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予仰卧与俯卧射波刀计划设计的肺体积受量,为降低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胸椎棘突部转移肿瘤9例,分别采用仰卧计划设计与俯卧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设计中肺体积受量的变化。结果仰卧计划设计与俯卧计划设计比较,机器跳数多14862~36337MU,肺V5高5.20~7.90Gy,肺V20高2.61~5.73Cy。脊髓体积剂量相差-2.21-2.67Gy,皮肤体积受量相差-3.93~7.85Gy,食管体积剂量相差0.28~6.39Gy。结论俯卧计划设计比仰卧计划设计能更好地保护肺组织,提高射线的利用率。

  • 标签: 肺肿瘤 仰卧位 俯卧位 计划设计 肺体积受量
  • 简介:(接上期)睡不好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越发显现,由此引发的精神问题和其他疾病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悲观的认为“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21世纪的‘精神病时代’”,

  • 标签: 心得 药师 职业 青春 躯体疾病 精神问题
  • 简介:79岁的男性胰腺癌晚期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腹部疼痛,由于肿瘤包裹血管不能手术治疗,曾行射波刀治疗和单药口服S-1姑息化疗。后因患者病情恶化,出现了肺转移,门静脉瘤栓,大量腹水,梗阻性黄疸,上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症状。

  • 标签: 胰腺癌患者 晚期患者 身心护理 腹腔淋巴结转移 上消化道出血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乳腺外科精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女性患者例行体检,超声检查发现右侧乳腺有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断,行多排CT胸部平扫、乳腺3.0TMR平扫+增强检查,获得CT和MRIDICOM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进行立体三维模型重构,而后运用混合现实技术显示。结果基于CT、MRI影像学原始数据的高清混合现实显示技术能清晰显示乳腺解剖结构,标记肿瘤,明确诊断,使医患沟通简单、明了,手术路径清晰,在尽可能保全正常组织的同时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缩短。结论混合现实技术为代表的医学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与医学有机融合,为临床诊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地改变,降低了对经验与想象的依赖,为医生每一刀提供了三维精准数字化的科学依据,在乳腺外科精准手术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乳腺肿瘤 混合现实 精准手术
  • 简介:多年以前我在某个医院工作时,碰巧听到一医生告诉一妇女她患了乳腺癌。那位妇女不相信这个诊断,她发泄般地嚎啕大哭并且开始控制不住地浑身发抖。看着她我的心一阵阵发疼,忍不住地琢磨如果我自己得知这样的消息会是什么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护士 幸存 医院工作 妇女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弹性成像技术(ARFI)用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的68例患者(共99个结节),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行ARFI检查,观察并记录ARFI技术剪切波的速度(SWV)值,分析良性和恶性结节、病变结节同周边无病变组织间SWV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V值的截断值,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ARFI技术对诊断良、恶性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及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WV平均值分别为(2.68±0.51)m/s、(3.09±0.53)m/s和(2.42±0.22)m/s,恶性结节的SWV值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V值均高于周边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与周围组织的SWV比值分别为(1.108±0.205)、(1.277±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值诊断甲状腺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41%、74.14%、69.70%、63.41%和74.14%。SWV比值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54%、79.31%、69.70%、64.86%和72.58%。结论ARFI技术作为一项无创技术用于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良、恶性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初步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RFI)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CYP1B1基因rs1056836单核苷酸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25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160例体检的健康维吾尔族女性(对照组)CYP1B1基因rs1056836点多态性,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查询的方法收集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1056836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结果CYP1B1基因rs1056836点中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其在乳腺癌组和健康女性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2%、51.2%、5.6%和60.6%、34.4%、5.0%,两组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C、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8%、31.2%,对照组分别为77.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携带CC基因型维吾尔族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层分析显示初潮早、有肿瘤家族病史、未绝经妇女中携带CG、GG基因型者乳腺癌患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CYP1B1基因rs1056836点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其突变基因型增加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 标签: 乳腺癌 CYP1B1 维吾尔族 基因多态性
  • 简介:吉士俊,《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小儿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留校附属二院即现在盛京医院外科工作至今。曾任小儿外科主任,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连续三届担任小儿骨科学组组长;《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特约编委。

  • 标签: 儿科学Pediatrics 髋脱位Hip dislocation 下肢畸形 先天性Lower EXTREMITY deformities congenital
  • 简介:目的:构建miR-15a-5p和miR-16-5p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利用此载体分析并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3'-UTR区域的确切结合点,探讨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Pubmed和miRBase数据库分别寻找到CCND1基因3'-UTR区域碱基序列和miR-15a-5p、miR-16-5p的碱基序列。找出理论结合点后,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通过基因测序表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CCND1a/Ma和CCND1b/M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将上述载体应用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发现CCND1b组的荧光素酶表达强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3'-UTR区域存在结合点,其具体结合位置在CCND1b区。这在理论上意味着miR-15a-5p和miR-16-5p可以抑制CCND1基因的表达。

