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找个好男人对女人来说比找个好工作还要重要,就算在21世纪的今天,这句话依然通用。什么是好男人?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把它塑造成高富帅的形象,但是在出轨如吃饭的今天,穷男人也许更加安全经济上进。

  • 标签: 妇幼保健 妇幼卫生 婴幼儿保健 妇女保健 个人卫生
  • 简介: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也被称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统计表明75%以上的女性在一生中会至少患一次此类疾病,而且有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笔者结合临床对中国知网(CNKI)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综述如下。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拟建立白假酵母菌对环吡酮胺的耐药模型。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的环吡酮胺体外诱导妇产科门诊外因阴道假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的白假酵母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3方案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方法对试验中0.03、0.06、0.125、0.25、0.5、1、2、4和8μg/ml各不同药物诱导浓度下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用环吡酮胺诱导白假酵母菌20代,菌株对环吡酮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0.5μg/ml。结论采用环吡酮胺浓度梯度递增方法,在20代诱导中不能使白色假酵母菌株对其产生耐药。

  • 标签: 白假丝酵母菌 体外诱导 环吡酮胺
  • 简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recurrentvulvovaginalcandidiasis,RVVC)比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VVC)少见,但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多数患者复发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成熟治疗方案,其反复发作是治疗的难点。因此对RVVC的发病特点和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深入了解RVVC的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超滑泥鳅导疏通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安阳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6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32例采用宫腔镜下超滑泥鳅导疏通术联合穴位注射纳入A组,32例服用丹黄祛瘀胶囊和消炎复通丸结合经期穴位注射等中医治疗纳入B组,32例仅采用宫腔镜下超滑泥鳅导疏通术纳入C组,对比分析3组在治疗过程中通液次数和治疗1年内的妊娠率。结果A组治疗过程中通液次数[(1.94±0.45)次]明显少于B、C组[(3.63±0.24)次、(2.40±0.34)次](P〈0.05),A组妊娠率为93.94%,明显高于B、C组(78.79%、81.25%)(P〈0.05)。结论宫腔镜下超滑泥鳅导疏通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切实可行,疗效较好。

  • 标签: 宫腔镜 穴位疗法 输卵管疏通 不孕症
  • 简介:随着影像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乳腺病灶通过影像立体定位下予以旋切或活检;新的诊疗策略有使更多的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保留乳房、腋窝的手术,这些情况下金属标志物的使用将有助于靶病灶的影像随访和鉴别、手术或病理取材的定位等。本文首选对金属标志物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文献整理和综述,并对当前临床实践中金属标志物放置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影像引导下良性靶病灶的精确定位、追踪及后续手术,有助于新辅助治疗患者原发灶和/或淋巴结病灶的疗效评估、手术定位及病理检查准确性。

  • 标签: 乳腺疾病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大样本调查显示每天大约有1600名美国公民死于癌症,而乳腺癌是继肺癌之后女性死亡的第二号杀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并渐趋年轻化。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连续过程。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MT1-MMP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作为统计分析的工具,MT1-MMP表达与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和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CoxRegression。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T1-MM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3%,表达强度在不同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P〈0.050),在不同大小肿瘤间及在ER、PR和HER-2不同表达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1-MMP阴性患者与弱至中度阳性或强阳性患者间的无病生存期比较,MT1-MMP(-)为65.0%,MT1-MMP(+-++)为27.1%,MT1-MMP(+++)为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不同MT1-M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患者的7年生存率也明显不同,MT1-MMP(-)为77.5%,MT1-MMP(+-++)为60.4%,MT1-MMP(+++)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根据不同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层分析发现,MT1-MMP蛋白不同表达强度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根据不同肿瘤大小的分层分析发现,不同MT1-MMP表达强度的T2期和T4期患者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0),但T1和T3期患者预后没有差别。多因素分析显示MT1-MMP是有意义的预后因子,MT1-MMP强阳性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倍,弱到中度阳性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3倍。结论MT1-MMP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有关,MT1-MMP是乳腺癌的预后因子。

  • 标签: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乳腺肿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胎盘及脐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1)及其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1,TIMP-1)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产科收治的86例HDCP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18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胎盘中MMP-1、TIMP-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脐血血清中MMP-1、TIMP-1的表达。结果胎盘中MMP-1在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77.8%、66.7%、23.1%;4组脐血血清中MMP-1的表达分别为(294.33±11.53)pg/mL、(247.78±20.32)pg/mL、(177.67±12.63)pg/mL、(124.68±15.41)pg/mL,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胎盘和脐血血清中TIMP-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与HDCP的发生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盘 脐血血清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子痫前期的患者10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的患者5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9例,同时纳入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ting、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3组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查患者血清及尿液中VEGF、MMP-9的水平。结果轻、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胎盘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及尿液中VEGF、MMP-9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MMP-9参与了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且与病情的发生及轻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子痫前期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