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mA)、B组(ATCM技术,50~380mA,NI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 图像噪声 辐射剂量
  • 简介:脑功能成像在针灸领域的研究是近10余年来的热点之一,重点在针刺穴位脑效应,如穴位特异性、得气等。近年来,针灸优势病种疗效脑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普遍,本文予以简要介绍。1经络脑功能成像研究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之一。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 标签: 脑功能成像 针灸 脑效应 综述
  • 简介:射频消融术是临床常用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之一,治疗效果依赖有效射频热场所能形成组织消融灶的形状和大小。肿瘤与大血管的距离显著影响肿瘤的完整消融率,原因之一是血流的热沉没效应影响射频消融中热量的持续聚集。本文综述了热沉没效应对射频消融术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措施。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热沉没效应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spinlabeling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针刺fMRI后效应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对针刺左侧足三里穴前、拔针后行fMRI扫描,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针刺前后组间比较及MonteCarlo阈值校正方法(P=0.001,α〈0.05)确定脑功能激活区。结果:针刺后,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屏状核、右侧尾状核表现为正激活,右侧岛叶、右侧颞上回表现为负激活。结论:ASL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于fMRI针刺后效应研究。

  • 标签: ASL 针刺后效应 FMRI 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