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青霉素皮内敏感试验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其准确性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论述青霉素超敏反应、皮内敏感试验影响因素,提出应尽快使用标准青霉素抗原皮试剂。

  • 标签: 青霉素 皮内敏感试验 超敏反应 影响因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本文从非交叉过敏反应,皮试结果假阴性与假阳性,与现行行政法规的矛盾三方面论述了不应以青霉素皮试结果取代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皮试反应。强调应以临床治疗所用本品制备皮试液,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的机会。建议尽快应用青霉素标准抗原决定簇制备皮试液。

  • 标签: 青霉素 过敏反应 皮试液 药物敏感试验 Β-内酰胺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青霉素过敏是最常报道的过敏情况,但是,大约有90%自我报告的青霉素过敏是不准确的。区别真正的过敏和其他的药物不良反应存在困难。患者常常会使用多种药物,尤其是住院患者。不准确的青霉素过敏报告可能会干扰抗菌药物的管理,带来显著的临床和经济影响,可造成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的医疗成本、

  • 标签: 抗菌药物耐药性 药物管理 青霉素皮试 青霉素过敏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和非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合理用药后所产生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02月就诊的98例支气管肺炎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49例,给予亚胺培南治疗。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使用评价和强度、用药满意率的情况。结果:用药7天后,两组患者的药物评价和强度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用药满意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效果 分析
  • 简介:患者女,20岁,因咽干,咽痛,发热于2000年6月1日来院就诊,患者自述3天前咽痛,发热,无鼻塞流涕和腹痛症状,经门诊检查:T39.8℃,P104次·min-1,R24次·min-1,BP100/70mmHg,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经皮试阴性后,给予青霉素800万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次日因症状未见好转而入院治疗。查体:WBC7.4×109·L-1,N0.76,胸片两肺纹理增强,似有斑片状阴影,T39.6℃,P104次·min-1,R24次·min-1,BP98/68mmHg,继续给予青霉素800万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

  • 标签: 青霉素 过敏性休克 药源性疾病
  • 简介:目的建立青霉素钾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5u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5:10.75,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为5.3),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10hm。进样量10ul。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青霉素钾在0.04-0.5m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21.88X-5.934r=0.99996,(n=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可作为青霉素钾含量测定的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青霉素钾 含量测定 抗生素
  • 简介: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研究发现,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本文综述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其抗菌药物的选择。

  • 标签: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感染 儿童
  • 作者: 长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0-30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6期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中心卫生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211
  • 简介:目的 :研究对青霉素类药治疗的用药观察以相关药学分析。方法 :以2020年7月-2021年8月医院开据的涉及青霉素类药物的450张用药处方,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发法将其分为三组,其中甲组(n=150)、乙组(n=150)、丙组(n=150),比较三组青霉素类药物的用药率,并分析三组青霉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之处。结果: 甲、乙、丙组处方中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88.00%、70.67%和46.67%(P<0.05);呼吸科青霉素类用药率高于其他科室(P<0.05)。结论:临床对于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有着明显降低趋势,不合理用药点情况也在逐步完善。并且不同科室青霉素类药物的有效应用上依旧存在一些差异,需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行相适应的干预。

  • 标签: 青霉素类;用药观察;药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及药学分析进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开具的1000张用药处方,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开具的500张用药处方设置为参照组,将2019年8月-2020年7月开具的500张用药处方设置为试验组。将两组用药处方中的青霉素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探究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药学分析。结果:比较研究发现,试验组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临床用药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霉素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发生不良反应的104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以18岁的青少年患者最为多见,抵抗能力较弱,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青霉素类药物由于其高敏感性及毒性较大等特点,增加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类型以阿莫西林为主,与其他药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头晕、皮疹、头痛、恶心、呕吐等,水肿,皮炎占最大比重。结论:在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且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临床上使用青霉素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合理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 标签: 青霉素 不良反应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6-2019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物使用强度(AUD)、药物利用指数(DUI)、各科室药物使用率排序、耐药率及与DDDs的相关性,评价临床用药合理性。结果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2016~2018年基本稳定,2019年较之前增加60%以上。DDDs在2018年较低,2019年略有增加。AUD基本上逐年减少,但在2019年有所回升。DUI在2.29~3.16。药物使用率较高是内一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ICU)和外五科(神经外科)。耐药率在2016~2018年变化不大,在2019年明显升高。美罗培南耐药率与其DDDs有显著相关性(P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云浮地区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跨学科合作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全程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 构建管理体系规范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包括组织建设、信息化管理、在线会诊审核系统以及处方点评干预。对规范化管理前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使用率、处方合理率、医保违规情况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实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2.54降至1.63,使用率从2.64%降至1.64%;处方合理性从73.60%上升至91.80%;医保筛查扣费金额减少。然而,耐药菌的检出率仍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跨学科合作与信息化技术已有成效,可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跨学科合作,信息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