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寻常痤疮进行疗效观察。方法两组均予痤疮王乳膏(维胺酯维E乳膏),1次/d外用,及维胺酯胶囊5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加服痤疮汤100mL/次,2次/d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9.77%,对照组有效率51.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14.76,P〈0.01)。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寻常痤疮 中药 痤疮汤
  • 简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均不理想,2003年9月—2004年2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60例黄褐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黄褐斑 消斑冲剂 三白散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穿琥宁注射液与迪银片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迪银片,治疗组用黄芪联合穿琥宁注射液,对照组用黄芪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和治疗后疗效。结果同组治疗前后相比PASI评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治疗前PASI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PASI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7.42%,对照组70.97%,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穿琥宁注射液与迪银片中西药综合治疗对寻常性银屑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银屑病 黄芪注射液 穿琥宁注射液 迪银片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沟通技巧。方法:总结护士在进行语言和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结果:有效的语言沟通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保密性、通俗性和准确性;有效的非语言沟通要注意面部表情、目光、距离、仪表和倾听。结论: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沟通 皮肤科
  • 简介:我科门诊2006年9月-12月期间,使用中药荨麻疹汤与咪唑斯汀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1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包皮炎是指包皮及其黏膜的炎症,龟头炎是指龟头黏膜的炎症,因临床上龟头炎和包皮炎同时存在,统称为包皮龟头炎。包皮龟头炎临床上分很多种,但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现将本科从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25例临床确诊为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编著《本草纲目》是一部享誉海内外的本草学专著。本书规模宏伟,资料丰富,不但记述了大量应用干品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同时也很重视对中药鲜的应用,其中对鲜外治皮肤病的记述颇为丰富。

  • 标签: 皮肤病 《本草纲目》 鲜药 外治
  • 简介:自然杀伤(NK)细胞瘤是比较罕见的肿瘤。直到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才对其分级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在过去10年间,免疫血液学的发展对NK细胞瘤的识别和分类有一定的帮助。结外鼻形NK/T细胞淋巴瘤是这类肿瘤中的一型。这些淋巴细胞表达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表型,包括CD56和TIA-1。鼻形NK/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皮肤等结外部位,并常与EB病毒感染相关。亚洲成人的感染最常见。文献报道中极少有儿童患病者,且只有5例患者出现皮肤受累。作者报道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瘤,患者为一孟加拉国少年,表现为肢端皮肤结节。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孟加拉国 鼻形 少年 EB病毒感染 细胞毒性T细胞
  • 简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包括带状疱疹(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以往的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药、镇痛及神经阻滞疗法,疗效欠佳,尤其对中老年患者效果更差.我院自1998年10月在皮肤科和疼痛专科门诊应用中西药物联合超激光(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SuperLizerHA-550,简称SL)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8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超激光治疗 中西药联合 中老年 临床观察 神经阻滞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仪一受体阻滞剂加抗抑郁治疗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探讨α-受体阻滞剂加抗抑郁在缓解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6例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口服仅一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抗抑郁阿米替林、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维生素E、维生素C;对照组74例口服左氧氟沙星、维生素E、维生素C。两组各治疗6周,观察前列腺炎症状指标(NIH—CSPI)与前列腺液常规变化。结果:抗生素舍用α-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较单用抗生素更为有效。结论α-受体阻滞剂加抗抑郁可明显改善ⅢA、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

  • 标签: 前列腺炎 受体阻滞剂 抗抑郁药 改善症状
  • 简介:局部给是治疗皮肤相关疾病的重要给途径。然而,受皮肤角质层天然屏障的影响,外用制剂如软膏或乳膏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伴随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日益成熟,新型的以纳米材料为载体的外用制剂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皮肤病的治疗领域中。该综述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皮肤靶向应用的纳米给系统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纳米载体 皮肤病 局部给药
  • 简介:特应性湿疹(AE)是手部湿疹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斯堪的那维亚基于人群的调查中“是否过儿童湿疹”的问题经常用来评估儿童期AE的发生。在目前的研究中,此问题有效。根据1960年以来的学校医疗档案确定出600例AE患者及600例无湿疹或过敏性疾病的对照,将问卷发给他们。应答率为70.5%,应答者的平均年龄为36.7岁。问题的特异性为70.7%,灵敏性为89.9%。目前手部湿疹的亚群较未发生者灵敏性较高而特异性较低。结果显示:该问题高估了儿童期的AE患病率,系数为1.6。当行危险评估时,此问题较手部湿疹终生危险度能更好的评估目前手部湿疹发生的危险度。总之,这一确认的问题高估了儿童期AE的发生率,并可能在成年人群调查中高估AE作为手部湿疹危险因素的作用。

