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明确RANKL对软骨的直接作用,为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ATDC5细胞实验,明确RANKL对软骨细胞的作用。体外培养牛软骨片,明确RANKL对软骨组织的作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细胞中ADAMTS5、MMP13、RANK的表达,RT-qPCR检测细胞中Col2a1、Col10a、RANK、RANKL、MMP13、ADAMTS5的表达,Alcian蓝和SafraninO染色及Mankin评分分析软骨组织的破坏程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软骨分化过程中,RANKL和RANK的表达随时间增多(P〈0.05)。外源性RANKL刺激可使软骨细胞的RANK上调。相对于对照组,RANKL刺激后的ATDC5细胞中与软骨退变相关的蛋白MMP13和ADAMTS5的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软骨标志因子II型胶原和X型胶原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外培养牛软骨片发现,外源性RANKL刺激可导致软骨基质降解,结构紊乱,蛋白多糖丢失(P〈0.05)。结论软骨细胞可分泌RANKL和RANK。RANKL可诱导ADAMTS5表达增高,直接诱导软骨细胞退变。因此,可以RANKL为干预靶点,作为预防和治疗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的新途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突吸收 软骨退变 RANKL
  • 简介:口腔中多种组织和细胞表达和分泌趋化因子,而趋化因子通过激活和趋化白细胞、促进血管生长等作用参与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趋化因子受体5(CCR5)是一种具有7个跨膜区的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与炎症和免疫应答、肿瘤发生和转移等密切相关。近几年CCR5口腔疾病中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CCR5口腔相关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领域的研究情况。

  • 标签: 趋化因子受体5 感染性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口腔
  • 简介:目的:建立SD大鼠胫骨牵张模型,研究Wnt/β-catenin通路大鼠胫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胫骨牵张模型,以0.15mm/12h的速率延长胫骨。实验组大鼠牵张期每天牵张间隙注射rrDkk1(recombinantratDkk1,25μg/kg),稳定期每3d注射1次。对照组大鼠相同时间接受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注射。于牵张第1、3、6、12天和稳定期第10天获取牵张骨痂标本,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稳定期6周后获取牵张骨痂标本,进行X线检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显微CT和组织学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多种Wnt配体、辅因子、受体和抗体牵张骨痂区广泛表达。并在牵张期表达上调。实验组rrDkk1作用下,这些因子中大部分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显著下调(P〈0.05)。组织学和显微CT检查显示。rrDkk1组的牵张愈合区无成熟的骨愈合。结论:Wnt/β-catenin通路参与了牵张成骨全过程,临床进行牵张成骨术时应避免Wnt/β-catenin通路受到抑制。

