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各种原因造成的瘢痕,可导致局部外观畸形,功能障碍,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影响,患者一般均有较强的求治愿望。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是瘢痕的修复方法之一,该方法松解瘢痕的同时,纠正瘢痕的容量缺失。由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持续作用,还有利于瘢痕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重塑。该文对自体脂肪移植瘢痕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移植 自体 干细胞 脂肪来源 瘢痕
  • 简介: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中皮肤屏障受损是一个方面,表现为皮脂分泌的异常增多及经表皮失水的增加。治疗药物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及过度清洗等均可加重皮肤屏障损伤导致治疗的不耐受从而影响疗效。选择合适的皮肤护理方案有助于皮肤屏障的修复。温和的清洁剂、润肤剂可缓解药物引起的烧灼感和干燥;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因此,推荐清洁剂和润肤剂作为痤疮治疗的必要辅助手段。

  • 标签: 皮肤屏障 痤疮 功能修复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免疫疾病,多种诱发因素如外伤、感染、应激或药物等刺激下所致,角质形成细胞和多种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参与反应。既往研究认为经典的银屑病发病机制为固有免疫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途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B淋巴细胞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最近多项研究结果,综述B淋巴细胞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的可能影响。

  • 标签: 银屑病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 简介:皮肤镜可以直接放大观察皮肤损害、识别细微皮损线索,协助皮肤科医师确立临床诊断并进一步作为疗效监测的手段,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实践。真菌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涉及病种多。皮肤镜皮肤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镜 真菌病 紫外光 荧光染色
  • 简介:本文概述了中药祛痘乳膏、中药面膜、中药化妆水、中药香皂、中药牙膏等常见中药外用制剂中药美容领域的应用,这些制剂分别具有保湿、增白、除皱、育发乌发、防腐和抗氧化、瘦身健美、防龋齿和防牙周炎、防治痤疮及皮肤炎症等功效。中药外用制剂美容领域的应用广且功效多、安全性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中药 外用制剂 美容 中药功效
  • 简介:皮肤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是局部或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光动力疗法被应用于皮肤真菌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能有效治疗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且不良反应小,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研究进展多有报道。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皮肤真菌病 耐药性
  • 简介: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1(Bach1)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参与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Bach1在生理、生化、免疫及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某些皮肤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是皮肤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素。Bach1能抑制血红素环氧化酶(HO-1)等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基因干扰Bach1表达能减轻大剂量UVA照射对人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损伤效应。本文拟综述Bach1蛋白的作用机制、与皮肤病的相关性及研究前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某些皮肤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开展皮肤病中Bach1蛋白表达及功能研究提供线索,为皮肤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Bach1 氧化应激反应 皮肤病
  • 简介:皮肤癣菌为嗜角质的丝状真菌,为人类最主要的浅部致病真菌,主要累及皮肤角质层、甲板、毛发等,可引起体股癣、手足癣、甲癣、头癣等多种疾病。此外,还可引起真皮、皮下组织甚至多脏器的深性、侵袭性、播散性感染,尤其免疫抑制人群中多见,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将从皮肤癣菌引起深感染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 标签: 皮肤癣菌 深在感染 临床分型 发病机制
  • 简介:实践性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具体内容入手,结合中医皮肤科的临床特点,从收集资料、现状分析、提出鉴别、推断诊断、制定方案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临床思维模式培养的关键环节,探讨了实践性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

  • 标签: 皮肤科 实践性教学 临床思维模式
  • 简介: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对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HIFU技术治疗措施,研究开始前、治疗后30d和60d分别使用MRI检查测定其肌瘤大小,并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变和产生的不良症状情况。结果:治疗后30d和60d,患者的肌瘤大小和研究开始前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经过HIFU技术治疗后与研究开始前出现的临床症状人数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后30d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症状,60d时出现了1例,且其均在短时间内自行康复。结论:HIFU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 简介:在过去的20余年间,对皮肤衰老机制的探索是一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皮肤真皮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是成纤维细胞,它与组织创伤修复密切相关。皮肤衰老与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形态改变、分泌合成功能减弱或衰退等有关。研究成纤维细胞皮肤衰老中的作用机制,包括ROS-PTEN-PI3K、Smad3-I型胶原蛋白、miRNAs等,为研究预防和延缓皮肤衰老提供新的思路以及指导意义。该文就成纤维细胞皮肤衰老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皮肤衰老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索VISIA皮肤测试仪黄褐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就诊的黄褐斑患者72例,利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斑点、紫外线光斑、红色区域、棕色斑等指标进行测试评分;同时行目测法评估的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分析VISIA检测各指标值与人工目测法计算所得MAS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斑点、红色区域、棕色斑无论特征值和分值与MASI评分呈正相关,而紫外线光斑与MASI评分结果无相关。结论VASIA皮肤测试仪可用于判定黄褐斑的临床严重度。

  • 标签: 黄褐斑 病情评估 VISIA皮肤测试仪
  • 简介:遗传性皮肤病是一类由于基因变异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该文主要介绍一些国内外常见的遗传性皮肤病相关网站,并阐述其在教学中的意义,以便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对遗传性皮肤病教学的重要性.