  • 标签: CCND1 miR-15a-5p miR-16-5p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对胃癌细胞NHE1蛋白表达及裸鼠成瘤的影响,探索胃癌基因治疗新方法。方法:构建NHE1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和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将NHE1反义基因转染至SGC-7901胃癌细胞中,通过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P法检测NHE1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观察双层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及转染前后生长曲线的变化。电镜水平比较观察转染与未转染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观察裸鼠成瘤能力的改变。结果: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成功地将NHE1反义基因转染至SGC-7901胃癌细胞中,转染NHE1反义基因的SGC-7901胃癌细胞NHE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体外生长增殖能力降低,透射电镜下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内质网扩张,核偏向一侧,极性增强,裸鼠成瘤能力下降。结论: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微粒能使SGC-7901胃癌细胞的NHE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裸鼠成瘤能力降低,NHE1蛋白在胃癌细胞生长中起重要作用,NHE1基因可能成为基因治疗胃癌的一个理想靶点。

  • 标签: NHE1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反义基因治疗 胃癌 氧化铁磁性纳米微粒
  • 简介:1.质量控制的必要性X-刀是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技术进行病变定位,用小野集束单次或多次大剂量照射颅内不能手术的病变。从早期的治疗脑静脉畸形(AVM)等良性病变扩展到治疗小体积的恶性肿瘤。由于它不开颅也能治疗颅内病变,因此,受广大患者和神经外科医生的青睐。X-刀治疗一般要经过病变定位、计划设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技术 X刀 质量控制
  • 简介:随着对盆腔解剖和直肠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能够保留肛门,保肛手术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直肠癌最常用的术式。高质量的手术需要同时在肿瘤学和功能学方面使患者受益,因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需兼顾肿瘤根治和肛门功能。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原则、安全的远切缘和环周切缘是保证肿瘤学效果的关键,能够有效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而保留更多的肛门括约肌以及术中对盆腔植物神经的保护则是改善术后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 肛门功能
  • 简介:背景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手术前给予醋酸乌利司他(ulipristalacetate)与醋酸亮丙瑞林等相比,其治疗疗效和副作用情况尚不清楚。方法研究者采用双盲非劣效性试验,将307例有瘟状的子宫肌瘤和子宫出血过多的患者随机分配入接受为期3个月每日口服醋酸乌利司他(剂量为5mg或10mg)的治疗组或者每月1次肌肉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剂量为3.75mg)的治疗组。主要研究目标为评估在第13周时子宫出血已控制的患者比例。

  • 标签: 醋酸亮丙瑞林 子宫肌瘤 出血过多 治疗疗效 非劣效性 肌肉注射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减轻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选取晚期肺癌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综合疼痛控制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控制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血压脉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脉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疼痛控制措施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晚期肺癌 疼痛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动物置入“全置入式人造排便控制装置”(简称控制装置)后控制粪便排泄的效果。方法采取类似于Miles手术方式,切除猪的直肠、肛管、肛门括约肌,将全置式人造排便装置置入猪的体内,将末段结肠与会阴部皮肤创口吻合,测试12头实验猪的术后排便控制效果。分别进行装置功能测试、控制装置的安装调控与更换试验。结果11头实验猪在术后2wk,1头猪在测试后3wk达到了理想排便控制效果,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控制装置能简捷有效地控制粪便的排泄:控制装置具有使用寿命长、对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

  • 标签: 全置入式人造排便控制装置 动物 手术方式 肿瘤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回输对脑膜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择期脑膜瘤手术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全麻诱导后30min内输入琥珀酰明胶15ml/kg。手术开始时用乌拉地尔行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65±5)mmHg,并用自体血液回收仪回收并回输术野出血。对照组除未行控制性降压外,其余操作均同观察组。两组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记录出血量、异体血输入量及手术时间,并分别于AHH前后、术毕测定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pH值、碱剩余值。结果观察组失血量[(837±245)ml]和自体血回输量[(405±123)ml]均低于对照组[(1197±295)ml]和[(593±247)ml](P<0.01)。两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在AHH后和术毕较AHH前降低(P<0.01),两组各时点pH值、碱剩余值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未输入异体血,对照组5例输入去白悬浮红细胞2U,5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ml。两组均未发生创面异常出血、肺水肿及心衰等并发症。结论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用于脑膜瘤手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配合自体血回输技术可减少输血反应。

  • 标签: 脑膜瘤 血液稀释 外科手术 降压 控制性 自体血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