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子痫前期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并发症。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清,研究显示母胎免疫耐受不全是子痫前期发病重要机制,孕激素是维持妊娠重要激素,有免疫调节、抗炎作用,提示孕激素对子痫前期可能有保护作用。本文介绍了孕激素与子痫前期相关研究进展,希望对临床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孕激素 子痫前期 发病机制 防治
  • 简介:精神和情绪对于肿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压抑、沮丧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递质分泌失调,尤其是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过多儿茶酚胺类激素除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外,还能导致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许多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之首恶性肿瘤,尽管预后相对较好,但一部分患者最终还是因复发、转移而危及生命。乳腺癌患者术后由于担心肿瘤复发,往往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变化,这些不良情绪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紊乱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

  • 标签: 肾上腺素受体 乳腺癌患者 癌相关性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不良情绪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140万妇女患乳腺癌,约有50万患者死于该病.近年来,我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研究冷冻联合DC-CIK(dendriticcell-cytokine-inducedkiller)免疫疗法治疗转移乳腺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120例转移乳腺癌患者(共计222个转移灶)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29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化疗(冷冻联合化疗组),27例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冷冻治疗组),29例患者接受化疗(化疗组)。在27例仅接受冷冻治疗患者中,有18例患者接受单次冷冻治疗,9例患者接受多次冷冻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总生存期以诊断为转移乳腺癌时开始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Friedman检验比较患者一般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各组患者总生存期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中位生存期为83(69.5~113.0)个月,冷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8(30.0~64.0)个月,冷冻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3(30.5~53.0)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7(18.0~41.0)个月,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P=0.000);其中,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冷冻联合化疗组、冷冻治疗组和化疗组(χ2=27.58,P=0.000;χ2=27.76,P=0.000;χ2=74.21,P=0.000)。在冷冻治疗组中,多次冷冻组与单次冷冻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37.0~67.0)个月和35(28.0~48.5)个月,多次冷冻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单次冷冻组(χ2=6.25,P=0.012)。各组乳腺癌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冷冻联合免疫疗法能显著延长无法手术转移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

  • 标签: 冷冻外科手术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免疫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 简介:目的调查近10年来上海市异位妊娠发病率变化情况,并对异位妊娠与避孕方法使用相关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02年、2007年2012年住院异位妊娠数、妊娠总数妇科住院总例数,了解异位妊娠发病率变化情况。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80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700例宫内早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调查妊娠前使用避孕方法,分析异位妊娠与避孕方法使用相关。结果2002、2007、2012年异位妊娠发病率分别为2.4%、3.5%、4.4%,呈升高趋势(P〈0.05)。观察组有47.2%(255/540)患者避孕失败,低于对照组90.3%(380/421)(P〈0.05)。避孕失败患者中,观察组带器妊娠占18.8%(48/255),服用紧急避孕药占37.6%(96/255),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22/380)、32.4%(123/380)](P〈0.05)。结论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增加。对生育期女性加强避孕宣教,掌握正确避孕方法,将减少异位妊娠发生,保护生育期妇女生殖健康。

  • 标签: 异位妊娠 避孕方法 相关性
  • 简介: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肿瘤细胞细胞,与肿瘤进展、耐药、复发、转移关系密切。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细胞中比例一般不到5%,却可能是癌症演进关键细胞。直到2003年,人类乳腺癌干细胞才被发现和鉴定,这是进入21世纪后,乳腺癌基础研究领域最重要发现之一。

  • 标签: 乳腺癌干细胞 干细胞标志 信号调控 靶向治疗
  • 简介:超声(US)一直是胎儿畸形首选检查方法,因为US无损伤、检查费用低、仪器普遍,并能实时成像。但是,US有其局限性,当羊水过少时,US显示胎儿结构受限,尤其是羊水过少时常合并双肺发育不良,US往往无法准确量化评价。此时,当羊水过少时,需要一种影像学方法来替代US完成胎儿结构相关异常产前评价。本文就羊水过少病因、羊水过少合并肺发育不良可能机制、磁共振成像(MRI)对羊水过少相关异常尤其是肺发育不良诊断价值以及羊水过少胎儿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胎儿 羊水过少 先天畸形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碎片与精液各参数相关,研究精子DNA完整在评估男性生育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生殖中心男科不育患者265例,采集精液标本,通过计算机辅助行常规精液分析,采用瑞-吉染色镜检观察精子形态通过精子染色体扩散试验(SCD法)行精子DNA碎片率检测,对精子DNA碎片率与年龄、精液各参数(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正常精子形态)进行分组比较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精子DNA碎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fragmentationindex,DFI)、精子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精子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精子DNA碎片存在正相关关系,前向运动精子率、正常形态精子率均与精子DNA碎片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年龄是影响精子DNA损伤因素,精子DNA损伤可能是导致精子活力和正常形态精子影响因素。

