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维生素D作为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重要激素,对机体骨与矿物质盐代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raves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偏低,这可能预示着Graves病患者机体内将出现一系列骨代谢紊乱发生,测量Graves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有助于Graves病相关骨质疏松治疗和预防.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Graves病发生发展,而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Graves病预防和治疗.本文将对维生素D与Graves病相关及其可能存在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 GRAVES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骨质疏松
  • 简介:眩晕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颈眩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目前,其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体液以及血管本身病变有关,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亦持此观点拉。治疗包括药物、中医、理疗、外科手术,但疗效都不肯定。

  • 标签: 颈椎 脊柱疾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综述文献
  • 简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骨强度降低而脆性增加为特征退行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慢性退行关节炎,其主要病变为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OP和OA都是与人体衰老密切联系退行性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国外30多年前就开始注意两者之间关系,发现OP和OA很少同时存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OA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机会较少.因此一些作者提出OA患者骨密度普遍高于无骨关节炎对照组,并随OA程度加重骨密度有增高趋势.国内有少数相关研究报道,但对上述观点意见并不统一.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继发性骨质增生 退行性关节炎 流行病学调查 中老年人
  • 简介:由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上海市脊柱外科中心主办“2006年脊柱肿瘤外科相关治疗进展高级研讨班”将于2006年12月1日~3日在上海举办,诚邀您积极参与。

  • 标签: 脊柱外科 肿瘤外科 治疗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市
  • 简介:目的在回顾手术治疗退行脊柱侧凸进展基础上,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退行脊柱侧凸矫治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2年7月,本院骨科连续治疗32例退行脊柱侧凸患者,其中7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后外侧植骨融合;16例行后路椎管减压、PLIF椎体间支撑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9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板截骨短缩、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出现症状对侧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后凸.术前、术后18个月随访时进行Oswestry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和18个月随访时ODS评分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充分减压前提下,椎弓根螺钉三维矫正技术对退行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适当前路松解和椎体间支撑植骨有利于矢状面畸形改善,减少神经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退行性 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矫形 随访 术后
  • 简介:脂代谢紊乱和骨质疏松症均是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现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骨质疏松,研究二者相关,对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骨代谢包括骨生成和骨吸收,血脂则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几个方面,研究脂代谢与骨代谢之间关系,涉及到多种血脂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关系,关于二者相互影响分子机理目前有了一定研究成果,本文就二者相关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脂代谢 骨代谢 血脂 骨质疏松 WNT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沈阳市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和体成分变化特点两者之间相关,明确影响骨强度指数主要因素。方法2017年4月选取沈阳汉族医学生1949例(男生721例,女生1228例),年龄19-21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学生右足跟骨骨强度体成分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研究骨强度指数与体成分各指标之间关系。结果沈阳汉族医学生男、女生骨强度指数均在19岁时最高,之后20岁和21岁时骨强度指数均降低,且只有女生差异显著(P〈0.01);男生各年龄组骨强度指数值均大于女生(P〈0.01)。汉族男生各年龄组脂肪含量、体脂率水肿系数均显著低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除了19岁年龄组中腰臀围比,男生各年龄段体重、总水分、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骨质、蛋白质、肌肉量、瘦体重、骨骼肌含量基础代谢指标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或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与BMI和骨骼肌含量正相关(P〈0.01),与脂肪含量负相关(P=0.000)。结论沈阳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在20岁和21岁时显著下降,女生骨强度指数下降情况较为严重,是骨质疏松重点防护对象;BMI和骨骼肌含量是预防骨质疏松保护因素,而脂肪含量是引发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强度指数 体成分 汉族 医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髁间角以及胫骨平台倾角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ACL损伤患者(病例组)与ACL完整患者(对照组)各34例。于MRI图像上测量两组患者股骨髁间角(femoralintercondylarangle,FIA)、内侧胫骨平台倾角(medialtibialplateauslope,MTPS)以及外侧胫骨平台倾角(lateraltibialplateauslope,LTPS),比较不同性别病例组与对照组测量结果,Logist回归分析确定各解剖因素与ACL损伤相关。结果男性与女性平均FIA、MTPS、LT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IA显著小于对照组(P=0.021),病例组MTP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病例组LTP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4)。FIA、LTPS与ACL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采用合并概率Logist回归模型计算出AUC=0.764。结论股骨髁间角和外侧胫骨平台倾角是ACL损伤危险因素,联合二者可更准确预测ACL损伤。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股骨髁间角 胫骨平台 Blumensaat线 MRI图像
  • 简介:目的了解QDR-4500A型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活体大鼠精密和探测去卵巢后大鼠骨丢失能力.方法测量15只体重为202~311gSD大鼠全身、股骨腰椎骨密度(BMD),每只大鼠测量3次,可得变异系数(CV),15只大鼠CV平均值为该指标的批内CV.结果①全身、股骨、腰椎BMD批内CV分别为0.71%、2.02%和2.44%,全身BMD批内CV显著低于股骨和腰椎(P<0.05);②全身BMD批间CV为0.99%,股骨整体为2.8l%,腰椎总体(L3~L6)为3.42%;③术后4周去卵巢组全身、股骨、腰椎BM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变化,而股骨远侧干骺端BMD低于假手术组(P<0.05);④去卵巢后14周腰椎总体(L4~L6)BMD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QDR-4500A型DXA测量大鼠全身、股骨和腰椎BMD有较好精密,全身优于局部骨骼;其精密性能满足检出去卵巢后骨丢失.

