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12月至今在CT下定位应用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8~79岁,平均53.2岁.其中高血压病史2~30年,平均22.3年.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手术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中实时CT监控下钻孔抽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治疗24例(对照组),采用CT实时监控下钻孔抽吸治疗24例(观察组)。结果两组术后血肿体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P〈0.05)。发病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近期疗效,观察组恢复良好12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观察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6个月,按Barthel指数评估远期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68.13±19.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9.17±26.73)分;P〈0.05]。结论中实时CT监控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及治愈率。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术中实时CT监控 微创手术 疗效
  • 简介:我院自1992年8月至1995年12月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引导下锥颅尿激酶灌注冲洗引流治疗丘脑出血5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丘脑出血 锥颅 冲洗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分为观察组(44例,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治疗)和对照组(36例,采用穿刺碎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亚低温治疗之后,观察组GOS评分和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7d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穿刺碎吸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微创穿刺碎吸术 疗效
  • 简介: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有了很快的发展,各种辅助及引导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与常规微创显微手术比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1]。本文为了解中超声等辅助及引导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了6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比较二者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术后脑梗塞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术中超声 预后
  • 简介:目的为提高经微创清除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护理内容及处理方法。制定合理的术前、中和术后的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措施,以及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并认真地组织实施。在护理的过程中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及时的治疗及积极的护理,本组78例患者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其中Ⅰ级43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死亡5例。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改善经微创清除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可有效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 标签: 脑出血 清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究高血压脑出血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人入院后给予控制血压,控制标准为比其基础血压高10~20mmHg,最高不超过180/100mmHg,如发生再出血,根据手术适应症进行手术.结果组病人GOS标准,轻残4例,生活自理2例,重残12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333%.结论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死残率均高的疾病,特别是再出血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增加死亡率及病残率,因此,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病人的再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预防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治疗
  • 简介:男,70岁,高血压病史10年。2005年4月14因头痛、头晕就诊,当时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切题,四肢活动自如。CT示右额叶脑出血,量15ml,给予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无后遗症。11月10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呈嗜睡状态,言语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左侧肢体肌力Ⅱ级,CT示右额叶低密度改变,右颞顶部脑出血,约40ml。

  • 标签: 高血压 多发脑出血 CT 治疗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脑出血是最新全球死亡原因前十位。”脑出血患者若能在发病后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在治疗1年内给予持续的康复训,基本可以事项表日常生活自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医学界始终未停止对脑出血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进行研究。通常认为高血压、吸烟、酗酒、情绪波动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均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强自我监护等方式加以纠正,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脑出血的目的。

  • 标签: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5例,术后再次出血23例。结果23例再出血患者中,15例选择再次手术,5例保守治疗,3例自动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3年,4例能生活自理,16例致残生活不能自理,3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术前评估患者颅内血肿状态、控翻血压平稳、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加强术后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2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7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对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后2周内46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6.46%,其中87%的患者术后再次出血发生在术后48h内。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病程大于10年、血肿位于小脑、超早期手术及术后血压剧烈波动是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结论积极纠正凝血异常患者凝血指标,掌握合适手术时机,中严密止血,术后加强监护,维持血压平稳是控制术后再出血关键。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CT定位锥颅血肿抽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治疗,并选内科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X2=9.2723,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X2=83824,P<0.01).结论CT定位锥颅血肿抽吸治疗脑出血疗效肯定,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CT定位 锥颅血肿抽吸术 治疗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并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主要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30例)则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21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21天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的清除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30~60ml者,手术效果较好.发病6~48小时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时机 微创术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手术清除血肿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清除血肿 生存质量
  • 简介:复发性脑出血系指患者首次自发性脑内出血后再次甚至多次发生脑出血[1],比首次自发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更高.我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53例,其中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复发性脑出血者45例(9.93%),笔者就其临床表现及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 CT特征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