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剖宫产术后恢复及伤口愈合的程度越来越重视。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延期愈合,不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促进剖宫产术后恢复、提高术后伤口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可以通过预防措施以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1]。我科采用远红外线岩热治疗对术后伤口部位热敷,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9月2014年2月于我院妇

  • 标签: 剖宫产术 远红外线 切口并发症 延期愈合 炎症反应程度 治疗仪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及远红外线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148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Ⅱ度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创面涂抹rhGM-CSF凝胶,并定时外用远红外线照射创面。对照组常规运用磺胺嘧啶银。观察第7、14、21天的创面愈合情况、7天创面细菌检出率、瘢痕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个时间段的创面愈合时间均减少(P〈0.05),抑菌效果相当(P〉0.05),瘢痕评分(色泽、柔软度、厚度及血管分布)降低(P〈0.05)。结论rhGM-CSF凝胶联合远红外线治疗Ⅱ度烧伤创面效果良好,可广泛使用。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远红外线 Ⅱ度烧伤创面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金黄散外敷对浅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住院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2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后1至3天予金黄散外敷,观察组在金黄散外敷的基础上加红外线照射,比较分析两组3天内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结果:静脉留置针后3d,观察组7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5.18%,其中Ⅰ级6例,Ⅱ级1例;对照组21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16.66%(P<0.05),其中Ⅰ级7例,Ⅱ级8例,Ⅲ级6例。观察组Ⅱ级和Ⅲ级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12h内及24h内的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内及72h内累计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3%,对照组8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联合金黄散外敷,对浅静脉炎的预防效果较好,可以大为降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 标签: 红外线 金黄散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58例,责任组行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传统组接受西药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症状积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83%、93.10%明显高于传统组31.03%、70.69%,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责任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评分与传统组比较,均明显较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中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远红外磁电脉冲 慢性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有毒药物的科学准确检测,目前检测有毒药物的主要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远距光谱红外光谱。其中,红外光谱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这些分子机器可以显示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能量和关系。同时,这种检测方法非常可靠,因为所有类型的毒素都可以在红外线中显示指纹特征。因此,一些科学家应该考虑跟踪特定的、非常昂贵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

  • 标签: 红外光谱 毒药物检验
  • 简介: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用药安全的要求也随着不断提高。药物是在临床上对病患进行治疗的重要物质,用药的安全性对病患病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药物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药物进行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对药物进行分析的方法较多,近红外光谱法是其中常见的一种。该种方法在进行药物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和适合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结合,从而建立起各种模型,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药物原材料以及药物包材等进行定性或者是定量的分析,在制造药物的工作以及对对药物质量的控制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相关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法 药物分析 应用探讨
  • 简介:本文介绍了近红外NIRspectrum的原理,结合NIRspectrum的技术特点分析,我们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要求,包括应用范围,定性、定量分析等。药物分析领域中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为许多药物参数的确定,为药物的实时分析提供了一种质量控制分析方法。

  • 标签: 药物分析 近红外 光谱技术
  • 简介:【摘 要】目的:确保辖区内药厂诺氟沙星胶囊质量保持一致性;方法:通过本厂药品与其他药厂不同批次型号的对比,再借由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模型的建立,对样品的特性进行验证;结果:药品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其一致性极高;结论:通过红外线光谱一致性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识别诺氟沙星胶囊的质量与真伪,并且通过光谱能够找寻到确切差异。因此红外线光谱模型的广泛应用具备一定实际意义。

  • 标签: 诺氟沙星胶囊 近红外光谱 一致性 模型建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定性检测中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效果。 方法 以黄连作为本研究的主要药材,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该药材开展定性检测。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两种方式均有利于对黄连药材开展定性检测,但是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样品处理时长、定性检测时长均显著短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结论 在中药定性检测中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有效进行中药定性检测,检验迅速,检验结果准确,操作形式简单。

  • 标签: 中药 定性检测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
  • 简介:摘要:现阶段,近红外光谱在药品检测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近红外光谱在药品检测环节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药品在检测环节中的风险,提升药品检测环节的效率,同时,与传统的药品检测技术相比而言,近红外光谱检测可增强药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近红外光谱在药品检测中应用的优势,并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在药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近红外光谱分析 药品检测 应用
  • 简介:本文将根据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特点,来对其在药品的检测当中将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根据其实验的性质,比较近红外光谱分析和传统实验之间的优势,为药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标签: 近红外光谱分析药品检测安全检测
  • 简介:摘 要:食品药品检测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食品药品生产的一个核心环节,为了确保药品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可靠,重点加强对于相关技术手段的创新优化必不可少,其中近红外光谱分析就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式,具备较强应用价值。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光谱原理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并且探究了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药品 检测 近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形态(NIRS技术形态)是同时具备环保性特点、高效性特点、便捷性特点、无损性特点,以及准确性特点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形态,现阶段主要被广泛运用于指向中药制剂、化学药物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领域、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技术领域及药品监管技术领域等多样化的技术领域。文章将会围绕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化学药物快速质量控制中应用进展,展开简要综述分析。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化学药物 快速质量控制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  摘要:本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厂药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药物结构分析对于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至关重要。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厂中的药物结构分析。本文将介绍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和优势,探讨其在药物研发、质量控制和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红外光谱技术 制药厂 药物结构分析 研发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在当今现代医药工业中,药品的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和鉴别。然而,传统的药品检测方法常常耗时、耗力,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红外光谱药品快速鉴别技术的崭露头角,成为药品检验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对此,本文根据近红外光谱药品快速鉴别技术的原理,着重分析了近红外光谱药品快速鉴别技术在基层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快速鉴别 药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