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药品实施微生限度检测,研究可能导致误差的各种因素,并探究误差影响因素及分布情况。在进行药品微生限度测定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并且确保所有使用的工具都经过了规范化的消毒和杀菌。应当重视培养基的质量以及实验液的配置,以确保菌落计数的准确性;通过精确控制可能产生的误差,有效地降低和避免药品微生限度检测的不准确性。

  • 标签: 药品微生物限度 检验误差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尼麦角林的微生限度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通则1105、1106,通过加入中和剂,采用薄膜过滤法,用pH值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过滤,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确定适宜的微生限度检查方法。结果: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回收率在50%~200%之间,大肠埃希菌(控制菌检查)适用性试验满足要求。结论:此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尼麦角林原料非水溶性致前处理困难的问题,并有效的消除本品微生限度检查内在干扰物的抑菌活性,可用于尼麦角林微生限度计数和控制菌检测。

  • 标签: 微生物限度 尼麦角林 适用性试验 薄膜过滤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生检验中运用快速检验技术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定在2023年01月-2024年01月,选取此时段我院接收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20例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平均分租,60例/组,均进行微生检验,且参照组应用常规检验技术,实践组应用快速检验技术。评析、处理二组的出具结果时间、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检验后,实践组的出具结果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实践组的阳性检出率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微生检验时,应用快速检验技术可在保障阳性检出率的同时缩短出具结果时间,建议研究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快速检验技术 出具结果时间 阳性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药品微生污染伴有种类多样,污染环节不确定,生物负载数量级差异以及污染不均匀性等诸多特点,受污染产品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微生限度检查结果上,确定污染菌种属,结合工艺过程,查找并排除污染源,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再次发生,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生产企业在药品微生污染的过程控制中负有主体责任,微生实验室的检验能力与生产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检出的污染微生进行菌种鉴定与溯源分析是核心技术,为偏差调查提供方向,为污染源的清除做好生物学准备。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污染 检测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疾控中心微生检验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01-2022.12期间疾控中心接收的微生检验标本中选取400份纳入参照组,此时实施常规管理。在2023.01-2023.10期间疾控中心接收的微生检验标本中选取400份纳入分析组,此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各组的管理质量、标本达标率。结果: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管理后分析组的管理质量与标本达标率均更高(P<0.05)。结论:在疾控中心微生检验管理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能够提升管理质量,提高标本达标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检验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熊去氧胆酸胶囊的微生限度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通则1105、1106,采用平皿计数法,分组分别使用5种实验菌验证。试验组取供试液加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菌液组分别取各实验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阴性对照组取稀释剂注入培养基中培养。供试品对照组取供试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并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适用性试验,确定适宜的微生限度检查方法。结果: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回收率在0.5~2之间,大肠埃希菌(控制菌检查)适用性试验满足要求。结论:该方法适用性试验表明所建立方法准确性、有效性及重现性较好,可用于熊去氧胆酸胶囊的微生限度计数和控制菌检测。

  • 标签: 微生物限度 熊去氧胆酸胶囊 适用性试验 平皿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生检验中采用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的价值。方法:共纳入200份样本,均为2022年01月-2023年08期间院内检验科收集的。所有样本均需进行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的微生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微生检出率,并记录涂片镜检中的微生类型。结果:经检验后,涂片镜检的微生检出率略低于细菌培养,但差异无意义(P>0.05);涂片镜检中革兰阴性菌有122例,革兰阳性菌有71例。结论:在进行微生检验时,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均可发挥诊断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前者具有耗时短、操作简便的优势,建议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出率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由于食品微生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当前,微生污染对于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加强食品微生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至关重要,也是加强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随着国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加剧,对于食品微生检验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灵敏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高效、快捷和准确的检验方法,成为食品微生检验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不同食品类别 微生物污染 季节性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β-抑制蛋白2(β- arrestin2)属于抑制蛋白家族成员,可通过GPCRs 信号通路中影响细胞的生长、凋亡及免疫功能;通过抑制NF- κB 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内毒素诱导的肝脏损伤、抑制癌细胞增殖。本文对β- arrestin2的结构和功能做一综述。

  • 标签: β-抑制蛋白2 2型糖尿病 癌细胞凋亡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在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国家、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制药企业需要结合现实需求做好考虑,主动针对制药工艺和技术水平进行强化,保证能够适应当前竞争较为激烈的医疗卫生行业。为此,制药企业应重视生物制药技术等先进性内容在制药方面的重要价值,围绕常用的生物制药技术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分析、讨论工作。本文就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以期推进制药工艺的优化发展,从而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 标签: 生物制药技术 制药工艺 药物研制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提高,生物制药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不断改进和细化,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以合理的方式获得药物,防止了对人们健康的不良影响,避免了污染的发生。制药工艺包括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制药工艺的有效性都非常高。具体类型为抗肿瘤药、免疫药、神经系统药,这些药有利于提高医疗标准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市场需求,生物制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充满希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生物制药技术的探索和分析,科学合理地使用制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技术优势。

  • 标签: 生物制药技术 制药工艺 创新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运动损伤患者康复中实施康复训练与生物疗法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运动损伤80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生物疗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生物疗法实施在运动损伤患者康复中,患者满意度极高。

  • 标签: 康复训练 生物疗法 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泻痢、消渴、痈肿疔疮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生物碱具有抗心律失常药理作用。本文主要对黄连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连生物碱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黄连生物碱 心血管系统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价值。方法:实验对象90例为体检者,入院后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健康体检者即参照组(n=45)、肿瘤患者即实验组(n=45)两组,均予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并对比检验价值,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5月。结果:实验组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结果和阳性率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价值较高,可提高阳性率,给临床医师提供可靠依据,推荐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融入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的患者除过用传统西药治疗外,再加入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抑郁程度减轻及睡眠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电生物反馈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经由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单链,其化学本质为ssDNA或RNA。适配体可通过自身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异性识别靶标分子,且具有高亲和力。与传统蛋白抗体相比,适配体具有免疫原性低、亲和力高、特异性强、易于合成与修饰等优势,因此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临床诊断及分析检测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随着对适配体的研究逐步深入以及生物传感器的不断优化发展,使得二者的结合有了更广泛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检测分析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用于生物大分子、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等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着重讲述了比色法、荧光法、拉曼光谱法(SERS)、电化学法等主要检测方法。

  • 标签: 核酸适配体 生物传感器 分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