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围儿死亡原因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围期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松岗街道2011-2014年122例围儿死亡资料。结果4年间围儿平均死亡率为5.43‰,围儿死亡因素中,导致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是先天异常、胎盘及脐带因素、先天性心脏病和宫内窒息。导致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疾病、先天异常和出生窒息。结论开展人群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和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期保健,是降低围生死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围生儿 死亡分析
  • 简介:毕业实习是年轻药师培养各项技能,进行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该文通过探讨现有的药学专业实习生在医院实习两种常见的带教模式:轮转制和导师制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为提高医院药学专业实习带教水平提供参考。教学医院对药学专业毕业的培养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性格,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带教模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个性化指导,有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药学专业 实习生 带教模式
  • 简介:为凸显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加强药学本科多元化实践教育,以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端药学人才。通过多方拓宽实践渠道,学院开展了药学本科校外科研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型大学的药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思路。

  • 标签: 药学教育 本科生 校外实践 教学改革
  • 简介:中药分析专论是中药学研究的主干专业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参与式Seminar使课堂内容得以深化和拓展,为理论和实践的对接提供了桥梁,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研究中药分析专论教学中引入参与式Seminar适应了培养高素质中药学人才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参与式Seminar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必要补充,是培育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参与式教学 SEMINAR 中药分析 研究生教育
  • 简介:目的评价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予以围期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围期护理可有效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合并糖尿病 围生期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安徽中医药大学的药学类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地方,培养应用型兼具创新性的高素质药学类人才。其中毕业实习是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行业适应性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对毕业实习管理采取了全过程、立体化的精细管理模式。文章在明确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学校药学类大学生毕业实习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 标签: 药学类 毕业实习 精细化管理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医学教育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对实习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等医学素养的综合培养。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经验,逐步走向临床医师的过渡阶段,所以,教学医院的带教理念和带教医师的教学经验尤为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带教实习,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能够使医学生毕业后尽快实现临床医师的角色转换,独立开展临床工作。

  • 标签: 临床思维能力 综合培养 实习生 典型病例 口腔科 教学法
  • 简介:面向药学服务培养高端技能型适岗人才,成为近几年高职药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按药学服务职业技能和素养养成规律对实践教学体系作系统化设计,通过搭建校企全程共育平台,建立了突显就业与实践教学关联度的循序渐进的“六站式”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文本、建立严格的监管考核体系和反馈机制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来实现“六站式”实践教学。

  • 标签: 药学服务 高职 “六站式” 实践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脉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华鑫骨科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丹参注射液、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T、TBIL、AST、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LT、TBIL、AST、GG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N、HA、Ⅳ-C、PC-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LN、HA、Ⅳ-C、PC-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脉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肝硬化 酒精性 还原型谷胱甘肽 生脉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