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成年大鼠脑积水动物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8只,再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个亚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向枕大池内注入25%白陶土混悬液0.1mL,分别在白陶土注射后第1、2、4、6周行MRI检测,鉴定脑积水是否形成,并测定第三脑室层面侧脑室大小.对照组12只用同样方法向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0.1mL,2周后行MRI检测.并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实验组有34只大鼠成功诱发脑积水,且脑室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扩张.结论白陶土注射法可以制作确切大鼠脑积水模型,特别适用于急慢性脑积水研究.

  • 标签: 脑积水 大鼠 白陶土 枕大池 对照组 MRI
  • 简介:目的机械取栓时代,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让更多急性卒中患者能在时间窗内及时到达有条件医院,从而提高区域性急性卒中急诊救治整体水平。方法从2014年开始,在院内及医院所在区域,由单位行政部门及区域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制定卒中救治相关政策、规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技术主导,开展卒中诊治培训及帮助各级部门、医院建立相应卒中救治流程、规范。观察我院卒中救治关键绩效指标及协作单位救治水平改善情况。结果(1)院内急诊通道建立:由院长亲自参与,院医疗科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督导、协调,院内参与卒中救治急救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及护理保障中心积极参与,使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静脉溶栓(door-to-needletime,DNT)时间由绿色通道建立71min缩短至53min,入院-动脉穿刺(door-to-puncturetime,DPT)时间由104min缩短至82min,入院-血运重建(door-to-revascularizationtime,DRT)时间由144min缩短至117min。(2)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建立:极大提高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能力,2014年本科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总病例数为7例,2016年提高到112例,区域内初级卒中中心卒中防治关键绩效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及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建立,能提高卒中救治水平及救治率,改善区域性卒中救治水平。应进一步改进卒中救治通道及网络并进行更大范围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诊救治系统 入院-静脉溶栓时间 入院-动脉穿刺时间 入院-血运重建时间
  • 简介:建立机动护士库,对机动护士队伍结构、管理模式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机动护士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

  • 标签: 机动护士库 护理 人力资源管理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并在深低温停循环时,用冷脑保护液间断给予脑组织灌流.结果用大鼠建立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呼吸自主恢复率为80%,心跳恢复率为100%.结论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建立,对研究脑组织低温状态下病理生理学变化和临床应用低温进行脑保护提供了基本条件.

  • 标签: 深低温停循环 大鼠 复苏 临床应用 脑组织 脑保护液
  • 简介:建立康复专科特色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轮流出诊,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与筛查、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辅助医生治疗师进行康复科专业检查及治疗等。康复专科护理门诊开诊以来共进行康复护理评估220人次,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198人次,进行健康指导425人次,配合医生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109人次,配合医生进行肉毒素注射45人次,配合治疗师进行吞咽筛查232人次,配合医生进行吞咽造影45人次,随访患者163人次,参与压力性损伤会诊68例。康复专科特色护理门诊满足患者、医生、护士、治疗师多元化需求,提高综合满意度,为专科护士提供了职业发展平台,促进了康复专科护理发展。

  • 标签: 康复 护理 门诊 构建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用电击、缺氧、麻醉等处理方法建立小鼠逆行性遗忘动物模型可行性及优劣.方法将72只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及电休克、缺氧、丙泊酚、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5个处理组.先给予各组相同避暗训练以建立避暗行为,随后分别给予各处理组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120~180V电击+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相应处理.次日开始用暗箱观察各组小鼠步入潜伏期,以分析避暗行为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在避暗训练后24h(第4天)步入潜伏期为(111.7±17.2)S,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汾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休克组、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酚组4组均有部分小鼠步入潜伏期明显缩短至30s以内,其发生率分别为43.8%、45.4%、66.7%、60%,而丙泊酚组步入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第5天、第8天观察显示,步入潜伏期缩短小鼠中个别出现恢复.结论电休克、缺氧、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处理后小鼠中部分可出现逆行性遗忘表现,以电休克+缺氧组建模成功率最高:已出现逆行性遗忘小鼠中部分可在后期恢复;单纯丙泊酚不能引起逆行性遗忘.