  • 标签: 双能X射线吸收法 骨丢失 去卵巢大鼠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相关。方法选择109例年龄≥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纳入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前后位总体股骨总体骨密度(BMD),根据T≤-2.5,-2.5〈T≤-1.0,T〉-1.0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症组、骨量低下组、正常组;评价各组间tHcy差异,tHcy与两部位BMD相关。结果①腰椎前后位总体股骨总体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正常组之间tHcy差异均无显著(P〉0.05)。②tHcy与两部位BMD均无直线相关(r=0.27,P=0.778;r=-0.086,P=0.374)。结论tHcy与两部位BMD无直线相关,tHcy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间关系可能独立于BMD和其他潜在骨折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骨密度 老年男性 相关性
  • 简介:椎间盘源下腰痛是引起慢性下腰痛主要原因,它是由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变化引起腰痛,椎间盘外部结构是正常。对于大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方法,对于慢性失能椎间盘源下腰痛,通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考虑外科治疗。微创治疗是简单有效治疗手段。本文对其概念、分型、发病机制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椎间盘 腰痛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作为特殊类型极外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lumbardischerniation,FLLDH)临床表现独特性及其病因、发病危险因素致病机理,进一步总结提高对该疾病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10年PLLDH病例资料58例,通过归纳分析该病症状特点原因,评价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手术效果,总结致病相关因素防治策略。结果FLLDH主要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具有根性症状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低、病史短特点,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结论FLLDH做为一种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早期预防,MRI技术有助提高确诊率,经侧后路植骨融合患者手术后腰椎失稳、腰部疼痛情况明显少于单纯髓核摘除减压,2种手术均是快速缓解下肢根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良好选择。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危险因素 临床方案
  • 简介: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逐渐开展,并发脑脊液漏也时常出现,文献报道脊柱外科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发生率为0.6%~7.4%,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31%~9.37%。处理不当往往形成脑脊膜假性囊肿,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化脓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硬膜下积液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痛风一词起源于拉丁文(gutta)意为“一滴”侵害衰弱关节恶性体液。痛风是由于遗传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一组疾病,它是由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所致一种或多种病变临床综合征。痛风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反复发作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导致骨关节病变和骨关节活动障碍与畸形,

  • 标签: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排泄减少 骨关节病变 治疗 嘌呤代谢紊乱 关节活动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南京市部分老年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相关。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方法采用美国ALARAINC公司数字化X线骨密度仪,对2009年3月-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422例中老年人群非惯用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指骨BMD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探讨BMD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相关。并对BMD异常人群填写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骨质减少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女性比男性在同年龄阶段发生骨质减少几率高。骨质减少与BMI增高不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骨质减少与年龄、性别有关,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低钙饮食不健康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主要危险因素。建议老年人应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和推迟老年骨质疏松发生。

  • 标签: 骨密度 老年人 骨质疏松
  • 简介:化脓脊柱炎,又称脊柱化脓骨髓炎,占所有骨髓炎4%,包括椎骨骨髓炎、椎间盘炎和硬膜外脓肿。该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但近年有文献报道老年人或者免疫系统受损伤者也容易发生。化脓脊柱炎发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且不具有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一旦误诊漏诊,容易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受损、瘫痪,甚至死亡。因此早期确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化脓脊柱炎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笔者就化脓脊柱炎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脊柱炎 化脓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BMD)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73例G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组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并同时检测其甲状腺激素(FT3、FT4)、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Ⅰcollagencross-linkedtelopeptide,ICT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水平。结果GD患者B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CTP、PICP浓度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腰椎和股骨近端各测量部位骨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与ICTP,PIC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ICTP,PICP水平与骨密度不相关。血清ICTP浓度与PICP呈正相关。结论GD患者骨密度减低,骨转换增强,骨代谢紊乱,与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定量检测ICTP,PICP水平对于甲亢代谢骨病有重要价值。

  • 标签: GRAVES病 骨密度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
  • 简介: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thritis,RA)患者肩关节病变发生情况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38例RA患者合并肩关节病变临床资料作为试验组,同期收治38例无肩关节病变RA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常规调查资料、B超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经超声检查显示51侧肩关节发生病变,包括骨质侵蚀10侧、肌腱炎7侧、关节积液11侧、滑膜增生13侧、肩袖病变10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ACCP)、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肩关节病变发生与中重度体力劳动、肩部过度运动、炎症、外伤史、类风湿因子、ACCP、CRP、ESR因素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RA患者肩关节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中重度体力劳动、肩部过度运动、炎症、外伤史以及RF-IgA、RF-IgM、ACCP、CRP、ESR水平升高等.结论了解RA患者肩关节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对早期防治肩关节病变,避免病变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风湿性关节炎 肩关节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均证实维生素D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程度,从而具有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维生素D作用通过维生素D受体来实现,现已知维生素D受体基因存在变异,而这些变异可能影响维生素D作用。本文拟就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变异与动脉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增大,骨密度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诱因。

  • 标签: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