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在澳大利亚,基底细胞(BCC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损害,每年开业医师接诊患者比例约为1:200。目的:评估目前在澳大利亚BCCs治疗的常用方法及相关的医疗保健费用。方法:对就诊前未接受任何治疗的BCC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的资料来自被抽样的全科医师从各自的病例中随机抽取2例BCC患者并完成1份调查问卷。从患者的病历记录中提取有关治疗类型、就诊次数、治疗并发症和专业指引等的信息。结果:164例患者(男性59%)纳入本研究,总计244处BCCs损害(平均每例患者1.5处皮损)接受治疗。22%息者就诊于专科医生,大部分就诊于普通外科医生(45%)或整形外科医生(25%)。首选治疗为切除术,其次为冷冻治疗或刮除术和烧灼法。罕有不良事件被记录。大部分患者就诊次数为3.2~7.4次,每例患者总治疗费用约为146.60~496.20澳元,这主要根据疾病复杂程度和治疗需要而定。结论:澳大利亚报道的BCCs发病率约为788/10万,治疗这种相对常见的疾病价格不菲。

  • 标签: 治疗并发症 基底细胞癌 澳大利亚 医师 接诊患者 德语
  • 简介:基底鳞状细胞(BSC)被定义为包含基底细胞(BCC)和鳞癌(SCC)以及二者移形区域的肿瘤。梭形细胞鳞癌(SCSC)可能含有普通鳞癌和梭形细胞的变异成分。作者报道一89岁女性患者,患头皮皮疹数十年。肉眼可见损害大小为8.5cm×6.0cm×1.8cm,为一灰白色中部黑色的肿块。镜下,肿瘤上部未溃烂部分由巨大的多角形鳞状细胞组成,偶伴角化过度(SCC),外周栅栏状的基底样细胞呈柱状生长(BCC),并有一部分区域两种细胞混杂生长。肿瘤的其余部分为一黏液样区域,含狭长的纺锤状梭形细胞,系起源于普通鳞癌。免疫组化显示,SCSC的肿瘤细胞(普通SCC细胞和梭形细胞)区域共同表达CAM5.2和弹性蛋白。Ber—EP4在BCC区域表达阳性而在SCC和BCC移形带表达减弱。上皮膜抗原在普通SCC区域呈局灶阳性表达。据作者所知,这是皮肤鳞癌具有向BCC和SCSC双重分化的首例报道。

  • 标签: 基底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 细胞变异 皮肤鳞状细胞癌 重分化 皮肤鳞癌
  • 简介:背景:肿瘤的部位是基底细胞(BCC)复发的一个很好的预后因子。我们观察到定位于鼻唇沟的肿瘤可能需要特别留意。目的:本研究旨在与低度危险区的对照组BCC患者相比,评估位于鼻唇沟的BCC的状态,以测定其暗含的更复杂治疗或考虑辅助治疗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本文从Mohs外科学数据库中24例鼻唇沟BCC患者。对照组是从该数据库中挑选的颊部或额部的37例BCC患者。评估两组患者在临床、手术和组织病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鼻唇沟BCC患者表现为尺寸较小和未常规治疗前的首发症状,到进展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多数病理显示为无侵袭性的组织亚型,但需要较多的手术过程和较复杂的外科重建。结论:本文观察了鼻唇沟BCC患者,尽管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却需要更复杂的外科手术。研究认为该区域需要特别注意,未来还应进行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这一观点。鼻唇沟的基底细胞:表面“良性”的肿瘤常需复杂手术@GarciaL@NagoreE$DepartmentofDermatology,InstitutoValencianodeOncologia,Valencia,Spain...

  • 标签: 基底细胞 复杂手术 常需
  • 简介:尖锐湿疣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依据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检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免疫组化法、甲苯胺蓝试验等可确诊.治疗原则是尽可能祛除可见的疣体,减少复发.方法有冷冻、激光、电灼多功能治疗机、外科手术等物理手术疗法和表面化学腐蚀剂、表面化疗剂、抗病毒制剂、免疫制剂以及中药等药物疗法.有效的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治愈,降低感染性,减少或预防今后的危险行为以及尽力确保性伴也获得诊疗.

  • 标签: 尖锐湿疣 诊断 治疗 预防 进展
  • 简介:目的检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前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可能免疫学机制。方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然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观察美能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作疗效评估,进一步作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正常人,而Th2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美能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h2细胞因子水平下降。Th1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水平呈正相关,Th2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美能通过逆转慢性荨麻疹患者失衡的Th1/Th2免疫反应是其达到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治疗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TH1/TH2细胞因子
  • 简介:2002年7月5日,一12岁男孩被发现在胸椎部位皮肤出现一个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的溃疡。溃疡出现前4d,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当时患儿母亲偶然发现其脊柱中部皮肤有一个小疖,周围有红斑水肿。随后小疖逐渐增大,直到检查前1d发生破溃,排出脓液。患儿有发热伴大量出汗。既往无咳嗽或咯痰、恶心和(或)呕吐。有肺部病变所致反复胸痛发作,过去4年间因反复胸部感染一直接受治疗。其父母也观察到患儿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患儿从未接种过Calmette-Guéfin杆菌(卡介苗)。其祖父曾患肺结核。患儿家的一个朋友(同时也是邻居)曾有结核病史。皮肤科检查可见背部皮肤表面-1.5cm×1.5Cm溃疡,有脓液排出。

  • 标签: 儿童皮肤结核 抗结核治疗 诊断工具 脓性分泌物 皮肤科检查 肺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