  • 标签: 逆行性遗忘 电休克 缺氧 丙泊酚 动物模型
  • 简介:美国等国家实践证明,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必然趋势心。根据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我院自2007年初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报告制度,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不良事件 报告制度 护理 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管理年活动 病人安全
  • 简介: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60%-80%。缺血性卒中体外模型建立和应用对揭示其发病机制及探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别从神经元、胶质细胞、内皮细胞、血脑屏障、血管神经单元等角度建立起可靠研究缺血性卒中研究平台。本文对各种缺血性卒中体外模型制备方案及应用方法最新进展展开综述,为缺血性卒中研究提供具有针对性方法选择。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体外模型
  • 简介:肥胖会增加多种疾病患病风险,如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胆囊疾病、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以及某些癌症.作为睡眠医生,临床中除了关注睡眠症状之外,还应该重视肥胖对睡眠影响,并且与患者讨论、制定相应减肥计划.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肥胖 胆囊疾病 2型糖尿病 患病风险 高脂血症
  • 简介:侧支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对维持脑灌注起到重要作用,且侧支循环系统评估有助于脑血管病治疗方案个性化选择、临床预后评估和卒中危险分层。但侧支循环代偿形式复杂多样,病理生理机制等诸多方面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从侧支循环解剖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 标签: 侧支循环 脑缺血 血管新生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大鼠冷冻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以自制冷冻杯,用液氮进行大鼠硬脑膜外冷冻,监测伤后颅内压变化,测定伤后不同时期行走、平衡等行为功能,并行神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大鼠冷冻伤后出现颅内压升高,伤后4h达到高峰(14.56±2.31)mmHg;伤后行走和平衡功能明显障碍;冷冻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周围出现水肿,同时伴有脑皮质冻伤灶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空泡样变。结论大鼠冷冻性脑损伤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脑损伤动物模型。

  • 标签: 冷冻性脑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评价
  • 简介:为了揭示高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采用量表法,对分层随机抽取全国1968名高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男生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女生,而且在正性情感、学习满意感和身体满意感上有显著差异;省级达标校高中学生学习满意感优于市级达标校,市级达标校高中学生学习满意感优于普通校,省级达标校高中学生身体满意感优于市级达标校和普通校。(2)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其主观幸福感有效预测指标;其中交谈、交友、待人接物等人际交往因子是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身体满意感有效预测变量;交谈、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等人际交往因子是生活满意感有效预测变量;交谈、异性交往、待人接物等人际交往因子是学习满意感有效预测变量。

  • 标签: 高中学生 主观幸福感 人际关系
  • 简介:目的: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亲子关系类型异同点。方法:对25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因素分析将大学生亲子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命名为“感谢型”、“对立型”、“顺从型”和“沟通型”;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对立型”亲子关系上表现明显。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与父母“对立型”关系居多,部分男大学生亲子关系不成熟。

  • 标签: 大学生 亲子关系 独生子女 感谢型 对立型 顺从型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人们健康需要增长.护理模式已由传统“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即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健康教育为特征、以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为导向,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交往和环境等方面的17种需要,即呼吸、循环、体温调节、饮食、排泄、休息与

  • 标签: 整体护理 医患关系 心理护理 护理模式
  • 简介:抑郁是癫痫患者中常见精神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传统观点认为癫痫患者因为存在着诸多社会学问题易出现抑郁倾向,癫痫和抑郁是单向联系,但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癫痫和抑郁之间存在双向联系,一种异常状态存在可能易转化为另一种异常状态发展。癫痫和抑郁存在着共同发病机制。本文主要就癫痫和抑郁双向联系以及抗抑郁药物在癫痫患者中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癫痫 伴发 抑郁
  • 简介:目的对四血管阻塞法(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可靠性.方法以微型磨钻,扩大第一颈椎上之翼孔,充分暴露其中穿行椎动脉,显微镜直视下电凝阻断;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大鼠已达全脑缺血标准对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全脑缺血15min后行再灌注,7d后以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大部分死亡作为判定模型成功标准,对两种建模方法进行评定.结果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7d存活率为90%(27/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率为86.7%(26/30),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成功率仅为70%(21/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为86.7%(26/30),明显高于4-VO法.结论改良4-VO法可明显提高模型制作可靠性和成功率

  • 标签: 四血管阻塞 全脑缺血模型 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修饰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方法以质粒pEGFPNl转染培养第三代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mNSCs),经G418筛选后,分别进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ρ-Ⅲ-/ubulin、GFAP、CNPa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EGFP在基因转染12h后开始表达,24h后明显增加,48h达到高峰,经G418筛选1月后有阳性克隆形成,EGFP基因修饰不影响大鼠胚胎mNSCs增殖与分化。结论成功建立EGFP基因修饰大鼠胚胎mNSCs,为进一步开展帕金森病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中脑神经干细胞 基因转染
  • 简介: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后患儿120侧,并与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前(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使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输液 流程管理模式 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系统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胚龄为20周的人胚胎皮质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并检测生长曲线,测定长期培养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分化及冻存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达到了10个月,传代25代,总细胞数增加了105倍.干细胞只有培养1个月后才能有效去除前体细胞.细胞周期显示细胞保持了活跃增殖,多次传代后细胞冻存对细胞存活力无明显影响,多向分化潜力表现出稳定性.结论人神经干细胞可于体外长期培养,这也是细胞纯化有效方法.

  • 标签: 人神经干细胞 培养 细胞周期 冻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