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牙源皮瘘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总结2011年3月—2014年2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牙源皮瘘临床特点、误诊、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例因面部皮损到皮肤科就诊的患者,经口腔科治疗牙病后,皮损均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牙源皮瘘患者常因牙齿症状不明显而在皮肤科、外科等诊治,最终被误诊、漏诊。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患者避免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及手术治疗。本病应与多种皮肤病相鉴别,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

  • 标签: 皮瘘 牙源性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和分析局限型白癜风进展的临床特征。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1367例局限型白癜风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局限型白癜风进展的临床特征。结果由局限型发展到散发型白癜风782例(57.21%),平均4.701年;由局限型进展到肢端型白癜风199例(14.56%),平均6.721年;局限型发展为节段型191例(13.97%),平均2.034年;局限型发展为泛发型33例(2.41%),平均7.18年;有162例(11.85%)仍是局限型白癜风。结论大多数局限型白癜风是寻常型白癜风的早期,少部分是节段型白癜风的早期。随着时间的进展以及相关可能诱因的影响,进展为散发型白癜风占多数。局限型白癜风平均经过7~8年,能进展为泛发型白癜风。因此,白癜风应尽早治疗,控制其发展。

  • 标签: 白癜风 局限型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超声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DFSP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4±12.4)岁。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斑块、斑片或结节,未见溃疡。躯干最为多见。超声:肿物位于皮下,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尚规则,内呈分叶状,瘤体内有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其内可见稀疏或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一致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浸润生长,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异型明显,似纤维肉瘤样改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本组病例MMS手术者1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3年复发。结论:DFSP形态多样,临床容易误诊,B超检查对诊断、判断肿物边界以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进一步确诊。MMS对本病治疗有很大优势。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MMS手术 病理特点
  • 简介:目的:了解类脂质渐进坏死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确诊的类脂质渐进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类脂质渐进坏死为好发于女性的慢性肉芽肿皮肤病,临床表现为胫前紫红色至红褐色斑块,边缘隆起,中央为黄褐色萎缩伴毛细血管扩张,常伴发糖尿病。病理特征为栅栏状肉芽肿性皮炎,呈层状外观。结论:类脂质渐进坏死临床较罕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早明确诊断。

  • 标签: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过敏紫癜(HS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HSP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男女比例为2.58:1,发病时间无明显四季差异,年龄4-61岁,平均(20.24-11.0)岁,发病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疹发生率最高96.5%,与其他多个报道结论类似,在皮损的严重程度上,明显高于武汉地区;腹部受累比例低于国外报道,高于武汉地区(P〈0.05);肾脏受累比例与韩国及西班牙报道类似,高于武汉地区(P〈0.05)。本研究中20岁以下发病明显高于20岁以上,发病高峰集中在5-10岁及15-20岁2个年龄段,其中15-2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20岁以下的41.9%,以入伍新兵为主,且与本研究及其他多个研究15岁以下年龄段相比,累及肾脏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在发病原因,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拉萨地区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天津市罪错人员对性传播疾病(STD)的认知及防护意识,以及2011年度天津市公安局收容的罪错人员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的患病率.方法对2011年度天津市公安局收容的859例罪错人员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B)的检测,统计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4种STD的患病率,并随机抽取其中200例完成有关STD认知及防护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性罪错人员STD患病率为42.8%,其中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单病种的患病率分别为38.6%、1.6%、6.4%和0.2%,4种STD的发病均女性多于男性,且存在4种STD混合感染现象;罪错人员性生活混乱且关系复杂,对STD认知差且无主动意愿了解有关STD的知识,无明显防范意识,且感染STD后治疗不积极、不正规.结论罪错人员对STD认知和防护意识差,其STD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并存在4种STD混合感染现象.

