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丙戊酸和莫三嗪单药治疗儿童失神癫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和视频脑电图(过度换气诱发实验阳性)确诊儿童失神癫癎,将患者进行随机开放对照分组研究。分别给予丙戊酸和莫三嗪单药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发作控制情况,脑电图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有48例入组,45例患者完成观察,其中丙戊酸治疗组23例,莫三嗪治疗组22例。丙戊酸组在服药12月时有17例实现无发作,其中15例脑电图无癎样放电。莫三嗪组在服药12个月时12例无发作(P〉0.05),其中6例脑电图无癎样放电(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和莫三嗪均为治疗儿童癫癎的安全有效药物;丙戊酸控制癎样放电可能优于莫三嗪。

  • 标签: 丙戊酸 拉莫三嗪 失神癫癎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的点穴按压手法配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抑制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膝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点穴按压梁丘、血海、委中3个穴位治疗膝反。疗程3个月,对患儿进行康复前后GMFM88项评分,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的点穴按压结合运动疗法控制膝反的效果优于单一的运动疗法。

  • 标签: 脑性瘫痪 运动疗法 穴位疗法 膝反张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支气管镜治疗心胸外科患儿术后肺不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手术后发生肺不患儿30例,予以施行支气管镜检查,探究其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后确认检查痊愈18例(56.0%),好转11例(36.7%),未愈1例(3.3%),治疗总有效率达96.7%,且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支气管镜治疗心胸外科患儿术后肺不,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肺不张 心胸外科 支气管镜 儿童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生儿腹壁缺损双重减缝合的方法.方法距创缘1.0cm和2.0cm处分别套胶管U字缝合2-3针,即形成内外两层,外侧比内侧稍紧,5d后拆除外侧缝合线,10d后拆除内侧缝合线.结果3例患儿刀口均一期愈合.结论此方法减少了皮肤压迫坏死的机会,临床可行.

  • 标签: 腹肌 畸形 缝合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综合征患儿的睡眠结构,睡眠中痢性放电及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的情况;比较ADHD各亚型问睡眠结构的差异。方法利用多导睡眠监护仪对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科门诊就诊的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58例ADHD患儿及30名正常儿童进行整夜睡眠结构监测。结果ADHD组58例,其中4例睡眠监测未完成,实际完成54例。ADHD组中混合型(ADHD—C)31例(57.4%,31/54),注意缺陷型(ADHD-I)15例(27.8%,15/54),多动/冲动型(ADHD.H)8例(14.8%,8/54)。①与对照组比较,ADHD组快速动眼期(REM)潜伏期短、睡眠潜伏期延长和睡眠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DHD-C患儿睡眠Ⅱ期百分比较ADHD-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DHD组PLMS发生率为37.0%(20/54),对照组PLMS发生率为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DHD组和对照组EEG未见痢性放电。结论①ADHD患儿存在REM睡眠结构的改变、入睡困难及睡眠效率降低;②睡眠Ⅱ期百分比的增多可使ADHD-C较ADHD-I有更多和更重的症状;③ADHD患儿睡眠过程中PLMS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LMS也是导致ADHD患儿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