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水土保持工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门主干必修专业,具有很强综合性、实践科学性,广泛涉及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该课程提出教学改革些初步建议,希望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标签: 水土保持工程 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 简介:当前课程改革基础教育领域正蓬勃地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传统生物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起,是我校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环保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而又非常有意义内容,普及大众环保意识应从加强中学生环保意识开始。因此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为例来谈谈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 标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
  • 简介:环境污染、矿产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从我校水土保持教育体会到化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重要性,本文从时代要求、学科特点、教育方法等角度论述化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些做法,让代又学生能够自觉保护环境,将来工作中有强烈可持续发展意识。

  • 标签: 化学教学 渗透 可持续发展 环境教育
  • 简介:为探明水分条件对保水剂作用效果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冬小麦生长结束后不同水分条件保水剂不同用量(T1:0、T2:27mg/kg、T3:54mg/kg、T4:81mg/kg)处理土壤持水、供水及导水性能等。结果表明:保水剂施用均提高了土壤持水、供水、导水能力及土壤有效水含量。轻度胁迫条件,以T3处理持水能力、有效水含量及导水能力最强,而供水能力以T4处理为佳;充分供水条件,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供水能力、有效水含量及导水能力均提高,但T3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轻度胁迫相比,充分供水条件各处理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导水能力均较高,而有效水含量以轻度胁迫条件T3处理较高,较对照增加18.6%。从经济角度考虑,2水分条件以T3处理(54mg/kg)效果为佳。

  • 标签: 保水剂 水分条件 持水能力 供水能力 土壤有效水
  • 简介: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参加了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示范县工作,开始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实践,前后跨越10多年。通过实践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认识不断深入,编制质量也不断提高进一认识到必须从源头上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立法与行政执法是有力保障;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专业技术职称要求管理,是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质量基础性工作;科技示范园为方案编制树立了榜样;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绿化美化区域以园林绿化标准进行绿化;落实监督、监测措施是水土保持工作必不可少手段,以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认识
  • 简介:选取南方红壤侵蚀区3种典型侵蚀土壤坡面3场具有代表性天然降雨,同等试验条件其产流产沙规律及降雨前后坡面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侵蚀条件,3种土壤径流量表现为紫色土〉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黏土;产沙量表现为花岗岩红壤〉紫色土〉第四纪红黏土;通过降雨前后3种土壤表面的颗粒组成比较发现,3种土壤表面颗粒均有粗化趋势。大量细颗粒流失,是造成土壤退化乃至生态恶化重要原因。

  • 标签: 天然降雨 颗粒组成 土壤侵蚀 过程
  • 简介:采用光合作用光响应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栾树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栾树适用性及栾树光合特性土壤水分光照强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3个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栾树光合光响应过程,其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拟合在光抑制条件光响应过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要优于直角双曲线模型;2)栾树土壤水分光照强度适宜范围较广,土壤相对含水量41.5%~93.3%范围内,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均相对较高,光合有效辐射强度600~2000μmol/(m2.s)范围内,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能获得较高水平。

  • 标签: 栾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光响应 光响应模型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坡度及地表覆盖3因素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影响.结果表明:1)起始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坡度增加而有所提前,而地表覆盖能延缓起始产流时间;2)不同降雨强度坡度条件,径流率从产流初期开始都快速增加,7~10min后达到稳定,且随着降雨强度坡度增加,径流率也显著增加;3)随着降雨强度增大,产沙率明显增大,且降雨强度越大,坡度产沙率影响越明显;4)降雨强度径流总量、产沙总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799;5)地表覆盖具有良好减沙作用,其减沙效益超过90%.

  • 标签: 土壤侵蚀 南方红壤 模拟降雨 坡度 地表覆盖
  • 简介:为探讨秸秆还田土壤水分入渗蒸发造成影响,通过土表20cm处铺设3cm厚秸秆隔层土柱试验表明:灌溉水分入渗时,秸秆隔层阻碍了土壤重力水入渗,降低了土壤重力水由土壤上层向下层入渗速率;土壤水分蒸发过程,秸秆层隔断了土壤毛细管,使秸秆层以下土壤水很难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而向地表运移蒸发.秸秆深层覆盖可以使深层土壤水分蒸散量减少2%~3%,深层土壤蓄水保墒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秸秆深层覆盖 土壤水分 入渗 蒸发 灌水 毛细管
  • 简介:运用常规植物生理抗旱性测定方法,引种植物沙漠豆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脯氨酸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先降低后升高,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偿关系,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变化趋势,表现出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调节作用;2)3种保护酶活性不同水分处理过程变化不同,CAT活性表现为升高,SOD中度干旱水分条件升高,至重度干旱水分条件则降低,POD活性变化与SOD活性变化相反,保护酶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维持了沙漠豆叶片细胞膜完整性;3)丙二醛浓度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强而升高,表明沙漠豆随水分不足可以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保护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 标签: 沙漠豆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大地是位伟大母亲,她孕育着世界上生灵万物全体人类;她拥抱着壮丽山川宁静湖泊;大地是位历史巨人,她见证着生命起源,人类诞生人世间沧桑巨变;

