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和分析了250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体位安置及护理情况。指出熟悉神经系统解剖、了解不同手术的切口和入路是正确安置体位的必要前提。并分别讨论了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 体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不同术中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入组本院2020年8-2021年8月收治的全麻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共6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改良术中护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皮肤压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术中护理用于全麻俯卧位腰椎手术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皮肤压伤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麻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 不同术中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后颅窝中线开颅用于颅后窝占位病变,包括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小脑桥脑角、延髓和枕大孔附近病变。1983~1993年我们做后颅窝开颅手术259例。其中男167例,女9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5岁。由于后颅窝中线开颅对患者的体位要求

  • 标签: 手术体位 后颅窝 小脑桥脑角 心理护理 麻醉管理 开颅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直肠癌根治术的体位摆放方法、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今保肛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操作无一受体位影响,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字体设置方便,护理人员易掌握,且省时又省力,患者术后舒适度改善,不会产生下肢静脉血栓,下肢神经损伤和呼吸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保肛 直肠癌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可调节型充气型体位自助调整垫在三踝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三踝骨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翻身方法,观察组采用体位自助调整垫进行患者的体位改变。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翻身时间和手术时间以及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翻身时间和铺巾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巡回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三踝骨折患者,术中采用自助调整垫能有效的减少术中翻身时间,减少术中铺巾污染的风险,提高了巡回护士的满意度的同时也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自助调整垫 三踝骨折 患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全麻俯卧手术过程中采用不同通气方法对其围术期呼吸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00例,所选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0月-2021年9月,均为该段我院接收的行全麻俯卧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患者在手术期间所行通气方式不同划入2个小组中,即对照组(50例;Vt:6ml/kg)和研究组(50例;Vt:6ml/kg、PEEP:5cmH20)。对2组麻醉前、气管插管后仰卧位机械通气10分钟、俯卧位机械通气10分钟、俯卧位机械通气1小时、拔管后脱氧30分钟,以及术后24小时、48小时的呼吸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组间对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显示:2组患者麻醉前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比结果差异较小,所得P值>0.05;后续时间段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对比结果差异较大,所得P值<0.05。组内对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显示:研究组各时间段与麻醉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比结果差异较小,所得P值>0.05;而对照组各时间段与麻醉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比结果差异较大,所得P值<0.05。另外,2组各时间段、呼出潮气量对比结果差异较小,所得P值>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全麻俯卧手术的过程中,引用小潮气量+低水平PEEP联合通气的方式具有积极地临床应用价值,可促进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引用。

  • 标签: 通气方法 老年患者 全麻俯卧位手术 围术期 呼吸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全麻俯卧手术过程中采用不同通气方法对其围术期呼吸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00例,所选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0月-2021年9月,均为该段我院接收的行全麻俯卧手术的老年患者。依据患者在手术期间所行通气方式不同划入2个小组中,即对照组(50例;Vt:6ml/kg)和研究组(50例;Vt:6ml/kg、PEEP:5cmH20)。对2组麻醉前、气管插管后仰卧位机械通气10分钟、俯卧位机械通气10分钟、俯卧位机械通气1小时、拔管后脱氧30分钟,以及术后24小时、48小时的呼吸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组间对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显示:2组患者麻醉前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比结果差异较小,所得P值>0.05;后续时间段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对比结果差异较大,所得P值<0.05。组内对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显示:研究组各时间段与麻醉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比结果差异较小,所得P值>0.05;而对照组各时间段与麻醉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比结果差异较大,所得P值<0.05。另外,2组各时间段、呼出潮气量对比结果差异较小,所得P值>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全麻俯卧手术的过程中,引用小潮气量+低水平PEEP联合通气的方式具有积极地临床应用价值,可促进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引用。

  • 标签: 通气方法 老年患者 全麻俯卧位手术 围术期 呼吸功能 影响
  • 作者: 姚小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姚小君目前,如何有效降低部分医疗干预成为医学界重点研究话题,通过提高产时服务水平,以实现自然分娩的目标。产妇整个分娩过程,是否维持相同姿势进行分娩,已经成为当前共同讨论话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较为普遍,我国则是以手膝体位和卧位等分娩方式作为重点,其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将自由体位应用于产科,能够为产妇顺利分娩营造舒适环境。由此可见,产妇服务模式的运用,和产妇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大约50%左右产妇死亡是在分娩当天,因此,为了营造轻松和舒适分娩体位状态,确保母婴安全,应该尝试进行自由体位分娩形式的运用,以此提高产妇分娩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干预对手术室脑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筛选82例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计1年接受医治的手术室脑肿瘤患者,以随机法划分别41例的两组,护理方式包括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体位护理干预(观察组),评测干预后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心理状况还有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4.88%)较对照组(19.51%)更低,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56%)较对照组(85.37%)更高,差异(P<0.05)。结论  在手术室脑肿瘤患者的护理上,选择体位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促进心理状况的改善,并提升临床体验,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体位护理干预 手术室 脑肿瘤 压力性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睡觉时睡姿很重要,不正确的睡姿可导致睡不好,民间就有“双手放在胸口仰卧易做噩梦”的说法,这是有道理的。至于床上用品尤其是枕头,也对我们能否睡个甜美觉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噩梦 体位 床上用品 睡姿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最适合的肌注体位。方法:对342例产妇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每位产妇上午采用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传统卧位)肌注;下午采用仰面平躺在床上,双下肢放平(平卧位)肌注。采用McGill疼痛回答法和卧位舒适评定表进行评定,比较2种注射体位注射时产妇的疼痛和舒适程度。结果:2种体位的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2种体位的舒适度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产妇采取平卧位注射体位较传统体位舒适且疼痛减轻。结论:在剖宫产术后选择平卧位给产妇肌肉注射较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的体位更加舒适且减轻疼痛,易为产妇接受。

  • 标签: 肌肉注射 体位 舒适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待产妇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0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分娩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方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产程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产程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产程情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 产程情况 常规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