  • 标签: 男性不育 年龄 精液参数 精子DFI 精子DNA损伤
  • 简介:目的:了解来院就诊患者细菌阴道病情况。方法: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霉菌、滴虫,细菌阴道病(BV)快速检测卡判断细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1500例妇科就诊患者中细菌阴道病(BV)阳性占42.3%,霉菌阳性占12.6%,滴虫阳性占2.6%。结论:细菌导致阴道炎症在阴道炎中占主要比例,高于霉菌和滴虫。利用细菌阴道病联合检测卡可以快速做出诊断,并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妇科患者 涂片GV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脊髓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引起肌无力和肌萎缩临床症状一组疾病。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1,2]报道。活产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是第二常见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仅次于囊性纤维化。文献显示,中国南方SMA致病基因SMN1携带者率为1/35~1/80[3],与国外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MUSCULAR 肌无力 文献显示 携带者 产前诊断
  • 简介: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常见良性肿瘤。随着女性生育年龄推迟,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患者逐渐增多。文献资料显示,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大小变化与孕期呈现非线性相关。产褥期间子宫肌瘤可明显减小至孕前状态。孕前子宫肌瘤大小、BMI、产次、年龄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大小变化,而哺乳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对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大小变化无影响。雌激素、孕激素、β-hCG在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大小变化中均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妊娠 变化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双胎胎儿畸形分类各类畸形比例,初步探讨双胎中各类畸形相关因素。方法对双胎合并胎儿畸形病例,按畸形累及系统、畸形胎儿个数、畸形严重程度孕妇年龄分组,分析各组畸形比例,并分析各类畸形与绒毛膜性质、受孕方式妊娠年龄关系。结果267例双胎合并畸形胎儿中,按畸形系统分组,比例依次为:心血管畸形(27.3%)、神经系统畸形(20.6%)、骨骼肢体畸形(15.7%)、泌尿系统畸形(13.1%)、水肿胎(12.0%)、颜面体表畸形(11.6%)、前腹壁畸形(8.2%)、消化系统畸形(6.0%)呼吸系统畸形(5.6%)。非致死性畸形155例、致死性畸形112例,双胎之一畸形225例(84.3%)、两胎畸形42例(15.7),双胎非特有畸形244例(91.4%)、双胎特有畸形23例(8.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绒毛膜双胎畸形相比,双绒毛膜双胎畸形中泌尿系统畸形比例显著增加(P=0.007);与自然受孕双胎畸形相比,辅助生育后双胎畸形中无脑儿比例显著增加(P=0.006)。结论双胎畸形中以心血管畸形比例最大,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骨骼肢体畸形位于第三;双胎之一畸形比两胎畸形常见;单发畸形比多发畸形常见;双胎非特有畸形比双胎特有畸形常见。

  • 标签: 双胎 胎儿 畸形 绒毛膜性质
  • 简介: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DLL4、MVD在卵巢正常组织、上皮良性肿瘤组织、上皮性交界肿瘤组织、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相关,为上皮卵巢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卵巢正常组织、30例上皮良性肿瘤组织、30例上皮性交界肿瘤组织、30例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DLL4、MVD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相关。结果1DLL4表达阳性率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高于交界肿瘤组织、良性肿瘤组织、卵巢正常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VD表达情况: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交界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卵巢正常组织良性肿瘤组织(P〈0.01);2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DLL4与MVD呈正相关(rs=0.522,P〈0.01)。结论推测DLL4通过增加肿瘤血管密度,参与上皮卵巢癌发展。