  • 标签: 土地利用 人类 生态安全 安全管理
  • 简介:以红砂岩紫色土、紫色页岩紫色土、泥质岩黄棕壤3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降雨条件丹江口库区典型土壤微地形变化及其光谱曲线耦合机制并得出两者之间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粗糙度土壤本身特性有关系,降雨过程雨滴溅湿土壤结皮也影响土壤表面粗糙度变化。光谱反射率会受到土壤表面含水量地表粗糙程度影响,但是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之后,此时地表粗糙度将会成为制约光谱反射率变化主要因素。

  • 标签: 土壤线 土壤糙度 光谱反射率 粗糙度响应指数(RRI)
  • 简介:为了解干旱地区影响山杏苗木蒸腾特性因素,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条件,利用Li-1600稳定气孔仪等仪器,对生长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山杏苗木进行蒸腾特性及其大气环境因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山杏蒸腾速率及气孔阻力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呈三次线性相关,8、9月份,山杏叶片蒸腾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01%、16.86%;试验4个土壤水分梯度中,蒸腾速率与大气环境因子相关性随土壤水分增大而增大;土壤水分严重胁迫条件,8月光合有效辐射蒸腾作用影响较大,9月气温蒸腾作用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充足条件,8月空气相对湿度蒸腾作用影响较大,9月太阳有效辐射蒸腾作用影响较大。

  • 标签: 山杏 蒸腾速率 日过程 气孔阻力 大气环境因子
  • 简介:以沈阳市天柱山附近工程弃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25°坡面上不同土壤颗粒级配工程弃土1.0、1.52.0mm/min3种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产生径流量产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所用Ⅰ~Ⅴ组土样随着降雨强度增加(从1.5增加到2.0mm/min),累积产沙量分别增加12.55、7.56、12.00、8.8110.41g,而在3种降雨强度作用,3个最大与最小累积产沙量差值分别为6.39、11.6413.78g;2)产沙量随细度模数增大而减少;3)降雨强度、坡度、降雨历时等因子条件,土壤颗粒级配对径流量影响比较小,不同颗粒级配土壤累积径流量差异不明显。

  • 标签: 颗粒级配 降雨强度 产沙量 细度模数
  • 简介:根据研究成果,本文简要论述了福建流域水文循环基本特征河流不同水源重要特性两大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试点流域“双蓄”重要理念,初步提出试点流域保水保土保生态系统工程、试点流域干支流上游修建龙头水库群及其系统工程试点流域主体水网(含供水灌溉)系统工程发展模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流域垫面动态变化共同影响,洪涝与干旱概率增多,加重了治水工作任务新情况,商议其对策。

  • 标签: 流域天然动态蓄水量 龙头水库群 三大系统工程的发展模式
  • 简介:基于浙江省84个气象站1980~2009年降水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指数作为旱涝评价指标,分析了全省旱涝发生频率、旱涝站次比旱涝强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旱涝灾害频率高,年际上呈现旱涝急转特征。全省旱涝灾害影响范围广,多年平均旱站比28.6%,涝站比25.8%,平均干旱强度洪涝强度分别为中旱中涝。空间分布上,旱涝灾害频率呈斑块状区域性特征分布,表现为多个高频区;干旱高频区主要分布中旱站重旱站,而洪涝高频区分布中涝站,这些区域可能是潜在自然灾害区,应加强抗旱防洪措施建设。

  • 标签: 旱涝特征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 浙江省
  • 简介:为了直观地反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所带来生态效益,体现重大生态工程巨大作用,实现林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依据LY/T1721—200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保育土壤物质量及价值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截至2015年,9个优势树种固土保肥总量分别为13.17亿t/a8203.72万t/a,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2.36亿t/a1738.23万t/a;2)9个优势树种固土保肥总价值分别为905.292408.92亿元/a,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455.44699.69亿元/a;3)桦木林阔叶混交林固土效益突出,而红松林樟子松林固土效益不显著;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保肥效益均最好,樟子松林保肥效益较差;4)森林实施保护,能有效改善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森林保育土壤生态效益得到相应提升。研究为评估天保工程区森林其他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后续天保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天然林保护工程 东北和内蒙古 重点国有林区 保育土壤 生态效益
  • 简介:山美水库是泉州市区沿海县(市)重要水源地,维护库区生态安全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水土保持是维护库区生态安全需要针对库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危害,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地表覆盖,绿色留住,使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让百姓能喝上更安全、更好水。

  • 标签: 重要水源地 水土保持 对策 山美水库
  • 简介:根据项目区地理位置、气候情况、土壤条件及其植被现状,综合考虑林场区划、立地条件以及林分特征等因素,选择豆科、木兰科、桃金娘科等7科共13种乔、灌、藤植物按5个分区进行配置,培育常绿阔叶林为主林分,突出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同时,注重群落外貌、物侯与季相等森林景观效果。

  • 标签: 林分改造 分区设计 绿化美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了种雨篷式生态治理崩岗方法,具体包括修整崩岗坡面,设置若干平面台阶,挖种植沟;施足基肥;植物播种;安装遮雨篷喷灌装置等步骤,坡面及台阶上设置遮雨篷人工植被层形成前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坡面的冲刷,防止形成新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播种种子不被雨水冲走,从而能够稳定地坡面上发芽、生根、生长。

  • 标签: 生态治理 崩岗 雨逢式 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