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壳聚糖对兔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VEGF表达影响,探讨壳聚糖在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形成应用价值。方法将健康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以2.5%壳聚糖液注射手术部位,手术对照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术后1w、2w、4w、12w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三组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阳性表达率,观察眼压情况。结果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组VEGF阳性表达率较高,A、C组较低。三组眼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壳聚糖在兔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应用可以下调VEGF表达,更持久地降低眼压。

  • 标签: 壳聚糖 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 新生血管生成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连续锁边缝合两种不同结膜瓣对泪膜稳定性影响。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左眼组: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右眼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组26例26眼,两组结膜瓣均采用连续缝合密闭切口,并检测术前1d、术后1d、7d、14d、30d、60d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结果两组间BUT、SchirmerI试验于术后1d、7d、14d、30d及6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锁边缝合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显著降低了泪膜稳定性,为提高患者舒适度我们主张以角膜缘为基底作为手术切口。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连续锁边缝合 结膜瓣 泪膜
  • 简介:目的观察在翼状胬肉术采取干预措施对术后眼表修复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82例(88只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干预组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采取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全程覆盖角膜、20%乙醇棉签辅助角膜上皮残存胬肉组织清除、手术区域结膜组织整复等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表组织修复情况及主观感受。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自觉刺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干预组眼表组织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远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翼状胬肉术采用干预措施,加强眼表组织保护,有利于早期眼表组织修复,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不适症状。

  • 标签: 翼状胬肉 干预 眼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超声波对兔视网膜近期影响.方法选取普通家兔30只(60眼),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0只兔(10眼),且使每只兔保持1眼属实验组,另1眼属对照组.实验组行超声乳化术,对照组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各组分别在术毕、术后6,24h剥离视网膜.测定视网膜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ipidperoxide,LP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SH-Px活性在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术毕2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术后6,24h差别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LPO含量在各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超声波单一因素对GSH-Px活性影响在3个不同时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2.33,P=0.1170);对SOD活性影响在不同时点不全相等(F=3.92,P=0.0321);对LPO含量影响在不同时点不全相等(F=9.10,P=0.001).结论从脂质过氧化角度,超声乳化术超声波对兔视网膜可造成一定程度损伤,在术后24h没有完全恢复.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超声波 视网膜 脂质过氧化 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长期配戴散光镜对散光干眼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电脑验光仪筛查出正常人10例(20眼)及干眼病患者30例(60眼),并将干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A组:给予人工泪液治疗同时联合配戴散光镜;和对照B组:只给予人工泪液进行治疗。A组30眼,B组30眼。分别对其治疗前后进行DR-I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earbreak-uptime,BUT)检查。结果:干眼病患者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检查结果同健康人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90d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治疗后14d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0d及90d后其DR—I泪膜干涉成像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散光矫正镜对具有散光干眼患者有提高疗效作用。

  • 标签: 干眼病 人工泪液 角膜 散光镜
  • 简介:屈光参差是常见屈光不正类型之一,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但是,对于生理性屈光参差就鲜有人研究。生理性屈光参差会引起一眼或双眼反应性调节;双眼反复反应性调节会导致反应性调节拮抗。反应性调节拮抗导致睫状肌和眼外肌紧张甚至痉挛。生理性屈光参差是近视形成很重要因素。

  • 标签: 屈光参差 生理性屈光参差 近视
  • 简介:目的本研究针对初发性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MMC治疗翼状胬肉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未使用MMC治疗者翼状胬肉标本作对比。观察局部注射MMC对翼状胬肉组织VEGF和TGF-β_1表达影响。方法需手术者共19例20眼,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0.1~0.2ml(0.4mg/ml),3周至10周后手术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对A、B二组标本VEGF和TGF-β_1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组VEGF、TGF-β_1表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局部注射可以抑制静止期翼状胬肉VEGF、TGF-β_1因子表达。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距角膜缘不同距离切口对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影响。方法对15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按切口距角膜缘距离分为A、B和C三组。在角膜上方部位行直线形切口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平均角膜散光度,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三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及细胞平均丢失率。结果A、B、C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在术后一周时分别是(2.29±0.84)、(1.90±0.77)、(1.79±0.85)D,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术后1月、术后3月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所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白内障手术切口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直接关系。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最佳切口位置是角膜缘后2.0mm。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切口 人工晶体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白内障术矫正角膜散光对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5例35眼,行上方切口超声乳化联合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减少,测量术前和术后3mo角膜曲率及屈光状态。比较SRKⅡ,SRK/T,HolladayⅠ公式在使用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值计算绝对预测误差。结果:手术前后平均角膜曲率增加0.30±0.81D,角膜散光度数减少0.70±0.71D,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相关性为(r=-0.554,P〈0.01)。SRKⅡ,SRK/T,HolladayⅠ使用术前角膜曲率计算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分别为0.85D,0.73D,0.78D,公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4.474,P〉0.05);使用术后角膜曲率计算则分别为0.72D,0.54D,0.46D,有统计学差异(χ^2=7.758,P〈0.05);3代公式在两种计算方法下结果有有统计学差异(Z=-2.208,-2.273,P〈0.05)。结论:矫正角膜散光会引起角膜屈光度变化,导致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误差增大,计算公式尤其是3代公式准确性下降,有必要对公式进行相应调整优化。

