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比较2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护理中采取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既能消除负性情绪,又可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睡眠质量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四肢骨折 负性情绪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1岁。主诉发作性无力5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9月23日入我院治疗。患者5年前出现发作性无力,以饱食或剧烈运动后明显,多于午后发作,呈对称性,可于1~2h内由轻微无力发展至无法活动或下肢仅能略抬离床面,同时伴肌肉酸痛,严重时伴呼吸困难,无复视、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无麻木,无心悸、恶心、呕吐、腹泻,大小便正常。外院检查血清钾2.70~3.00mmol/L(3.50~5.50mmol/L),诊断“低钾血症”,经静脉补充钾离子(具体不详)后症状改善。平时口服10%枸橼酸钾10ml(3次/d)。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病例报告 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4岁。主诉反复抽搐50d、精神行为异常1个月,于2006年10月23日入我院神经科治疗。患者于2006年9月5日出现左手无力、持物不稳,随即摔倒,意识丧失,抽搐,双侧上肢屈曲,双侧下肢伸直,僵硬,双眼向一侧凝视,口角向一侧歪斜,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持续4—5min后自行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平均2~3d发作1次。于9月11日到当地医院就诊,

  • 标签: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小细胞 肺肿瘤 脑炎
  • 简介: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1991—2006年全国共报道梅毒病例75万余例,年平均发病率约3.72/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神经梅毒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本文回顾分析2009—2010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神经梅毒 磁共振成像 脑电描记术
  • 简介:颅骨凹陷骨折在神经外科临床上较常见,骨折片的凹陷超过一定的限度须经手术复位.但是,达到理想的复位有时是比较困难.我们利用自行设计的一种架撑旋转提升式的颅骨复位器对17例颅骨凹陷骨折做手术复位,效果较好.

  • 标签: 颅骨凹陷骨折 治疗 凹陷性骨折复位器
  • 简介:当试验中涉及两个因素时,若两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特定试验条件(通常为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一种组合)下试验数据的测定误差在专业上允许的范围之内,此时,可以选用“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无重复试验双因素设计和两因素嵌套设计”五种设计之一。在上一期讲座中,我们向读者重点介绍了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这两种设计类型,重点阐述了两设计类型的定义、形式、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具体实施,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数据 随机区组设计 单因素设计 交互作用 重复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颅窝骨折并发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收治的28例并发鼻出血的颅前窝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底薄层CT连续扫描,部分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检查.治疗采用脑血管介入、颅底重建、开颅血肿清除等方式.结果仅1例因严重鼻部出血死亡.结论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对分析病情、设计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 标签: 鼻出血 颅前窝骨折 救治分析 并发 脑血管造影检查 开颅血肿清除
  • 简介: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质量挑战的时代,质量保证管理已是21世纪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主题.我院以满足服务对象需要为目标,为抓好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把握了个基本要素:一是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二是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三是护理质量监控与考评;是护理质量的评价与结果的正确利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 标签: 护理质量 管理标准 质量考评 质量管理 动态监控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创伤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根据不同伤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术中行颅底重建,其中15例患者同时行额骨Ⅰ期修复。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行CT、MRI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25例存活者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膜膨出和颅内感染征象。术后死亡3例。结论前颅底粉碎性骨折造成前颅底颅骨缺损及硬膜撕裂进行前颅底重建,可有效防治脑脊液漏及脑膜膨出,避免颅内感染。

  • 标签: 前颅底骨折 颅底重建 脑脊液漏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骨折的漏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救治的33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52例骨折漏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的关系,以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漏诊与未漏诊的患者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漏诊原因及提出预防对策.结果52例患者中有56处骨折漏诊,其中脊柱骨折18例,骨盆骨折11例,23例.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率有关,接诊医师为住院医师的漏诊率明显高于主治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漏诊后的疗效明显低于未漏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规范的体格检查,及时行X线摄片或CT检查,尽早做出正确的病情诊断,合理选择骨折的手术时机,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骨折 漏诊
  • 简介:孤立性第脑室(trappedfourthventricle,TFV)又称第脑室积水,本病临床少见,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后天性,后天性孤立性第脑室多继发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炎、脑室出血等。2016年我科收治了1例继发性孤立性第脑室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0岁,以"延髓肿瘤切除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个月,行走不稳、头晕1周"为主诉于2016年9月入院。

  • 标签: 孤立性第四脑室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干肿瘤
  • 简介: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人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酿成意外伤亡事故.调查显示,约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

  • 标签: 失眠 大脑神经结构 镇静催眠药 机制
  • 简介:北京老年医院接到收治川地震伤员的任务后,在陈峥院长等院领导的关怀和指示下,护理部立即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召开了护士长动员会,就护理人员的人力、总务物品及器械作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迅速制定了抗震救灾爱心病房服务手册;制定了接诊流程,进行反复演练。同时,全院护士加班加点,

  • 标签: 老年医院 护理工作 伤员 地震 四川 护理服务
  • 简介:钛固定钉最初是用于开颅手术颅骨骨瓣的复位固定,极少用于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整复固定。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钛固定钉修复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18例,手术后外形美观,内固定稳定,无不良反应,疗效良好。

  • 标签: 颅骨凹陷性骨折 颅骨骨瓣 固定钉 骨折整复 复位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在伤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级和评分标准(AIS),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判,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36例患者中,AIS的1例为A级(3%),17例为B级(47%),18例为C级(50%);出院时,13例(77%)的B级患者和15例(83%)的C级患者AIS评级得到改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20.60±9.78)、(86.30±10.35)增至(56.20±10.71)、(159.20±1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在急性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中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 成人 颈髓损伤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确诊的脑裂头蚴病例特点。结果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以癫痫、轻偏瘫和头痛多见。CT表现特点为低密度灶伴点状钙化,不规则或点状强化。MRI可见病灶区有串珠样增强或扭曲的条索样增强影。本组4例中3例在CT定位行立体定向活检,1例手术开颅取出,预后均良好。结论CT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在诊断和处理脑裂头蚴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裂头蚴病 CT 立体定向活检 诊断
  • 简介: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dyskinesia,PD)为一类少见的以发作性异常运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kinesigemicchoreoathetosis,PKC)最为常见。

  • 标签: 手足徐动症 病例报告 患者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