  • 标签: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牵张成骨 成骨细胞
  • 简介:颅颌面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种类脊椎动物的颅颌面发育过程差异较大,但是,相当一部分细胞过程以及信号转导通路整个脊椎动物当中高度保守。斑马鱼是一种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体长约3~5cm的淡水鱼类,相对于传统的模式生物小鼠而言,斑马鱼具有产卵量大、发育迅速、体外基因操作便捷、易进行高通量实验等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斑马鱼颅颌面的基本解剖结构以及斑马鱼颅颌面部发育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斑马鱼 颅颌面发育 分子遗传学
  • 简介:Gas6(GrowthArrest-Specificgene6)也称之为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6,由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编码而成,属于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家族的重要一员,作为维生素K依赖性的一种生长促进因子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肿瘤的迁徙、侵袭等都有关系,本文对Gas6肿瘤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GAS6 肿瘤 口腔鳞状细胞癌
  • 简介:目的:检测核基质蛋白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及HN4细胞系中SATB2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ATB2HN4细胞系中的分布情况;通过转染慢病毒的方法过表达SATB2后,CCK-8实验检测其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63、CyclinB1及细胞内STAT3磷酸化水平;构建裸鼠荷瘤实验模型,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SATB2口腔鳞癌组织及HN4细胞系中呈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和人口腔角质细胞中呈低表达(P〈0.05);SATB2基因过表达后显著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63、CyclinB1,细胞内STAT3磷酸化明显上升,促进体内移植瘤的生长(P〈0.05)。结论:SATB2口腔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升高,过表达SATB2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SATB2 口腔鳞癌 HN4细胞 增殖
  • 简介:颌骨缺损的修复目的包括恢复其个性化的外貌和有效的咀嚼功能,这对颌骨修复体的可塑性和机械性能要求较高。3D打印技术制备的钛及钛合金修复体不仅与缺损区的外形结构完全一致,而且机械性能可调控,更接近颌骨组织,能够承受咀嚼压力,颅颌面外科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颌骨缺损 修复 3D打印 钛合金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assistednavigationsystem,CANS)用于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个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的20侧颞下颌关节确定关节窝顶点、髁突头顶点等11个点作为测量点,用游标卡尺对头颅标本关节窝内外径、前后径等12个距离进行实际测量;对头颅标本行256排螺旋CT扫描.应用Surgicase5.0软件CT影像测量上述距离。将实际测量数据与CT影像数据进行两两配对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双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患者10例,将其术前CT影像数据导入BrainLAB计算机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模拟设计,数字化重建关节窝形态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术后复查CT并测量相关数据,将测得数据与术前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CANS引导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手术的应用疗效。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张口度为35~40mm,未发现复发病例。术后CT测量数据与术前设计吻合,实际截骨数据与术前模拟截骨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CANS可明确截骨范围,对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可进行定位及保护,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颞下颌关节强直 256排螺旋CT
  • 简介:桡侧游离前臂骨皮瓣(RFFF)应用广泛,过去常用于包括下颌骨的复合缺损。该文作者旨在介绍桡侧游离前臂骨皮瓣非下颌骨头颈重建中应用的经验。回顾分析1998-2014年间采用RFFF骨皮瓣修复的患者。结果:142例接受头颈重建的患者中,25例采用RFFF骨皮瓣修复,包括上颌骨复合体(15例),上颌骨-眶骨复合体(4例),上颌骨-鼻骨复合体(4例),喉(1例)和锁骨(1例)。

