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pGAPZαA表达载体,SMD1168毕赤酵母受体系统,构建分泌型Brazzein毕赤酵母重组菌。按照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设计Brazzein基因,共设计4引物,采用SOE—PCR法合成Brazzein基因,构建克隆载体pUC57-Bra与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ra。将重组质粒线性化,电转导人Pichia.pastorisSMD1168,用高浓度Zeocin筛选高拷贝转化子。将重组菌株接种于YPD培养基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分析。成功构建了分泌型Brazzein毕赤酵母重组菌,SDS—PAGE表明,目标蛋白相对分子量与理论值致,诱导72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达0.12dE。

  • 标签: BRAZZEIN基因 pGAP ZαA表达载体 毕赤酵母
  • 简介:以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plantarumsubsp.plantarumP-8)亚油酸异构酶研究对象,通过http://swissmodel.expasy.org/,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和vecterNTI等在线工具与软件,亚油酸异构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与酶活性相关位点,预测亚油酸异构酶3个氨基酸可能为第68位甘氨酸、第107位精氨酸和第172位组氨酸。设计1突变引物,以重组质粒pQE30-LAI模板,利用PCR介导定点突变技术构建突变体。经序列比对表明,成功构建了突变体G68A(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R107L(精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和H172P(组氨酸突变为脯氨酸),步研究LAI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共轭亚油酸 亚油酸异构酶 必需氨基酸 定点突变
  • 简介:从新疆马兰荒漠地区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拮抗真菌作用放线菌AF1,经16sDNA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macrosporus种。在贝奈特琼脂培养基(Bennett'sagar),利用异步十字交叉培养法实验发现,其分泌活性物质对黑曲霉、白曲霉、青霉等丝状真菌具有抗性,但对酵母菌和细菌无作用。

  • 标签: 抗真菌活性 分离 鉴定
  • 简介:利用水解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初筛和复筛,从土壤筛选出1株产木聚糖酶且酶活力较高菌株TA8,并初步研究了其粗酶液酶学特性。结果表明,TA8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50℃,pH值7.0,反应时间80min。

  • 标签: 木聚糖酶 筛选 菌株 酶学特性
  • 简介:为了解我国食品专业学生对转基因安全性认知程度,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食品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食品专业学生对转基因了解程度较高;在转基因发展前景上,表现出了较高支持度;在转基因热点问题上,食品专业学生可以理性判断,较少受到不实报道影响.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我国转基因发展些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问卷调查 认知程度 建议
  • 简介:选择毕赤酵母GS115作为表达宿主,对抗菌肽Spinigerinα突变体Spinigerinα′基因进行胞外分泌表达,并选用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敏感菌株,采用琼脂空穴扩散法对表达液进行抑菌效果研究,并将其抑菌效果与突变抗菌肽Spinigerin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菌肽Spinigerinα′-1抑菌活性降低,Spinigerinα′-2抑菌活性稍有增加,Spinigerinα′-3抑菌活性最强,而Spinigerinα′-4和5酵母表达蛋白无抑菌活性。抗菌肽抑菌效果提高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 标签: Spinigerin α′抗菌肽 表达 抑菌效果
  • 简介:我国开展淀粉改良基因甘薯培育成功并顺利收获。这项研究主持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鹏研究员最近向记者透露,田间试验收获新型甘薯,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甘薯淀粉品质,这将增强我国甘薯育种潜力和拓宽其应用领域。

  • 标签: 转基因技术 淀粉品质 品质改良 甘薯 培育 植物生理生态
  • 简介:橄榄油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好处已广为人知,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其背后基因原理,即橄榄油酚类物质可抑制些有害基因发挥作用。

  • 标签: 橄榄油 基因 心血管疾病 酚类物质
  • 简介:据台湾地区媒体报道,韩国6款知名泡面检出致癌物质。今年6月韩国食品管理单位韩国30款泡面进行调查,其中发现农心公司生产6款拉面和乌龙面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

  • 标签: 致癌物质 苯并芘 食品 摄入 生活 台湾地区
  • 简介: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氧氟沙星、乳酸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金鱼毒性效应。分别设置不同质量浓度梯度氧氟沙星(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mg/L)、乳酸诺氟沙星(150,170,190,210,230,250,270,290,310,330,350mg/L)、恩诺沙星(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mg/L),经96h试验研究表明,3种药物金鱼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氧氟沙星100mg/L,乳酸诺氟沙星150mg/L,恩诺沙星100mg/L,最低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氧氟沙星150mg/L,乳酸诺氟沙星170mg/L,恩诺沙星120mg/L,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氧氟沙星297.4mg/L,乳酸诺氟沙星226.2mg/L,恩诺沙星205.8mg/L。结果表明,这3种抗生素急性毒性均属于低等毒性

  • 标签: 金鱼 氧氟沙星 乳酸诺氟沙星 恩诺沙星 急性毒性
  • 简介:本文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s)对于由青霉菌均引起枣果青霉病以及枣果采后衰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浓度5μm油菜素内酯即可抑制青霉病发展,并可提高几种抗性酶活性,如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然而,油莱素内酯对于离青霉菌并没有直接抑制活性,油莱素内酯可通过减少乙烯生成及提高枣果品质来显著延缓其采后衰老。