  • 标签: 性罪错人员 性传播疾病 认知情况 患病率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FSP)早期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降低临床误诊率,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以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方法收集30例临床资料完整被诊断为DFSP的病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0.97±18.8)岁。术前80%诊断为其他皮肤病。均有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典型的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车辐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4、vimentin阳性率为100%,SMA、S-100蛋白阴性率为100%。16例行局部切除术,其中复发10例(62.5%);14例行扩大切除术,其中复发2例(14.3%)。结论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同时强调规范手术治疗重要,探索新的辅助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强脉冲光治疗痤疮印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强脉冲光,波长560nm,脉冲延时25~40ms,脉宽3.0~4.0ms,脉冲模式为2脉冲和3脉冲,能量密度14~19J/cm2治疗痤疮印迹患者1036例,随访6个月,根据治疗前后患者面部照片判断疗效。结果经过1~5次治疗,面部疗效好于胸、背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背部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色皮损治疗效果优于褐色,但两种皮损类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在治疗后均未遗留瘢痕,疗效与治疗次数正相关。结论应用560nm强脉冲光治疗痤疮印迹疗效显著,且无痛苦,不留疤痕。

  • 标签: 痤疮印迹 强脉冲光
  • 简介:收治11例偏离手淫异物症患者,采取去除异物治疗,并进行性健康教育。结果显示11例患者均取出异物,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成功戒掉了偏离手淫习惯,说明长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对防治偏离手淫异物症是必要的。

  • 标签: 手淫 异物症 性健康教育
  • 简介:女性外阴疾病病种较多,其中以皮肤黏膜色素减退损害为表现者最常见,临床医师常笼统诊断为"外阴白斑".我们就1993年-2003年5月间以外阴色素减退损害为主诉病理检查的118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旨在了解该种表现的疾病病种分布及临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

  • 标签: 女性 外阴 色素减退性损害 病理学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在子宫疾病方面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比和分析腹腔镜下实施宫体楔形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可行和安全。方法:抽取86例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拟治疗的子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3例对照组的患者通过常规的全子宫切除方案治疗,而43例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实施宫体楔形切除术治疗,探讨和研究两种不同的取石方式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耗时、术中输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住院天数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疾病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实施宫体楔形切除术方案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降低了手术中的各种风险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腹腔镜 楔形切除 子宫全切除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系统红斑狼疮中西医临床分型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实验室检查,归纳系统红斑狼疮中医分型.结果心肾不交型多见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尿蛋白增高,左房增大,心动过速;热毒炽盛型多见白细胞增多,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心动过速;阴虚火旺型多见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尿蛋白增高,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心脾两虚型多见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尿蛋白增高,肝脾肿大,心动过缓,心率不齐;心火亢盛灼肺侮脾型多见白细胞增多,尿蛋白增高,血尿,心动过速,左房增大,心包积液,胸透胸片可见两肺纹理阴影增高;脾肾阳虚水寒射肺型多见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增多,尿蛋白增高、红细胞+,肝肿大,肺部感染;寒邪困脾伤肺型多见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增多,尿蛋白增高、红细胞+,肝脾肿大,腹水,少量胸腔积液.结论采用西医理论可以解释中医分型,并能高效治疗并发症.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 临床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匐行血管瘤(A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5例已确诊为匐行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女3例,男2例,平均年龄(18.60±4.98)岁,病程2-6年;均具有典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皮损表现为簇集或小片状红斑,其上见多发针头大小红色斑点,呈撒胡椒粉样,边缘匐行性向外扩展。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尤其乳头层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无炎细胞浸润、红细胞外溢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匐行血管瘤少见,诊断需要临床与病理密切结合。临床医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匐行性血管瘤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总结药物相关皮肤血管炎(DACV)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师认识。方法收集2008-2014年间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皮肤血管炎(CV)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8例CV患者中49例为DACV,引起DACV的常见药物是抗生素(30例,61.2%)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5例,10.1%),其中抗生素类的β-内酰胺类所占比重最高(22例,44.9%)。临床表现中患者均出现皮肤受累,约1/4有发热,38.7%有消化道受累,约1/2有关节受累,1/3有肾脏受累。实验室检查40.2%红细胞沉降率升高,24.7%白细胞升高,18.4%贫血,20.4%抗核抗体(ANA)阳性,16.3%类风湿因子(RF)(+),6.1%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24.5%冷球蛋白(+)。治疗中27例(55.15%)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及卧床休息后病情完全缓解,其余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14例)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5个月后9例患者病情复发。结论抗生素(主要β-内酰胺类)和NASIDs类药物是引起DACV的常见药物。临床表现除皮肤表现外,往往累及消化道、骨关节、肾脏等脏器。大多数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和卧床休息后病情缓解,预后较好。