  • 标签: 儿童湿疹 危险评估 儿童期 特应性 手部湿疹 成人
  • 简介:报道一45岁印度中部女性患者面颈部多发性隆起。前臂、躯干有红斑,但皮损以面颈部为主。查体,面部多发性、肉样的红斑伴轻度瘙痒,无渗出,面部也有散在的红斑性丘疹和结节。颈部检查显示多发性红斑,多数呈线状排列,中心有溃疡和结痂。上肢显示多发性红斑,大多已形成溃疡。患者两年前出现无溃疡性斑块,已在村庄周围不同诊所治疗过,在巴罗达被当作麻风反应病例。患者是一位乡村农民,健康状况似乎良好,无其他不适,无发热、感觉麻木,未触及神经粗大。肝脾淋巴结未触及,黏膜正常,主述复发性浅表溃疡但可自发缓解。无咳嗽、关节痛,体重无明显变化,生命体征正常。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10g%,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h,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胸片示上纵隔轻度增宽伴右侧气管旁叶状阴影,显示为右气管旁淋巴结。B超(USG)显示轻度脾大伴有扩大的主动脉旁和主动脉前结节。胸腹部CT扫描显示气管旁、纵隔、主动脉前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病,轻度脾大和马蹄肾。没有明显的免疫抑制迹象,即没有白血病、淋巴瘤、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或任何胶原血管病。患者CD4计数正常,为581/μl(正常范围,290~2600/μl)。糖尿病可能是引起免疫抑制的原因,患者仪在治疗后期发现糖尿病,目前口服降糖已控制。肾脏外形正常,无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和体征。两处斑块皮肤活榆,显示真皮肉芽肿浸润伴大量吞噬寄生虫的臣噬细胞。巨噬细胞内包含小的圆形、卵圆形类酵母菌,周同有明亮的晕,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较少,组织象主要为吞噬寄生虫的巨噬细胞,表皮变化不明显。诊断为组织胞浆菌病。此外在新德里高级皮肤科行过碘酸.希夫(PAS)和嗜银染色阳性,证实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病例报道 谷丙转氨酶(ALT)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弥漫性 免疫力
  • 简介:目的:探究维吾尔内服结合涂油法对肛门瘙痒症患者治疗有效率、复发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2例肛门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单独的维吾尔进行内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涂油法进行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复发率为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复发率为6.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吾尔内服结合涂油法对肛门瘙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维吾尔药;涂油法;肛门瘙痒;治疗有效率
  • 简介:目的临床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第二代抗组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治疗组为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抗组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各一组,以及仅使用不同抗组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各一组作为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六组于治疗前后记录荨麻疹症状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治疗4周后,雷公藤多苷和抗组胺联合应用的治疗组的症状评分均低于仅使用抗组胺药物的对照组(P〈0.001),有效率治疗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的DLQI评分在用药2周与4周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抗组胺(尤其是咪唑斯汀)能够更快的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雷公藤多苷 抗组胺药 生活质量
  • 简介:尽管蕈样肉芽肿病(MF)的发生涉及病原体感染和其他一些环境暴露因素的作用,但其病因仍然无法确定。作者报道首例夫妻共大细胞变异性MF。妻子经历10年I期MF后发展为肿瘤,行皮肤活检显示出现核发育不良的大的异型细胞,呈片状分布,诊断为变异性MF。丈夫被疑诊为银屑病15年,妻子确诊14个月后,其经右臂和小腿活检确诊为变异性MF。这种病变共同发生于结婚已经超过25年的夫妻的罕见情况,表明病变是由一种共同的环境暴露因素引起。

  • 标签: 皮肤T细胞淋巴瘤 环境暴露 肉芽肿病 异性 病毒感染 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