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现代医药学认为:药物大多能产生两种效应:一为药物的生理效应,即药物本身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状、给药方式、药理和药化作用,以及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基因和个体差异等等;二为药物的心理效应,还可通过其非生理作用,在病人的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加速疾病的康复。此两种效应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积极的心理效应和良好的心情可增强药物的生理效应,而消极的心理效应可削弱药物的生理效应。心理效应可促使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为心理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心理效应 生理效应 药物 现代医药学 药理作用 化学性状
  • 简介:所谓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一种作用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平时提到的副作用,多不利于疾病治疗,需要人们在用药时注意防范。正如辩证法所谓“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医生在长期医疗宴践中发现,药物正作用和副作用的划分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对副作用,也不必总是持怀疑、否定态度:有些药物的有些作用,在某种疾病上可能是副作用,

  • 标签: 副作用 治疗剂量 长期医疗 药物 疾病 辩证法
  • 简介:一些千里迢迢从边远地区到大城市大医院求医问药的人即使给一些普通的药物,服药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效应;而一些公费医疗者经常光顾医院,尝遍各种药物,大夫即便给开一些对症药也往往不信.

  • 标签: 药物 心理效应 心理暗示
  • 简介:我国新医改已经发展了10年时间,药品注册审批改革也初显效应,为推动我国新医改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降低了社会群众医疗方面的经济压力。加强药品注册审批改革分析与研究对后续药品注册审批改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我国药品注册审批改革效应,进而分析其发展方向。

  • 标签: 药品注册审批 改革 效应 发展
  • 简介: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药学服务已成为医院药学的重要内容。药师应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应用药学专业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 标签: 药物 心理效应 药学服务 用药依从性
  • 简介:目的 观察葡萄糖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APD,IK1,IK,ICaL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技术记录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时程和离子电流。比较0、10和20mmol·L1葡萄糖对心室肌细胞跨膜离子电流的作用。结果 (1)与10mmol·L-1葡萄糖相比,0和20mmol·L-1均可使豚鼠心室肌细胞的APD缩短(P<005);(2)在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10mmol·L-1时,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电流密度最大,标准化I-V曲线显示0和20mmol·L-1葡萄糖均可抑制IK1,并使I-V曲线左移,其翻转电位从-724移至-646mV;(3)与mmol·L-1葡萄糖相比,0和20mmol·L-1葡萄糖均可增加ICaL的电流幅度和电流密度。当钳制电位为10mV,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0mmol·L-1时,ICaL的电流密度为(-803±082)pApF(n=8),而10mmol·L-1和20mmol·L-1葡萄糖分别使电流密度增加为(-545±067)pApF和(-650±056)pApF;(4)当钳制电压为+70mV,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0、10和20mmol·L-1时,IK的电流密度分别为(1896±286)pApF,(866±187)pApF,(1532±312)pApF。结论 细胞外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可使豚鼠心室肌细胞APD,IK1,IK,ICaL发生改变。细?更多还原

  • 标签: 葡萄糖 钙电流 钾电流 膜片钳
  • 简介: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BMSCs能明显改善心脏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为BMSCs是否能够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产生影响。方法:共培养大鼠BMSCs和新生乳鼠心肌细胞;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K^+电流 缺血性心脏疾病 BMSCS 冠状动脉前降支
  • 简介:那张黑白照片,是他们俩唯一的合影。照片上,她集聚了生命中所有的能量,绽放着如昙花般的幸福微笑,使本不漂亮的她似乎焕发出一种光彩。他穿着军装,带着一种快乐而忧郁的表情,尽管使人无法理解,但却让人十分感动。

  • 标签: 硝酸甘油 时效应 照片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川芎药材中阿魏酸、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择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83℃下,14倍量73%乙醇提取2次,每次2h,含量实际值与预测值偏差为-1.3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预测性良好。

  • 标签: 川芎 阿魏酸 藁本内酯 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 简介:对48例腹腔严重细菌性感染患者进行了疗效试验。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5.8%,治愈显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和62.5%,治愈显效率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泰能 腹腔细菌感染 抗菌效应
  • 简介: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药物的群体药动学参数估算。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十年来大量运用该法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纳整理,介绍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健康教育与促进既是公民提高健康保健知识,养好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林区党委政府、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神农架林区第一人民医院以建设美丽幸福神农架、创卫生文明城市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 标签: 健康教育与促进 大医院 品牌效应 健康保健知识 良好卫生习惯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目的:观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机械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不同浓度NP作用下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如。)和动作电位(AP)的变化。结果:1)NP(10^-5、10^-7、10^-6、10^-5mol.L^-1)使ICa-l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从-3.72±1.5pA/pF减少到-2.44±0.4pA/pF(P〈0.05),-2.34±0.6pA/pF(P〈0.05),-1.79±0.8pA/pF(P〈0.01),以及-1.66±0.7pA/pF(P〈0.01);2)NP使ICa-l的I—V曲线上移,但其形状和峰值电压无明显变化;3)NP对ICa-l稳态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4)NP可缩短动作电位复极50%和90%的时程(APD50,APD50),但对静息电位(RP)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无明显影响。结论:NP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并能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 标签: 单个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复极 L-型钙电流 豚鼠 苯酚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 简介:目的:佐匹克隆(zopiclone,zpl)为环吡咯酮类化合物,为第三代镇静、催眠药。我们曾报道了大鼠电点燃效应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大鼠化学点燃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放人笼内,每笼3只,将质量浓度为17.5g/L的戊四唑(PTZ)35mg/kg,腹腔注射,隔日一次,注射容积2mL/kg,观察给药后1h

  • 标签: 佐匹克隆 大鼠 化学点燃效应 质量浓度 镇静催眠药
  • 简介:目的研究心室肌内膜层(endo)、中层(M)、外膜层(epi)细胞复极Ⅰ期瞬间外向钾电流在缺血后失活曲线的变化。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定量观察缺血前及缺血后Ⅰ10活性的变化,分析比较3层细胞缺血后Ⅰ10的不同变化。结果缺血30分钟后epi及endo的半数失活电压(V1/2deactive)有明显差异(P<0.05),缺血后外膜层细胞的失活曲线右移,Ⅰ10失活变的缓慢,V1/2deactive与缺血前比较有明显增大(P<0.05)。结论Ⅰ10在3层细胞的分布不同决定了Ⅰ10在3层细胞的变化不同,可引起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容易引起2相折返,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 标签: 心室肌内膜层 心室肌中层 心室肌外膜层 钾电流 失活曲线
  • 简介:目的研究苄基四氢巴马汀(BTHP)和甲氧胺对豚鼠心室肌细胞上延迟整流钾电流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延迟整流钾电流(Ik)。结果甲氧胺50μmol·L-1在37℃时可以分别使IK和IK,tial从(124±18)pApF-1和(42±05)pApF-1上升至(205±07)pApF-1和(72±06)pApF-1。若事先甲氧胺50μmol·L-1后,再加入BTHP30μmol·L-1可使BTHP阻滞IK和IK,tial百分率分别从单独使用BTHP时的375%±60%和359±55%上升到629%±43%和611%±37%。结论苄基四氢巴马汀可以逆转甲氧胺对豚鼠心室肌细胞上IK的增加作用。

  • 标签: 苄基四氢巴马汀 甲氧胺 延迟整流钾电流 膜片钳 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