较高的乳化稳定性,在贮藏期内(温度为4℃,21d),乳化稳定性保持在80%以上。对肥牛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细菌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肥牛脂肪在冷藏过程中酸价、氧化稳定性、微生物稳定性均有所下降,但仍符合食用标准。

  • 标签: 人造肥牛脂肪 乳化稳定性 贮藏性
  • 简介:以甘肃省成县核桃为试材,将带壳核桃、核桃半仁和核桃碎仁装入厚40μm的白色聚乙烯塑料袋中,在常温(20~30℃)下旷藏。研究了贮藏180d期间核桃种仁的脂肪酸氧化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核桃的总脂肪含量和碘价在旷藏过程中下降,而酸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升高。核桃带壳贮藏能较好抑制核桃种仁的脂肪酸氧化,有利于保持核桃的贮藏品质,常温贮藏180d期间,其品质明显优于核桃半仁和碎仁。

  • 标签: 核桃 常温贮藏 脂肪酸氧化
  • 简介:以酸价为1.067mgKOH/g的山核桃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的脱胶方法(磷酸脱胶、草酸脱胶)和脱酸方法(甲醇脱酸、乙醇脱酸、碱炼脱酸),重点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山核桃油中反式脂肪酸(TFA)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方法中山核桃油的酸价及TF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磷酸脱胶,山核桃毛油的TFA含量降至0.0175%;采用甲醇脱酸,TFA含量仅由0.0175%上升至0.0532%。在对山核桃毛油进行精炼后得出TFA组成变化:脱臭前只产生反式油酸,脱臭后同时产生反式亚油酸,且反式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反式油酸,前者是后者的2.58倍。

  • 标签: 山核桃油 精炼 反式脂肪酸 定量分析
  • 简介:研究证实摄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其氧化稳定性,掩盖鱼油的腥味。介绍微胶囊技术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应用,指出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微胶囊化 喷雾干燥
  • 简介:利用欧姆加热(3,6,9V/cm)和80℃水浴方式,加热不同脂肪含量(10%,20%,30%)的肉糜制品至中心温度72℃,并保持5min,对比分析产品的色泽、脂肪氧化及微生物菌落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欧姆加热所需时间显著少于水浴加热(p〈0.05),且电压增大和脂肪含量减少,可缩短加热时间;欧姆加热与水浴加热的肉糜制品的红度值a无显著差异;以3V/cm欧姆加热的肉糜制品TBARS值高于水浴加热和6,9V/cm欧姆加热的制品。

  • 标签: 欧姆加热 电压梯度 脂肪含量 色泽 脂肪氧化
  • 简介:采用0.05%的乙醇熏蒸处理新鲜茎芥24h,用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后在室温(15±2℃)条件下贮藏,每3d取样测定分析茎芥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0.05%乙醇处理的新鲜茎芥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明显低于对照,其中,在贮藏第9天时最为明显,呼吸强度低于对照51.4%,并可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贮藏的第15天,分别高于对照的26.3%、20.5%和79.0%;同时可显著降低新鲜茎芥在贮藏期间的发芽率和腐烂率,起到延缓其衰老进程,提高贮藏品质的作用。

  • 标签: 乙醇 茎瘤芥 贮藏品质
  • 简介: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和一种新开发的乙烯脱除剂——钯(Pd)(e+R)对早熟和晚熟的鳄梨(perseaAmericanaMill)在5℃贮藏和20℃后熟期内果实硬度、颜色、脂肪酸和糖含量的变化的影响。这种新型乙烯清除剂有效地延缓了鳄梨在5℃贮藏时的果实成熟过程,1-MCP在抑制果实成熟方面更加有效,但与这种新型乙烯清除剂相比它会破坏果实的后熟。晚熟果实中脂肪酸含量在两种处理间以及贮藏时间方面均保持不变,而早熟果实中脂肪酸含量随着处理和贮藏时间的不同,产生了轻度的,甚至显著的差异,果实中出现大量的甘露庚糖醇。

  • 标签: 1-MCP处理 乙烯脱除剂 脂肪酸含量 贮藏期间 梨果实 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