  • 标签: 头颈重建 下颌骨 骨皮瓣 应用 前臂 游离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创伤外科和正颌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生62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38名,采用分层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生12名,女生19名。对照组结合多媒体幻灯片,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课本内容;实验组采用数字化技术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讲授、实际操作。2个学时授课结束后,针对课堂指出的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测试,同时对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自我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考试分数为73.29±8.75分,对照组为67.29±8.96分;实验组学习兴趣评分为8.33±0.80分,对照组为6.33±1.13分,2组测试成绩和自我评价得分中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正颌外科及创伤外科的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正颌外科 创伤外科 口腔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的核基质蛋白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和对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58例口腔鳞癌标本,检测SATB2的表达情况,分析SATB2表达水平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用载有SATB2的慢病毒转染HN6细胞,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效果,并通过划痕愈合、Transwell、Invasion实验检测SATB2对HN6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统计学结果表明,高表达的SATB2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无关,但与TNM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ATB2成功转染HN6细胞系并得到稳定过表达SATB2的Lv-SATB2-HN6细胞;过表达SATB2的HN6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高于HN6细胞。结论:SATB2口腔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增高,过表达SATB2能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 标签: 口腔鳞癌 SATB2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颞下颌关节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七年制本科生28人,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可视化教学+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理论考试结果显示,2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医学思维方式。结论: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可视化 LBL CBL 教学模式
  • 简介:本实验采用横断面研究.健康牙周组织中评估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组织(SGT}高度的变异性。评估不同位点、牙齿类型和牙周生物型的SGT高度的差异。所有测量都用游标卡尺进行.精确至01mm。总共对366颗牙齿上的1932个位点进行统计分析。总SGT的中位数为350mm,范围1.80~620mm。厚-平坦型比薄-扇贝型的SGT中位数更大。设计牙冠延长术时,牙周生物型可能对决定SGT高度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牙周组织 牙龈组织 牙槽嵴顶 生物型 评估 健康
  • 简介:目的采用CBCT(ConeBeamCT)三维体素配准评估Invisalign矫治器牙周炎正畸中对牙槽骨改建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唇向伸长展开的48颗前牙(来自6名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Invisalign矫治器对前牙进行压入内收.采用Analyze12.0软件,上颌以双颧部为基准区域对治疗前后的CBCT图像进行体素重叠,下颌以下颌下缘及颏前部为基准区域建立测量参考平面,测量上下切牙根尖及切缘位置和唇倾度的变化、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以及牙槽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双颧部重叠分析显示,上前牙平均压入(0.82±0.31)mm(P<0.05),唇倾度减小(10.59±6.77)°(P<0.05),平均骨高度增加(0.41±0.15)mm(P<0.05).下颌重叠分析显示,下前牙平均压入(0.68±0.41)mm(P<0.05),唇倾度减小(6.84±3.77)°(P<0.05),平均骨高度增加(0.26±0.27)mm(P<0.05).治疗后上下颌各测量区域的密度均降低,牙槽嵴顶的舌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nvisalign矫治器应用于成人牙周病正畸,能有效实现前牙的压入内收.牙槽骨高度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 标签: 成人牙周病 隐形矫治器 CBCT 体素配准 牙槽骨改建
  • 简介:头颈癌术后长期慢性吞咽困难患者恢复性训练的疗效尚不确定,该文作者对17例头颈癌术后长期慢性吞咽困难患者采取了一项强化力量训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包括吞咽和非吞咽训练,持续6~8周,以增加肌肉力量。检测指标包括可行性、依从性及疗效。结果:可行性检测训练完成率为88%,依从性完成率为97%。

  • 标签: 吞咽困难 吞咽训练 头颈癌 疗效 患者 慢性
  • 简介: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是骨科植入物和牙种植体的首选材料,但其较高的弹性模量对临床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钽具有低弹性模量、较高的表面摩擦系数、优异的生物学特性等特点,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钽及多孔钽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组织工程学及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几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多孔钽 表面改性 植入体
  • 简介: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SV)对氧化应激状态人源牙髓干细胞(hDPSCs)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改性的钛片表面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hDPSCs,200μmol/LH2O2作用24h诱导hDPSCs产生氧化应激状态,10μmol/LRSV处理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24h;AlamerBlue法观察hDPSCs增殖活性的改变,扫描电镜观察hDPSCs钛表面黏附及形态的改变,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hDPSCs钛片表面成骨分化能力的改变。结果: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增殖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RSV能够显著提高氧化应激状态hDPSCs的增殖能力,并能促进其钛片表面ALP的表达。结论:RSV能够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钛片表面增殖及成骨分化。

  • 标签: 白藜芦醇 牙髓干细胞 氧化应激 钛种植体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体外三种类型钛表面对促进成骨的作用:掺锶羟基磷灰石(Sr-HA)涂层表面.纳米HA涂层表面以及无涂层的粗糙表面。材料和方法: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将Sr-HA和HA沉积于粗糙的钛表面上。Sr-HA涂层、HA涂层和无涂层的粗糙钛表面上进行MC3T3-E1前成骨细胞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点测定细胞的黏附、增殖、存活、分化和矿化结节形成。结果:对比于无涂层的粗糙钛表面和纳米HA涂层表面,通过简单的电化学沉积处理,Sr-HA涂层明显提高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MC3T3-E1细胞黏附、铺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钙矿化。结论:这项研究表明.通过电化学沉积产生的掺锶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Sr-HA提高了微粗糙钛表面的骨传导性。

  • 标签: 牙科种植体 电化学沉积 骨结合 掺锶羟基磷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