  • 标签: 角膜散光 角膜平均曲率 人工晶状体公式
  • 简介:随着视网膜脱离手术迅速发展和治愈率不断提高,其对眼表健康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重视。我们就各类视网膜脱离手术对眼表健康负面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视网膜脱离手术术式改进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手术 眼表
  • 简介:目的:评价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并探讨影响其生存质量因素。方法:采用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问卷-25,对126例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普遍下降,不同程度视力损害明显影响着患者生存质量得分(P〈0.01)。多因素逐步直线回归显示:生存质量得分与年龄、经济收入、遵医行为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在保护青光眼患者视功能同时,要重视其社会、心理等因素,给予其必要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期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青光眼 生存质量
  • 简介:超声乳化术已经成为了目前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主要手术方式。随着超声乳化术广泛应用,该种术式对于眼前节结构和功能影响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超声乳化术对眼前节结构和功能影响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眼前节
  • 简介:<正>本文对我科近10年来喉切除后不同呼吸途径引起相关影响作一统计。自1985年至1994年我们随访了健在患者35例:全喉切除术16例(仅1例女性),病理结果:未分化癌1例、腺样癌1例、14例为鳞癌。随访期:

  • 标签: 呼吸途径 全喉切除术 相关影响 随访期 未分化癌 统计
  • 简介: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后囊膜混浊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结果,手术方式改进、人工晶状体改良、术后炎症反应控制都可以减少后囊膜混浊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设计对后囊膜混浊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术后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lbuckling,SB)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氨基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RRD患者150例150眼临床资料,将仅接受SB患者81例81眼纳入未注气组,接受SB+玻璃体注气术患者69例69眼纳入注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前、术后血清氨基酸、VEGF水平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术后1d眼压明显高于未注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5d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术眼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患者血清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目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5/69)与未注气组9.9%(8/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有助于RRD患者视功能和眼压早期恢复,降低血清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注气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眼球摘除术患者睡眠影响。方法50例眼球摘除术患者(5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睡眠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睡眠护理基础上进行音乐疗法。观察两组眼球摘除术患者术后5天睡眠情况。结果实验组于音乐疗法干预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音乐疗法能有效提高眼球摘除术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音乐疗法 眼球摘除术 睡眠
  • 简介:目的:通过本研究找出电脑屏幕放置位置与电脑视力综合征发生关系。方法:测量100人远距隐斜值,分成五组A,B,C,D,E各20人,分别在五种不同电脑屏幕放置位置情况下注视电脑屏幕1h,之后,立即用Maddox杆及旋转棱镜法测量其隐斜值,并报告视疲劳程度。结果:A,B,C,D,E五组视觉疲劳值(相应疲劳指数乘以相应的人数,再进行累加)分别是81,65,50,64,24。五组视疲劳值与隐斜前后变化大小有正相关性(r=0.946)。结论:电脑屏幕低放置位置及其后倾斜可以有效减轻眼疲劳;如果环境眩光难以控制,可以考虑尽量减小电脑屏幕后倾斜角。

  • 标签: 视疲劳 电脑视力综合征 隐斜
  • 简介:目的观察在全身麻醉鼓室成形术前行手术区域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对于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鼓室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L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于手术区域(耳后手术切口及耳道内)行1%利多卡因混合1∶20万肾上腺素10mL多点浸润注射;N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于手术区域行0.9%生理盐水混合1∶20万肾上腺素10mL多点浸润注射。2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完毕即刻(T1)、切皮时(T2)、耳腔成形时(T3)、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T4)和术后6h(T5)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记录患者PACU内苏醒时间、镇静评分(Ramesay评分),记录患者T4和T5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在T2、T3及T4,L组MAP和心率显著低于N组(P〈0.05)。术后6h2组患者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3、0.094)。在PACU内,L组Ramesay评分高于N组(P=0.009)。T4、T5镇痛评分L组显著低于N组(P值分别为0.0002、0.043)。结论全身麻醉鼓室成形术前行手术区域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可明显改善围术期由于创伤应激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 标签: 利多卡因 鼓室成形术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无晶状体眼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是否行巩膜扣带术及巩膜扣带术先后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40眼。A组:单纯硅油充填组;B组:术前预置环扎带+硅油充填组;C组:硅油充填后再进行外加压组,术后2wk内对各组硅油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A,B,C组高眼压发病率分别为17.5%,12.5%.52.5%,硅油溢入前房发病率分别7.5%,10.0%。30.0%。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与E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505,P〈0.01。结论: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适当改进手术技巧,能降低硅油充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硅油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泪液爱丽和倍然对成年近视眼角膜厚度影响。方法: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Inc,SaltLakeCity,UT,USA,Version3.00E)对滴人工泪液爱丽或倍然0.5h后最薄角膜厚度(THN)变化进行测量,38例(76眼)被随机分成爱丽组和倍然组,分别于滴药前和滴药后0.5h进行3次THN测量。结果:两组THN在滴药前无差异(t=0.264),但滴药0.5h后两组THN均显著增加(爱丽组5.57±7.00μm,t=4.906,P〈0.01,倍然组7.89±7.64μm,t=6.369,P〈0.01),两组之间角膜厚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1.381,P〉0.05);爱丽组共有32眼(84%)角膜厚度增加,而倍然组33眼(87%)角膜厚度增加。结论:对生产工艺要求相对严格的人工泪液能短时间内显著增加近视眼角膜厚度,角膜厚度变化可作为评估人工泪液等眼药制剂舒适度客观指标之一。

  • 标签: 人工泪液 角膜厚度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