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糖、血压、视力以及对驾驶功能有妨碍的药物为潜在驾驶者伤害药物,此类药物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组胺药、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镇痛药等,其主要不良表现为镇静、嗜睡、眩晕、低血压、低血糖、视力模糊、动作失调等。有必要对这类药害事件提高警惕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 标签: 药物 驾驶者伤害 车祸
  • 简介:目的:分析门急诊医师用药规律,以期找出出现不合理处方的可能环节,提高处方审核的成效。方法:对医院信息系统中门急诊处方记录按科室分组,随机抽取处方记录,采用ABC分类法对医师的处方数及药品品规、数量进行汇总分析。对照门急诊处方审核发现的不合理处方,分析出现不合理处方的药品临床应用频度。结果:收集到门急诊用药处方记录19万多条,涉及药品490种。纳入分析的门急诊医师有297位,个人使用药品数量为30~253种,中位数为156种,Q1、Q3四分位数分别为111、182种。在样本医师的不合理处方记录中,无"适应证不适宜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记录。药师判断为"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并获得医师修正的处方涉及8位医师、10条记录,有5条记录的药品属于医师最常用的A类药品,另5条记录的药品属于医师常用的B类药品。结论:门急诊医师的处方用药数量与专业科室有关,普通内科医师个人使用药品种类范围和平均数均高于普通外科医师。有不合理处方记录的医师情况符合工作量大、压力大容易出错的一般规律。不合理处方的出现属于随机小概率事件,难以发现其中规律,提示药师审核处方要持之以恒,全方位审核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审核 合理用药 不合理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优质护理在急诊车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急诊创伤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车祸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以 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 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疼痛感(VAS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优质护理对缓解急诊车祸外伤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疼痛度、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极大帮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 车祸外伤 焦虑抑郁 疼痛
  • 简介:【摘要】探讨表证用药规律,所谓表证,即感受外邪后,机体正气奋起抗争而产生的邪正交争过程,临床上多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疲乏无力等症状,将其大致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故选方也就相应分为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表证用药 用药规律 药物
  • 简介:【摘要】探讨表证用药规律,所谓表证,即感受外邪后,机体正气奋起抗争而产生的邪正交争过程,临床上多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疲乏无力等症状,将其大致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故选方也就相应分为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表证用药 用药规律 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笔者根据文献报道结合参加传染病疫情处置的实践,总结执行灾害医学救援中传染病监控工作的要点。提出在灾害医学救援中,应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传染病监控系统,迅速将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控制在萌芽状态,提高医疗应急救援和防疫的保障水平。

  • 标签: 灾害 救援作业 传染病控制
  • 简介:针对近年来我国时常发生的地震灾害,结合地震中伤员的特点,探讨救援中批量伤员快速分类后送的组织实施方法,为提高此类伤员的综合救治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自然灾害 救援作业 伤病员分拣
  • 简介:化学恐怖袭击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人员中毒或死亡,引起较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而目前在化学救治能力、化学毒物侦检、特效解毒剂研制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组建反化学恐怖袭击医学救援力量,制定与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医学救援训练和演练,对有效应对化学恐怖袭击十分必要。

  • 标签: 化学恐怖 医学救援 思考
  • 简介:目的探讨某军区国际救援医疗队女军人救援期间在炎热环境下生殖道炎症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6—2012年间186名国际救援队女军人(研究组)出国前、救援期间、回国后2周及120名当地妇科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并给予药物、心理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救援期间生殖道炎症发生率和念珠菌、滴虫、加德纳菌检出率均高于出国前及回国后2周,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后疗效满意。结论某军区国际救援医疗队女军人救援期间生殖道炎症发病率较高,积极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可有效保障女军人的战斗力。

  • 标签: 军事人员 女性 国际合作 生殖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时中药复方的应用规模。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2年发表的中医药期刊进行分析,对其中关于高血压接受中药复方治疗的文章进行收集,对其中的用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中药复方治疗时的用药规律。结果:根据分析得知,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材主要有牛膝、天麻和钩藤;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分类包括:补气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等。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接受中药复方治疗中,主要药物类型为补虚扶正、平肝息风类中药复方,其中兼顾清热泻火、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清热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中药复方 用药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各病理类型、分期、部位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合理施行淋巴结廓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194例病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的是第10组36.6%(71/194例)、第11组22.7%(44/194例)和第7组14.4%(28/194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小细胞未分化癌76.9%(10/13例),腺癌59.3%(51/86例),鳞癌42.5%(37/87例)。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0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肺上叶癌较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肺下叶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高于肺上叶。结论各种肺癌根治术均应常规清除第10、11和7组淋巴结,T1期、T2期腺癌纵隔淋巴结清除的彻底性要高于鳞癌。肺上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注意其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肺下叶癌纵隔淋巴结清除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肺癌 纵隔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规律 临床研究 纵隔淋巴结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肝郁脾虚证中药的配伍规律 。 方法: 在我院 2017 年 4月至 2019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国家核工业的发展,核能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发生核泄漏事故的危险增加,部队担负核事故应急救援任务可能性增大。我部于1994年11月以某核电厂发生核泄漏事故为背景,组建兵站,进行了应急救援后勤保障检验性演练,现就此次演练中有关卫勤保障工作的体会报告如下:1针对核辐射卫勤保障的特点和难点,有目的地组织训练

  • 标签: 卫勤保障 核辐射事故 应急救援 沾染区 医疗队员 防护衣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我院 2013年 9月 -2016年 4月期间收治的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住院患者资料,对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 16例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布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等,常见瘙痒、皮疹等,多在 2h内出现;男性、年龄在 20-60岁、联合用药、剂量为 400mg等条件下,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全面掌握左氧氟沙星的临床适用症,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首选口服给药,并在用药后 3d内密切关注患者状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带来的病痛折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发生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术后血生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治疗的新生儿换血术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不进行处理,观察组则采用新型治疗,接受换血术的新生儿患者,分别观察1个月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对两组新生儿患者的血糖、电解质、血气的变化与新生儿患者生理机能的比较。结果新生儿患者经换血术治疗后,换血术后血清钠、血清钙与血浆渗透压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其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钙血症、高血糖以及低钾血症的患者例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换血术能提高新生儿患者治疗效果,是对新生儿血生化代谢变化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上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换血术 败血症 新生儿 血生化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