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急腹症患者接诊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方法接诊过程中,护士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细致观察腹痛发生的部位、性质、起病的缓急、与体位、进食的关系、伴随症状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结果458例患者均得到正确接诊,明确的诊断、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及时的接诊、细致的病情观察,急诊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是急腹症病人得到及时诊治及抢救的关键。

  • 标签: 急腹症 接诊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如何维护好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是我们老年科医务人员服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就我科如何在新时期做好老年患者接诊工作予以阐述。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老年患者 医疗服务
  • 作者: 沈鲁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5期
  • 机构: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柯岩分院 312000
  • 简介:摘要:头痛是常见的症状,但是病因却往往难以确定。对于医生来说,正确地诊断头痛的病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病因会导致不同的治疗方案。在进行头痛的诊断时,医生需要先排除可能引起头痛的因素,比如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这时,进行头部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这些可能的因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社区医院并不一定能够实现CT检查,这并不意味着诊断头痛就无法进行。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头痛的病因。

  • 标签: 社区医生 头痛患者 接诊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危重休克患者急诊时的接诊处理和相关护理。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危重休克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接诊和护理,试验组给予优化接诊和护理流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和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休克患者急诊时要求医护人员可以及时接诊并行有效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护理评分,提升患者满意度,可于合理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危重休克 急诊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长途急救护理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对195例院前长途接诊病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95例危重患者通过有效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转运,回院继续治疗。结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急救质量,提高院前长途接诊危重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 标签: 院前 长途接诊 急救护理
  • 作者: 姜岳 沙悦 杨凯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124,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100730,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409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接诊妇产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与危机管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急诊妇产科患者84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6.19%),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急诊中实施护理风险与危机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急诊 护理风险 危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8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性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急诊接诊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心梗复发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显著,即P<0.05,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语对急性心急梗死患者行急诊接诊护理,可以显著加快患者恢复,降低患者心梗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接诊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急诊危重休克患者在急诊中接诊与护理急效果。方法:研究展开,涉及急诊危重休克患者,合计64例,涉及时长2022年01月-2022年10月,分配对象的组别辨识法:电脑单双数字等量分配法,对照组资料收集32例,全部配合常规接诊护理,观察组资料收集32例,全部配合常规接诊护理+急救护理。比照不同接诊护理模式,分析其对患者救治成功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临床各项参数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统计数量更多,护理质量统计获取值更高,护理满意度统计数量更高,P<0.05。结论:针对临床急诊危重休克患者而言,实施常规接诊护理+急救护理服务,临床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使临床对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临床急诊危重休克患者 接诊 急救护理 救治成功率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属于传染性较强,且新发呼吸道疾病,利用飞沫传播,当然也排除接触性传染,人群易感。自从 2019 年底在武汉首发,但是全国大部分省市,譬如海内外已经普遍爆发。一些患者主要症状并没有代表性,病情非常隐秘。从新冠肺炎的疫情发生以来,不同医院的急诊科,老板姓都非常恐惧以及谈之色变,因此在新冠疫情特殊阶段,非常时期急诊已经不再便利。本文主要分析 新冠疫情期间急诊外科接诊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和手段。

  • 标签: 新冠疫情 急诊外科 患者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诊流程改进对门急诊急救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门急诊科收治的接诊流程改进前8 100例患者,另选取2018年1~12月院门急诊科室收治的接诊流程改进后8 200例患者,将改进前的就诊患者设为对照组,改进后的就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接诊流程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接诊流程改进后的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接诊流程改进前后的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结局。结果实施接诊流程改进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接诊流程不仅可为患者节约就诊时间,提升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预后,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

  • 标签: 接诊流程改进 门急诊 急救效率 并发症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全科诊室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社区医院诊治肺血栓栓塞的经验,分析社区全科医生接诊并及时转诊肺栓塞患者的体会,明确肺栓塞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我门诊确诊的1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特点。结果经紧急救治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并予及时转院治疗。经过后期随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结论目前对于肺血栓栓塞患者,社区全科诊室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血流动力学支持、呼吸支持等。要根据自身建设条件以及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全科诊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120接诊病人的病例类型和预后。方法调查我院全年120接诊病人的类型和预后。结果车祸伤和心脑血管疾病占多数,预后较差。结论基层医院应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诊救治能力。

  • 标签: 120 车祸伤和心脑血管疾病 加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诊危重休克患者及时接诊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治疗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急诊危重休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检查结果、抢救措施等。结果经统计发现,共计16例患者痊愈,占比26.7%,41例患者好转,占比68.3%,此外无效患者3例,占比5%。总有效率为95.0%。结论及时接诊对于抢救急症危重休克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详尽的临床急症检查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抢救方案,将有助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急症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症危重休克患者 及时抢救 临床价值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ICU接诊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的ICU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ICU脑梗塞临床护理中,更加改善患者心理、生理负担,也更加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值得被广泛的推荐和实施。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ICU接诊 急性脑梗塞 患者 应用效果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