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正>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由于肾脏排泄及调节功能衰竭引起全身多种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可引起视乳头、视网膜血管及黄斑部改变。对我院65例CRF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眼底动态观察,以探讨其与有关眼底改变的关系。

  • 标签: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眼底改变 血尿素氮 黄斑部 动态观察
  • 简介:<正>眼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少见的眼病,而累及诸眼外肌引致眼球固定者则未见报道。我们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4岁,未婚。因双眼球固定、上睑下垂于1997年4月3日来诊。患者于21年前(约3岁时),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眼球各向运动困难,双上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上睑下垂 眼型 眼外肌 眼球活动 新斯的明
  • 简介:目前,由于眼外伤的增加,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炎正以每年增加的发病率成为我吲主要的致肓性眼病之一。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高效低毒、廉价的抗真菌药物,真菌性角膜炎已成为眼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对于有些药物治疗效果差,而经济条件困难的重症的患者,我们采取传统的球膜遮盖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球结膜遮盖术 治疗效果 真菌性角膜溃疡 重症 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药物
  • 简介:<正>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病急,预后差。现就我院收治急性视网膜坏死5例,经用无环鸟苷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55岁,均为青壮年;单眼发病3例,双眼发病2例,共7眼;双眼发病时间3~30天,

  • 标签: 急性视网膜坏死 治疗观察 视网膜动脉 地塞米松 联合治疗 致盲率
  • 简介:目的参照眼球解剖参数,观察4种术式治疗APACG急性发作后的临床效果,研究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APACG急性发作期的患者,48例53眼。根据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和眼球参数(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作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条件分别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白联合手术、单纯白内障手术、激光虹膜周切术,观察术后眼压(非接触性)、BCVA、房角改变、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青白联合手术后眼压水平低于其他术式。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单纯白内障手术提高最明显。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青白联合手术和单纯白内障手术加深显著。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青白联合手术术后滤过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具有短眼轴、晶状体相对比较厚的APACG患者,白内障手术指针可适当扩大,倡议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时联合行晶状体摘除术,术后眼压控制更好,同时提高视力,短期内避免二次手术。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青白联合手术 激光虹膜周切术 晶状体厚度
  • 简介:目的研究不典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3年6月-2009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36例不典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年龄10-68岁,上睑下垂9例,内直肌麻痹8例,外直肌麻痹6例,上斜肌麻痹2例,4例有复视,2例仅有眼睛不适和视物模糊感,2例辐辏麻痹,1例眼轮匝肌麻痹,1例患者先后出现内直肌麻痹,外直肌麻痹及上斜肌麻痹,1例全眼外肌麻痹。全组中症状有晨轻暮重及波动性表现且疲劳试验阳性的有24例,占66.7%;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者32例,占88.9%。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全组10例,阳性率27.8%。SFEMG额肌异常29例,阳性率80.6%。结论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疲劳试验阴性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常规给予新斯的明试验。不典型OMG重复低频电刺激阳性率低,SFEMG仍可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提高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不典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单纤维肌电图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
  • 简介:<正>急性会厌炎来势凶险,发病后数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即导致窒息死亡。多数病例采用药物治疗,只有在脓肿形成时才行切开引流术,这样,不少病例可导致呼吸困难加重,而后再行气管切开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自1990~1999年对急性会厌炎采用早期粘膜切开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所治98例均痊愈,无1例需行气管切开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会厌炎 气管切开术 呼吸困难 药物治疗 切开引流术 粘膜
  • 简介: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疗效以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95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氯霉素进行治疗,统计治疗数据,评价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和耐药性。结果: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A组患者痊愈54例(83.1%),显效7例(10.8%),有效3例(4.6%),无效1例(1.5%);采用氧氟沙星治疗的B组患者痊愈25例(38.5%),显效6例(9.2%),有效23例(35.4%),无效11例(16.9%);采用氯霉素治疗的C组患者痊愈4例(6.2%),显效3例(4.6%),有效36例(55.4%),无效22例(33.8%),组间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起效快,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角膜炎 结膜炎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索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n)与急性咽喉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directimmunofluorescence,DIF)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Cpn特异性抗原,间接微量免疫荧光(microimmunofluorescence,MIF)法检测血浆中Cpn抗体.结果在94例急性咽喉感染患者和87例正常人血浆中,Cpn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3%(51/94)和32.2%(28/87),P<0.05;Cpn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6%(56/94)和12.6%(11/87),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Cpn特异性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78%(59/94)和31.0%(27/87),P<0.05.结论急性咽喉感染与肺炎衣原体有密切关系.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pn特异性抗原可为诊治急性咽喉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急性咽喉炎 肺炎衣原体 微量免疫荧光 Cpn特异性抗原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器在重症眼表烧伤行羊膜遮盖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在11例(13眼)眼部重症烫伤患者治疗中采用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器将羊膜固定于眼表及眼睑皮肤面。根据病情需要更换羊膜,随访3月至3年。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0±3.0)分钟;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13.2±11.3)天。重复手术次数3.5次,患者手术依从性良好,观察病例无角膜穿孔,无睑球粘连。结膜囊狭窄5例,角膜斑翳5例,角膜血管化2例。结论采用自制全结膜囊羊膜固定器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无创伤,重症烧伤患者可多次重复手术,特别适合重症眼表烧伤早期治疗,减少晚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眼表损伤 羊膜 羊膜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前房穿刺在急性青光眼中降低眼压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青光眼患者应用前房穿刺术。结果35例急性光眼患者应用前房穿刺术,有31例能快速降低眼压,无操作意外和并发症。结论前房穿刺术可以作为急性青光眼中降低眼压一种方法,避免或减少应用甘‘露醇的全身毒副作用,降低医疗风险。

