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巴尔小体是女性体细胞中非活性状态的X染色体,在平衡基因及对性别的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巴尔小体在很多疾病中发生了异常表达,尤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巴尔小体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X染色体 巴尔小体 肿瘤
  • 简介:百特国际有限公司(BaxterInternationalInc.)通过其子公司研发、生产并销售用于治疗血友病、免疫系统紊乱疾病、传染疾病、肾科疾病、创伤和其他慢性及重症病的产品,拯救并延续患者生命。作为一家多元化经营的跨国医疗用品公司,百特提供专业的医疗器械、医药产品以及生物科技产品,改善对于全球患者的医护水平。

  • 标签: 国际 免疫系统紊乱 传染疾病 科技产品 多元化经营 医疗用品
  • 简介:曾经——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迎着草原的轻风,骑单车穿越锡林郭勒草原,是灵魂的一次壮阔旅程……

  • 标签: 草原
  • 简介:目的应用后路Coflex动态稳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28例连续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有限减压、椎板间Coflex动态稳定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4.8岁.本组患者术前均有下腰痛以及下肢神经症状或间歇性跛行症状,并经过X线平片以及动力片、CT和MRI检查确认病变节段和诊断.本组患者接受单节段手术27例,双节段手术1例.手术方式均为全身麻醉下有限开窗减压、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术.手术前后对患者的VAS视觉疼痛评分和改良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进行评价,通过动力平片评价手术节段腰椎活动情况.随访时调查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8min,出血量180~310ml,平均210ml.无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d佩戴软腰围下地活动,术后7d出院.术后1、3、6、12、24和36个月门诊随访,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评价.本组发生并发症3例(9.3%).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5.2个月.平均VAS视觉疼痛评分由术前的8.1到术后的2.8,最后随访为2.6;Oswestry评分由术前的54.3到术后的21.8,最后随访为23.2.上述评价指标手术前后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别.随访中手术节段屈伸活动良好,活动度2°~6°,平均3.6°.未发现假体移位脱出现象.随访时本组患者对本次手术治疗满意度为89.3%(25/28).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Coflex动态稳定术,可以通过微小创伤手术,直接彻底解除神经压迫,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同时良好保留了手术节段腰椎的运动功能,随访结果表明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板间 动态稳定
  • 简介:慢性下腰痛是骨科常见病,其主要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称为"金标准"的腰椎融合术,但融合后的腰椎丧失了活动度,不能达到正常腰椎的功能,相邻节段退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34%[1]。而腰椎间盘置换术是将病变的椎间盘切除,代之以人工椎间盘,其突出的优点是术后能保留椎间活动度,短期随访显示能减少甚至消除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2]。人工椎间盘置换在去除引起下腰痛的椎间盘的同时,也保留和恢复了椎间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从理论上来说是更好的治疗方法。大量关于腰椎人工椎间盘的临床试验研究[3-6]和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实验[7-9]证实了人工椎间盘技术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脊柱 椎间盘退化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予仰卧位与俯卧位射波刀计划设计的肺体积受量,为降低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9例,分别采用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设计中肺体积受量的变化。结果仰卧位计划设计与俯卧位计划设计比较,机器跳数多14862~36337MU,肺V5高5.20~7.90Gy,肺V20高2.61~5.73Cy。脊髓体积剂量相差-2.21-2.67Gy,皮肤体积受量相差-3.93~7.85Gy,食管体积剂量相差0.28~6.39Gy。结论俯卧位计划设计比仰卧位计划设计能更好地保护肺组织,提高射线的利用率。

  • 标签: 肺肿瘤 仰卧位 俯卧位 计划设计 肺体积受量
  • 简介:探讨肺低剂量区体积剂量学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lunginjury,RILI)的关系。方法收集103例NSCLC放疗患者,通过放疗计划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获得全肺、患侧肺、健侧肺的剂量体积参数和平均肺受照射剂量(MLD),采用单因素分析各剂量学参数与≥2级RILI发生的相关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剂量学参数对RILI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2级RILI者27例,发生率为26.2%。≥2级RILI患者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的相对肺体积均高于<2级RIL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673、0.690、0.693、0.737,当双肺V5≥52.22%、双肺MLD≥1486.75cGy、患侧肺V5≥62.03%、健侧肺V5≥43.60%、患侧肺V10≥55.67%均可导致肺癌患者≥2级RILI发生率升高(P<0.001)。结论临床制定NSCLC患者根治性放疗计划时,不仅要限定V20、V30、MLD,还应注意低剂量区体积V5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 标签: 肺肿瘤 放射治疗 肺低剂量区体积 放射性肺损伤 预测指标
  • 简介:目的比较基于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的有限减压融合手术与传统长节段减压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确诊为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且符合本试验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分为有限减压融合组(A组)及广泛节段减压组(B组),A组:首先进行神经根封闭术,按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判定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责任节段,对责任节段进行选择性神经减压,常规行腰椎固定融合术;B组:按常规进行广泛神经椎管减压,按常规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术中术后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进行统计,在术后1、12、24个月随访时,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同时随访拍摄腰椎动态X线片及腰椎MRI,观察腰椎各节段退变情况。结果符合试验标准并获得随访的A组27例,B组29例。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显示:在手术时间[A组(128±32)min,B组(152±28)min]、术中失血量[A组(220±52)ml,B组(320±68)ml]、切口引流量[A组(330±55)ml,B组(480±82)ml]及引流管放置时间[A组(2.8±0.8)天,B组(4.4±1.2)天]方面,A组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两组JOA评分在术后2年随访时[A组(21.7±6.1)分,B组(22.9±5.7)分]均较术前[A组(10.6±2.7)分,B组(11.2±3.8)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ODI指数在术后2年[A组(21.3±7.2),B组(20.1±9.2)]随访时均较术前[A组(65.3±22.7),B组(71.1±18.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至1年时,两组手术满意率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腰部手术区相关不适抱怨比例(29例中有16例)明显高于A组(27例中有6例)(P<0.01)。两组术后X线片均未见退变明显加重,MRI观察到两组腰椎进�

  • 标签: 脊柱疾病 腰椎 脊柱融合术 神经根封闭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诱导肺损伤(RILI)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关系及两种放疗计划的差异。方法151例肺癌患者分别接受3D-CRT(n=90)和IMRT(n=61),均给予根治性放疗剂量,采用传统分割照射(1.8~2.0Gy/次,1次/天,5次/周),中位剂量60.0Gy。比较两组发生RILI的差异,并分析两组发生≥2级RILI与DVH参数的关系。结果3D-CRT组≥2级RILI发生率为17.8%,略低于IMRT组的24.6%;≥3级RILI发生率为8.9%,略高于IMRT组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3D-CRT组V20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780,P=0.030);IMRT组V5、V10、V13、V20和平均照射剂量均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575~6.286,P:0.003~0.045)。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RI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D-CRT和IMRT对肺癌患者≥2级RILI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但RILI的发生风险均与V20相关。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肺癌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up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