  • 标签: 血管炎 药物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浅表肢端纤维黏液瘤(SA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浅表肢端纤维黏液瘤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37岁。左手中指末端肿物半年余,触之疼痛。临床表现为左手中指见1个大小约0.5cm×0.3cm的淡红色的肿块。镜下观察肿瘤位于真皮,无包膜。肿瘤细胞主要由梭形和星形纤维母样细胞组成,呈束状、编织状或杂乱排列,核分裂罕见,细胞无明显异型,可见丰富的纤细薄壁血管散在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阳性表达Vim、CD34、CD10,阴性表达Desmin、SMA、MyD1、S-100、CD99、CKpan、CD68。结论SAF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软组织肿瘤,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

  • 标签: 浅表性肢端纤维黏液瘤 软组织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检索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源系统)已公开发表有关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Handbook5.1.0中的工具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应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项研究包括589例病例被纳入,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无论单独使用针刺或针药合用均能有效提高患者IIEF-5评分,但临床有效率因组间差异过大无法合并。结论:目前证据虽然提示针刺具有较好疗效,但纳入研究缺乏严谨设计及较为客观指标,结论需要谨慎地对待。

  • 标签: 针刺 勃起功能障碍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评价单切口可调节AjustTM吊带治疗固有括约肌障碍型(ISD)女性压力尿失禁(SUI)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26例接受AjustTM吊带手术的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尿道固有括约肌障碍型(ISD)SU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随访。填写经过验证的问卷ICI-Q-SF、PISQ-12、UDI-6/ⅡQ-7,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残尿量(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均无膀胱损伤、尿道损伤、闭孔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大腿根部疼痛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26例):治愈率92.3%,有效率96.2%;术后12个月随访(11例):治愈率90.9%,有效率100%。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症状及QOL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有性生活患者术后PISQ-12评分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患者术后末次UDI-6及Ⅱ-Q7问卷总体评分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降低(P<0.05),但10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梗阻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患者手术前后PVR无统计学意义变化(P>0.05),术后末次Qmax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justTM吊带手术是治疗固有括约肌障碍型(ISD)女性压力尿失禁的微创、安全的手术方法,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可调节吊带 固有括约肌障碍 疗效 膀胱出口梗阻
  • 简介:背景:家族圆柱瘤是一类罕见的遗传病,是皮肤附属器产生的赘生物。近来发现圆柱瘤抑制基因的丢失引起一种具有抗凋亡活性的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这可能解释圆柱瘤的增长失调。在细胞水平的试验中,水杨酸能阻止圆柱瘤抑制基因丢失引起的NF-kB活化,提示水杨酸可能是圆柱瘤的有效疗法。目的:评价局部应用水杨酸治疗家族圆柱瘤的效果。方法:来自4个不同圆柱瘤家系的5例患者局部应用水杨酸治疗2次/d,随后1次/d。临床反应用连续的肿瘤测量来确定。结果:5例患者共有17个圆柱瘤:12个为目标损害,5个为对照损害。圆柱瘤的大小M=1.0cm(极差0.6~2.8)。12个圆柱瘤中2个完全消退。另外8个皮损有一些反应,但未达到局部消退的标准。对照皮损保持稳定或增大。结论:水杨酸治疗圆柱瘤耐受好,是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 标签: 局部应用 圆柱瘤 水杨酸 家族性 治疗 疗效评估
  • 简介:遗传皮肤病是一类由于基因变异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该文主要介绍一些国内外常见的遗传皮肤病相关网站,并阐述其在教学中的意义,以便能够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对遗传皮肤病教学的重要.

  • 标签: 皮肤病 遗传性 互联网 教学
  • 简介:皮肤镜是一种无创的诊断工具,携带和使用方便。在毛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工作中意义重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理活检的概率。应用于斑秃与其他非瘢痕脱发如拔毛癖、头癣的鉴别诊断、瘢痕和非瘢痕脱发的鉴别、急性弥漫脱发如弥漫斑秃和急性休止期脱发的鉴别诊断等。总结和介绍了皮肤镜在非瘢痕脱发中应用的经验和意义。

  • 标签: 皮肤镜 脱发疾病 非瘢痕性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