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生儿肠道微生态与整体健康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肠道微生态系统在新生儿期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发育均有着深远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肠道微生态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并能有效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然而,许多外部因素可能干扰新生儿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可能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并探索新生儿健康促进的可行途径。

  • 标签: 新生儿 肠道微生态 健康 免疫系统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型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特点和分类,然后分析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领域,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最后,本文总结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对于促进新型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型生物标志物 疾病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在孕产期心理健康疾病早期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浙江大学宁波明州医院建卡孕检的孕妇831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查出138例孕期心理健康疾病高危者,按照干预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个体生物反馈疗法干预组45例和团体生物反馈疗46例与对照组 47 例。对照组仅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个体或团体生物反馈治疗干预。三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焦虑抑郁量表(HAD)、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价,产后进一步追踪统计三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来评估干预措施是否有效。结果 干预前三组 HAD、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 干预后个体生物反馈干预组及团体生物反馈干预组HAD、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 。团体干预组干预后各周HAD、PSQI评分均低于个体干预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 05)。个体干预组与团体干预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个体干预组与团体干预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5) 。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早期应用于孕产期心理健康疾病者,可缓解孕产妇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生物反馈疗法 孕妇 心理健康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临床中存在较多的母乳喂养护理方式,其中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是护理人员较为常用的一种模式,本研究将对该种模式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分析。方法:近年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数量较多,为保证研究的新鲜性,研究者需要在获得产妇本人及其家属同意情况下,运用研究前制定的完整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从其中选定本研究需用的200例产妇,之后通过对200例产妇的信息资料进行查阅后得知,2021年-2023年是主要的入选时间,将具体月份均定于当前的6月份。由于传统母婴喂养护理及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均存在各自的不同点与作用价值,因此在对病例实施分组后分别将上述两种护理方案依据对照组与试验组顺序分配给两组产妇。结果:研究者在比对各项指标后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指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自然模式的生物养育法在母乳喂养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自然模式 生物养育法 母乳喂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对基因技术的了解,生物免疫细胞治疗的发展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生物免疫细胞疗法相继出现树突状细胞(DC)-CI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等,在于刺激人类免疫系统,改善它的反应能力,以达到打击肿瘤细胞的目的。但由于NK与CIK免疫细胞配送中涉及较为复杂和耗时长,难免存在污染的生物危害风险。鉴于此,本文系统性地对NK与CIK免疫细胞在配送中存在的生物安全性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为生物免疫细胞研究与配送的实施提供参考。

  • 标签: NK CIK 免疫细胞配送 生物安全性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腹直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提升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通过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和增强核心稳定性,能够更全面地恢复患者的腹部功能,值得参考。

  • 标签: 腹直肌生物电刺激 盆底康复 产后 腹直肌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闭口式印模配合训练在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在选择于我院接受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的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76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38例为两组平均例数,传统护理及舒适护理分别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的舒适度评分、印模制取时间、假牙调整次数情况。结果:试验组各指标均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接受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闭口式印模 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对产妇盆底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在产妇的盆底康复中,可以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满足产妇的多方面需求,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对治疗过程的信心和依从性,值得参考。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 产妇 盆底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计100例,均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入的直肠癌低位前切综合征病例,分组方案方面,基于自愿原则将样本划分研究组(n=50,生物反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n=50,盆底肌功能锻炼),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 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方面,干预前,两组对比基本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价值符合研究预期,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提升,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生物反馈 直肠癌低位前切综合征 盆底肌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锻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30例纳入观察研究,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漏尿量及尿垫使用数量。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强盆底肌锻练,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漏尿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数据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漏尿量及尿垫使用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进行盆底肌锻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漏尿量及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肌锻练 生物反馈电刺激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情绪障碍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AD患者的常规护理和多奈哌齐药物治疗,对照组行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HAMA、HAMD、PQSI、MoC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HAMD、PQSI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MoCA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症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配合和护理对微创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以我院接受微创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40例,均于2022.05-2023.05参与研究,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手术室配合和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更高;疼痛评分,术后6h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更低。结论:对接受微创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开展手术室配合和护理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配合 护理 微创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