  • 标签: 皮肤病 遗传性 互联网 教学
  • 简介: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G)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方法:纳入30例就诊前未经治疗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设为观察组;另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cathepsinG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血清中cathepsinG浓度为(32.2±12.3)ng/mL,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cathepsinG浓度上调为(260.4±26.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P〈0.01)。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cathepsinG表达明显上调,其可能通过与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参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 标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组织蛋白酶G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就诊接受HR-HPV及TCT检测的1426例患者,并行阴道镜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对TCT、HR-HPV以及TCT联合HR-HPV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至SCC患者TCT检测阳性率呈显著升高趋势,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感染患者中,其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至SCC患者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着CIN分级的增加HR-HPV检测阳性率而显著升高,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PV检测中,CINⅠ~CINⅢ级及SCC组HPV感染均非常显著高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R-HPV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TCT、HR-HPV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联合TCT宫颈癌筛查中较单一检测可明显减少漏诊率、误诊率,使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早期介入治疗,降低宫颈癌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

  • 标签: 高危HPV TCT 宫颈癌筛查 阴道镜活检
  • 简介: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皮肤的屏障功能降低,其保持皮肤水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受到影响,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等表现,引发或加重AD.神经酰胺是皮肤屏障细胞间脂质的主要成分,其代谢异常可使皮肤屏障出现障碍,外用含神经酰胺润肤剂可以显著改善AD患儿皮肤屏障功能,为恢复AD皮肤屏障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皮肤屏障 特应性皮炎 神经酰胺
  • 简介:目的:用免疫荧光检测cathepsins家族的几个重要亚型人慢性光损伤皮肤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日光模拟紫外线照射以1倍最小红斑量(MED)照射10名受试者上臀部皮肤,5天/周,共6周,人工诱导皮肤慢性光损伤。免疫荧光法检测cathepsinB、D、K、G人慢性光损伤皮肤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慢性光损伤人皮肤组织中,cathepsinB和cathepsinD表达下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表皮层;cathepsinK表达下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真皮层;cathepsinG表达上调,表达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真皮层。结论:cathepsins家族人皮肤慢性光损伤皮肤表达发生改变,其可能参与皮肤表皮及真皮的慢性光损伤发生机制。

  • 标签: 皮肤 组织蛋白酶 慢性光损伤 光老化
  • 简介:透骨草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传统中药,品种多、分布广,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悠久的药用历史。本文从其药物功用主治、有效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临床组方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旨在分析透骨草皮肤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透骨苹组方是临床常用外治药方,具有祛湿解毒止痒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肿毒初起、脂溢性脱发、银屑病、头部皮肤疾病、角化过度型足癣等。尤其对发生于头部的皮肤疾病,采用透骨草相关方治疗有奇效,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透骨草 皮肤病 功效 组方
  • 简介: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6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银屑病小鼠皮损中的表达,并探讨IL-36α与小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VEGF的相关性。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表皮层厚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小鼠皮损中IL-36α及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IL-36α与PASI值、IL-36α与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IL-36αmRNA表达水平的ΔCt值分别为0.0164±0.0071、0.0012±0.004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690±0.359、0.720±0.078,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VEGFmRNA的ΔCt值分别为1.157±0.243、0.194±0.087,蛋白表达结果分别为0.142±0.022、0.033±0.021,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IL-36α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与PASI值以及VEGF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IL-36α银屑病小鼠皮损中过量表达。IL-36α可能与VEGF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银屑病的疾病进程。

  • 标签: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36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ASI
  • 简介:目的:研究miR-17-3p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7例)的皮损组织和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4例)皮肤组织和外周血,提取miRNA。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miR-17—3pmiRNA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25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中miR-17—3p的可能靶基因FNIPl蛋白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Real.timePCR显示miR-17—3pmiRNA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皮损及外周血中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4.62、9.16,P值均〈0.05)。miR-17-3p外周血中表达量与患者PASI评分呈负相关(r=-0.56,P=0.019)。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FNI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72,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中miR-17-3p表达下调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miR-17-3p可能通过调节靶基因FNIPl参与银屑病发病。通过检测外周血中miR-17—3p的表达量可能可以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miR-17-3p FNI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