  • 标签: 卵巢癌 Delta样配体4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与卵巢上皮癌患者临床疗效预后相关。方法采用全血细胞自动检测分析检测98例卵巢上皮癌(卵巢癌组)、52例卵巢交界肿瘤、70例卵巢良性肿瘤、7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外周血PLT,分析PLT增多与卵巢上皮临床疗效、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相关。结果卵巢癌组伴有血小板计数增多(PLT≥400×10~9/L)者占37.76%(37/98),卵巢癌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274.35±63.42)×10~9/L]显著高于交界肿瘤组[(215.23±58.55)×10~9/L]、良性肿瘤组[(195.46±45.43)×10~9/L]和对照组[(189.22±38.42)×10~9/L,P〈0.05]。卵巢癌未控组血小板增多发生率72.2%(13/18)高于缓解组33.8%(2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血小板增多组与非血小板增多组FIGO分期、术后残留灶大小、腹水细胞学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作为一种简单、经济指标,可有效预测卵巢上皮癌患者临床疗效,并对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卵巢上皮性癌 疗效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子痫前期与正常孕妇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子痫前期发病中代谢高危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至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116例单胎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组,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2配对,选择同期无合并症并发症正常孕妇232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体质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前BMI分别为(25.11±4.04)kg/m2和(21.28±2.42)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入组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9.29±14.02)mmHg和(100.68±11.32)mmHg,对照组分别为(109.29±10.34)mmHg和(68.81±7.06)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TG和ApoB分别为(4.40±1.93)mmol/L和(1.17±0.28)g/L,对照组分别为(3.34±0.93)mmol/L和(1.01±0.21)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FPG、HDL-C和LDL-C、ApoA1分别为(4.15±1.62)mmol/L、(1.81±0.43)mmol/L、(3.15±1.01)mmol/L和(2.39±0.50)g/L,对照组分别为(3.95±1.13)mmol/L、(1.88±0.46)mmol/L、(2.96±0.84)mmol/L和(2.45±0.47)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孕前BMI≥25kg/m2者占51.72%(60/116),高血糖占17.24%(20/116),对照组分别为6.47%(15/232)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和TG与子痫前期发生OR值分别为2.046(95%CI:1.214~3.450,P〈0.01)和1.717(95%CI:0.795~3.706,P〉0.05)。结论孕前BMI是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子痫前期患者中TG水平升高,而HDL-C浓度与正常孕妇无差异。

  • 标签: 子痫前期 代谢综合征 体质指数 甘油三酯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脑动脉硬化与帕金森综合症临床相关。方法:病例选取为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62例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或卒中病史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存在有脑动脉硬化帕金森综合症28例患者为观察组,无脑动脉硬化帕金森病34例患者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年龄偏大,表现以四肢强直为主,常伴随假性延髓麻痹和尿失禁现象,部分患者存在智能障碍,危险因素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帕金森综合征病因、病机以及临床特征与帕金森病都有着明显差异,应当加以区分。

  • 标签: 帕金森综合症 帕金森病 脑动脉硬化
  • 简介:<正>小儿脑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障碍主要疾病之一,诊断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引起脑瘫痪脑损伤为非进行;②引起运动障碍病变部位在脑部;③症状在婴儿期出现;④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⑤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中枢运动障碍正常小儿暂时运动发育迟缓[1]。小儿脑瘫痪在临床上最早是由WilliamJohnLittle提出

  • 标签: 脑瘫患儿 脑损伤 新生儿窒息 小儿脑瘫 早产儿 新生儿败血症
  • 简介:X-染色体连锁智力障碍(XLMR)是一类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突变引起先天性智力障碍,所涉及先天性智力障碍约占所有先天性智力障碍25%。迄今已发现XLMR相关基因90个,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标签: X-染色体 先天性智力障碍 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上皮卵巢癌复发特征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2002年8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收治171例上皮卵巢癌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61例复发病例进行比较.结果171例上皮卵巢癌中,61例复发,总复发率35.7%.有乳腺癌及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症患者复发率为45.5%,有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复发率为100%;Ⅰ、Ⅱ期复发率15.2%,Ⅲ、Ⅳ期复发率48.5%(P<0.05);低分化者复发率47.2%,中高分化者复发率21.1%(P<0.05);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者,在残留灶>2cm者22例中,22例全部复发,复发率54.5%,残留灶≤2cm或肉眼无残留者复发率32.9%(P<0.05);合并盆腔淋巴结剔除术者复发率为36.6%,未行淋巴结剔除术者复发率为39.7%(P>0.05);完成化疗计划者复发率29.6%,未完成化疗计划者复发率49.1%(P<0.05).肿瘤复发与年龄、孕产次、避孕方式、病理类型、腹水情况、原发灶部位均无关.61例复发患者中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结合化疗综合治疗者占39.3%,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较未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上皮卵巢癌复发多在治疗后3年之内,最常见复发转移部位为盆腹腔和肺,复发与合并有乳腺癌妇科其他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临床期别、组织分化、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灶大小术后规范化疗有关.复发患者应进行以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综合治疗.

  • 标签: 复发 上皮性卵巢癌 相关因素 治疗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