  • 标签: 急性青光眼 前房穿刺 降低眼压 医疗风险
  • 简介:0引言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posteriormultifocalplacoidpigmentepitheliopathy,APMPPE)由Gass于1968年首先报道。本病发病急,目前临床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双眼急性后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病例,就其发病原因、病情演变及治疗、愈后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

  • 标签: 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急性 发病原因 病情演变
  • 简介: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急性期眼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期眼化学伤患者25例36眼的临床资料,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观察术后羊膜溶解时间、角膜上皮及透明度恢复、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3~6mo,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保持不变(100%)。31眼(86%)羊膜在2wk内溶解。33眼(92%)角膜上皮在4wk内完全愈合,3眼(8%)角膜上皮持续缺损,Ⅱ期需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角膜移植术。角膜缘有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10眼(28%),角膜基质有不同程度的混浊6眼(17%),晚期发生睑球粘连1眼(3%)。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性期眼化学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早期羊膜移植对于恢复视力,重建眼表,降低伤后并发症具有明显疗效。同时,由于新鲜羊膜具有来源广泛、取材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羊膜移植 眼化学伤 急性期
  • 简介:患者女,57岁,无青光眼病史.因"右眼视物不清20余天"入院,23d前在外院全身麻醉下行"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给予阿托品0.5mg,鲁米那100mg.术后第一天感右眼视物模糊伴疼痛不适.诊断为"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入院查体;视力右0.4,左0.8,眼压:右32mmHg,左13mmHg,(1mmHg=0.133kPa),双眼角膜尚透明,前房略浅,瞳孔中度大,对光反射消失,前房角镜下见房角NⅢ~Ⅳ,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晶状体后囊下见青光眼斑,双眼C/D≈0.5.诊断为"双眼闭角型青光眼".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分层咬切术后,眼压10~13mmHg,病情稳定,左眼择期行激光虹膜周切术.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全身麻醉 冠状动脉搭桥术 诱发 入院查体 视物不清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2010—01/2012—12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5例115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5例45眼行前房穿刺术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70例70眼行药物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眼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观察组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好。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前房穿刺术
  • 简介:患者女,14岁.因左鼻塞,流鼻涕1wk,发烧4d,左眼睑红肿、恶心、呕吐2d,于1995年7月16日急诊入院.专科检查:左眼睑上方压痛(+),左眼内眦部压痛(±),下睑压痛(-),左眼周围红肿,颜面部肿胀,左眼球向下移位,运动受限,视物模糊,球结膜充血、水肿,较右眼明显突出,对光反射减弱.左中鼻甲大,中鼻道有较多的脓性物,左筛窦区及上颌窦区压痛(+).住院诊断:左急性鼻窦炎,眶内蜂窝织炎,疑海绵窦炎.

  • 标签: 蜂窝织炎 上颌窦炎 眼睑脓肿 眶内 麻黄素滴鼻剂 1995年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早期白内障三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0眼患者实施了小梁切除加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严重,主要是角膜水肿和眼内纤维膜形成;出院时全部病例眼压得到控制,矫正视力≥0.5者4例(40%)。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早期白内障的三联手术应慎重实施。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三联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眼内液病毒DNA的临床价值.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8例37个眼内液标本疱疹病毒DNA,分析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最终诊断.结果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15例,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3例.适宜检测时间为炎症活动期,不用或短期使用抗病毒药.前房水和玻璃体均可取得可靠结果.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内液病毒DNA,方法简便,尤其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视网膜坏死 致病病毒 影响因素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82眼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41眼,对照组32例41眼;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的全身用药的同时,于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次/d,2mL/次,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程时间、视力、视觉诱发电位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结果: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组均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较传统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小激素用量,提高患者视力。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颞浅动脉旁注射 视神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