  • 标签: 油菜素内酯 采后衰老 枣果 贮藏过程 苯丙氨酸解氨酶 病害
  • 简介:苹果汁是大众喜爱种饮品,然而在传统苹果汁加工过程,高温浓缩工序往往会对其中营养成分造成很大破坏。以苹果汁抗氧化成分包括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不同温度下浓缩果汁过程各物质含量及酶活变化。结果表明,在将苹果汁总干物从12%浓缩至40%过程,采用40℃进行真空浓缩,VC,SOD和CAT损失率仅为8.4%,5.6%和7.7%;随着浓缩温度升高,3种抗氧化成分损失率也快速增加,在60℃条件下,其损失率分别高达95.2%,56.8%和75.1%;而当浓缩温度超过80℃时,果汁抗氧化能力几乎消失殆尽。该研究结果采用真空浓缩技术进行浓缩苹果汁提供了理论参考,也膜分离技术浓缩苹果汁提供了技术依据。

  • 标签: 苹果汁 真空浓缩 抗氧化
  • 简介:将香菇(Lentinusedodes)在紫外光下(4kJ/m2)照射后,用气调包装(MAP)置于(1±1)℃、相对湿度95%条件下贮藏15d,然后在20℃下放置3d,测定香菇硬度、总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贮藏过程 抗氧化能力 香菇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以津鲜1号普通玉米、津甜玉米、津白糯糯玉米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乳熟期和成熟期)鲜玉米在0-1℃贮藏过程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玉米贮藏品质影响较大.乳熟期采收嫩玉米比成熟期采收玉米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在贮藏过程变化小,贮藏品质好,并可延长贮藏时间。因此,鲜食玉米应选择乳熟期采收嫩玉米进行贮藏。

  • 标签: 玉米 采收成熟度 贮藏 碳水化合物
  • 简介:主要分析了牛乳常见加热处理方法及其过程发生变化。

  • 标签: 牛乳 加热处理 变化
  • 简介:以兴仁薏仁米试材,采用厚度0.08mmPE自封袋包装,研究其在温度4~24℃、相对湿度74%~86%储藏条件下感官、理化、微生物、菌落总数、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薏仁米色泽逐渐变暗变黄,储藏60d时开始出现哈败味,形态变化从储藏120d开始,时间越长薏仁米长虫现象越明显,劣变及哈败味越严重;薏仁米在储藏过程,水分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脂肪酸值、过氧化值和菌落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与之对应薏仁米长虫、劣变及哈败味越严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从薏仁米储藏期间感官及理化性质变化,结合挥发性物质与理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薏仁米储藏过程陈化主要与醇类、酯类物质氧化、分解,醛类、酸类物质形成相关,也与脂类氧化降解密切相关。脂肪酸值与过氧化值可作为判断薏仁米陈化主要指标。

  • 标签: 薏仁米 陈化机理 品质变化 储藏
  • 简介:研究了热处理(在空气,38℃,12h)和水杨酸处理(SA,1mM)单独使用以及协同使用时桃果实冷藏过程内部褐变(IB)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结合水杨酸处理减轻桃果实0℃贮藏条件下内部褐变效果最好。经热处理结合水杨酸处理,

  • 标签: 水杨酸处理 协同效应 冷藏过程 桃果实 褐变 加热
  • 简介:酶法制备汉麻籽多肽粉进行急性毒性研究,以期汉麻籽多肽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经口急性毒性试验》(GB15193.3—2014),采用限量法每只小鼠按20mL/kg·bw体积于12h内经口灌胃2次上述汉麻籽多肽粉混悬液,2次总剂量达20000mg/kg·bw。受试小鼠进行连续14d观察,期间未见任何中毒症状和表现,亦无死亡发生;小鼠进行大体病理学观察,未见脏器异常改变。结果表明,汉麻籽多肽粉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20000mg/kg·bw,属实际无毒物质。

  • 标签: 汉麻籽多肽粉 小鼠 经口急性毒性
  • 简介:步揭示虾类腐败机理,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研究对象,其贮藏过程细菌总数(APC)和细菌菌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初始细菌总数分别为4.20Log10CFU·g-1和3.60Log10CFU·g-1,南美白对虾初始细菌总数明显高于鹰爪虾(P〈0.05);贮藏过程两种对虾细菌总数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但都是在第4天达到106CFU·g-1货架期上限水平。在南美白对虾初始菌相中,革兰氏阴性菌优势菌,其所占比例较高主要有Aeromonas(气单胞菌)、Pseudomonas(假单胞菌)和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分别占26%、21%和10%;在鹰爪虾初始菌相中,也是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其中Pseudomonas、Aeromonas和Shewanella(希瓦氏菌)比例较高,分别占28%、16%和12%。在贮藏过程,两种对虾细菌菌相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南美白对虾优势腐败菌Pseudomonas和Aeromonas,而鹰爪虾优势腐败菌Pseudomonas和Shewanella。

  • 标签: 对虾 冷贮 细菌总数 细菌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