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人体引起的精神障碍。我院精神科在2005年12月29日收治的癔症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武警战士,因感觉上腹部反复疼痛伴有自残行为,总病程1年余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在我院行精索静脉曲张术,术后1个月诉左下腹牵扯痛,逐渐出现精神恍惚、头昏、失眠、兴趣丧失,对自己病情过分关注并伴有自残行为。到当地精神病院诊断为“抑郁症”,给予博乐欣治疗3月余,后又送往上海某精神病专科医院治疗4月余,诊断“精神分裂症”给予氯丙嗪,日剂量700mg/d,病情时轻时重。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后给予维思通等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但过1月减量后又发病,发病时诉腹部牵扯痛难忍,满地打滚,伴有自残、自伤行为及精神恍惚。当时查体:神志清,体温、血压、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左季肋区有局部压痛,无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亦无异常发现,其他实验室检查排除躯体性疾病。根据症状及病史,诊断“癔症”,给予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暗示及应用改善脑供血的药物等处理,2周后明显好转,1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 标签: 癌症 误诊
  • 简介:脊髓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常导致病人脊髓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及性功能障碍.延误诊治会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本病虽较少见;但延误诊治屡见不鲜,而且这类病人多是转诊多家医院,最终被误诊误治.

  • 标签: 脊髓血管病 误诊 原因分析
  • 简介:患者女,76岁。因间断胸闷、憋气5年于2009年9月10日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尚可,步人病房。患者体温正常,呼吸207欠/min,心率76次/min,血压160/9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及肿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意识清楚,言语流畅,回答切题,表情稍淡漠,记忆力、理解力、定向力基本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稍减弱,未引出病理征。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误诊 2009年 体温正常 意识清楚 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分为误诊组和确诊组,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及诊断资料,并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出造成误诊的危险因素.结果t检验及x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住院次数、病史收集详细程度、临床检查全面程度、重视纵向病程特点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检查不够全面深入是造成误诊的危险因素,住院次数是误诊的保护因素.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应全面收集病史、全面深入地进行临床检查、诊断时重视病程特点以及对出院患者应加强跟踪随访,这样才可以减少误诊率.

  • 标签: 精神科住院患者 误诊
  • 简介:目的分析11例脑膜癌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1例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头痛、呕吐为主,亦可有视觉障碍、复视、眼睑闭合无力、口角歪斜以及发作性上背部疼痛,可伴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头部CT及MRI均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不同程度增高(200~400mmH2O),其中8例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细胞学检查均发现癌细胞,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来源于肺癌者5例、乳腺癌3例、胃癌1例、卵巢癌1例、血液系统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5例于发现原发肿瘤之前即有神经系统症状.11例患者中6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院内死亡,3例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出院.结论对以头痛、呕吐发病伴脑神经、脊神经受损,并出现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头部CT及MRI无明显异常者,应考虑脑膜癌病的可能,及早行全身检查寻找原发病灶,以脑脊液发现癌细胞为确诊依据.

  • 标签: 脑膜癌 临床特征 误诊 颅内压 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
  • 简介:患者男.45岁.因记忆和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伴精神障碍1年多,意识模糊2d于2010年1月收入广东省司法警察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1年多前出现记忆和认知功能下降,偶有头晕、头痛,偶伴精神障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两便失禁。

  • 标签: 神经梅毒 脑积水
  • 简介:本文报告5例因心理冲突造成的躯体形式障碍病例,临床表现为典型阑尾炎症状,经手术治疗失败,而经心理学治疗,得到满意结果。供医学同道在工作申借鉴,工作中多注意心理学方面的追问,考察,避免误诊

  • 标签: 误诊 阑尾炎 躯体形式障碍 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
  • 简介:1病例简介患者女,23岁。因“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10个月,视力下降8个月,头痛2个月”于2006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2005年12月下旬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在当地医院就诊,因患者发病3周前有咳嗽、头痛、乏力及发热,体温最高达38.9℃,

  • 标签: 发热 脑炎 病毒性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 简介: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cranial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以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疾病,可累及颅底、大脑镰、小脑幕、静脉窦等多部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多颅神经损害和癫痫发作等.现报道1例经多次误诊的HCP病例,并综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HCP的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 标签: 肥厚性硬脑膜炎 多颅神经损害 慢性头痛 正确诊断率 硬脑膜 弥漫性增厚
  • 简介:患者女,29岁,因“孕38周,胎膜早破”于2007年8月10日3:00入院。孕期体检无明显异常。入院时患者无头痛头晕,无视物不清。查体:血压130/80mmHg,双下肢轻度浮肿。骨盆正常,胎位LOA。给予催产素引产。于当日12:15宫口近开全时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持续约1min自行缓解。监测血压收缩压160~230mmHg,舒张压110mmHg左右。即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娩出一足月低体质量女婴,Apgar评分7分。术后患者反复抽搐4次,持续20s-1min不等,均自行缓解。

  • 标签: 高血压脑病 静脉窦血栓
  • 简介:VonHippel-Lindau(VHL)病为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3p25~p26,为一组家族性、多发性、多器官受累的良恶性肿瘤症候群。其临床特征为发生于神经系统或视网膜的血管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以及肝、肾、胰腺、附睾等多发囊肿或肿瘤。

  • 标签: LINDAU HIPPEL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文献复习 误诊病例 肾透明细胞癌
  • 简介:脑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好发于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孕产妇。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于误诊、漏诊,死亡率、致残率高,但早期诊断和干预则预后良好。本文重点就孕产妇CVST的早期诊断及误诊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促进临床医师及早识别危险预警,避免误诊,早期诊断,及时干预。

  • 标签: 孕产妇 脑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诊断 误诊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男性,41岁。因头晕、头痛伴左下肢间断抽搐2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左下肢肌力Ⅳ级,其余肢体肌力正常。头颅CT(外院)示:右顶叶见多发结节样稍高密度影,最大2.0cm×1.5cm,密度不均匀,周围见明显的低密度水肿区,右侧侧脑室后角轻度受压,中线结构居中。

  • 标签: 颅内血吸虫病 影像学表现 误诊 转移瘤
  • 简介:患者,男性,39岁,因双下肢无力伴胸部以下感觉减退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双下肢无力以长时间行走后为著,患者无大小便障碍,无外伤及感染病史。

  • 标签: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硬脊膜
  • 简介: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chronicexpandingintracerebralhematoma,CEICH)是由Hirsh等[1]于1981年首先报导,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颅内肿瘤卒中极为相似,易误诊,往往需手术后明确诊断.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共诊治4例,现将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 标签: 脑内血肿 慢性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实质内生殖细胞性肿瘤(GCT)的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例被长期误诊的脑实质内GCT患者MRI的动态变化,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次MRI平扫和1次增强扫描。结果初次MRI检查4例表现为软化灶,2例表现脱髓鞘样改变,无占位性病变;5例患者在确诊时出现占位性病变,分别位于基底节区和胼胝体,囊性变多见,病灶有明显增强;5例患者出现病灶侧大脑脚萎缩,3例出现病灶侧的皮层萎缩,多数在首次MRI检查时已出现。结论脑实质内GCT早期常无占位性病变,容易导致同侧皮层和大脑脚的萎缩,往往到晚期才出现占位性病变,是早期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生殖细胞性肿瘤 生殖细胞瘤 核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