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可能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对其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及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上,乳腺癌动物模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对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理,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提高治疗效果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在抗癌药物的药理研究中更为重要。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首先应与人体内肿瘤病理生理过程相似,还要便于制作、观察及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监测和优选,目前关于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乳腺癌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早期干预提供线索。方法在门诊患者和正常体检的妇女中,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选取35~60岁乳腺癌病例284例,以1:2成组配对原则在相应年龄段内选取非乳腺癌妇女673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数据时,首先将数据按绝经前后分层;以是否为乳腺癌患者为结果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分别通过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用判别分析法分别对绝经前、后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判别。结果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服用避孕药史、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无乳腺组织活检史、很少参加运动等。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4.314+1.333服用避孕药+1.167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0.404有不良情绪+0.613有不良事件+0.754劳动强度大-0.716有乳腺组织活检史-0.839经常运动)]}。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x^2=165.83,P=0.000),并且其预测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4.2%,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8.4%。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文化程度低、情绪调节能力差等。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1.211+2.269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1.617文化程度高-0.635情绪调节能力强)]}。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x^2=116.32,P=0.000),并且其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8.9%,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5.2%。结论绝经前、后妇女患乳腺癌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发生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不�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绝经前 绝经后 判别分析
  • 简介:<正>文章发表在2014年3月的《TheAmericanJournalofObstetrics&Gynecology》杂志上。作者通过对大样本人群研究显示,接近1/4的死胎与孕妇肥胖有关,并且随诊孕龄和肥胖程度的增加,这种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升高。为了确定孕妇肥胖是否与死胎有关,RuofanYao教授及其同事等分析了德克萨斯州2006~2011年和华盛顿州2003~2011年人口记录数据库

  • 标签: 孕妇 死胎 肥胖程度 风险 人群研究 数据库
  • 简介:胃缩小手术可以通过减小胃的体积,进而吲氏进食量等,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瘦身的目的。通常,手术者的多余体重会在术后一年内减掉70%到80%。但这种手术可能引起伤口发炎、出现可危及生命的血凝块现象。手术中胃部的缝合处也有可能发展成漏洞并引起并发症。

  • 标签: 手术风险 并发症 减肥 发炎 手术者 胃部
  • 简介:乳腺癌的风险评估模型是建立在不同国家和学术组织的研究基础上的,所以适用的人群不同,侧重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资料也各有不同。随着对乳腺癌患病危险因素研究的深入,纳入更多相关因素如乳腺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等,有可能提高现有模型的预测能力。现有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方面的指南如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美国癌症学会(ACS)、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国家健康和保健研究所(NICE),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划分出高危人群和一般风险人群,所有人群都应该进行生活方式方面的预防,高危人群可以进行药物预防,非常高危者还可以考虑预防性乳房切除。

  • 标签: 乳腺肿瘤 风险调节 流行病学 预防卫生服务
  • 简介:DCIS作为一种异质性病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传统的以病变细胞形态、结构、分级以及是否坏死存在的分型方法不能准确区分DCIS的亚型,不能对其治疗方式或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与预测,难以满足精准治疗的要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致力于在基因组学层面对DCIS进行深入的认识与分型,并建立完善的DCIS预后预测的基因模型。笔者简单介绍了与DCIS相关的基因检测,如乳腺癌高通量基因检测(Mammaprint)、OncotypeDX21基因检测、Prosigna等,着重分析了DCIS12基因模型的建立过程、评分方法、对DCIS预后的风险评估及其对DCIS精准治疗的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原位 基因表达 预后 预测
  • 简介:目的了解妊娠期阴道pH值及微生态状况,探讨妊娠期进行阴道菌群微生态学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产前门诊常规孕检孕妇98例,其中早孕期29例、中孕期35例、晚孕期34例及同龄非孕期正常体检妇女3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测定pH值,并革兰染色涂片后进行阴道微生态学评价。结果妊娠期阴道pH值为(3.88±0.20),较非孕期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V、VVC的患病率及菌群异常的发生率比非孕期增高。无症状体征孕妇中,仍有36.70%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结论妊娠期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表现为pH值降低,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

  • 标签: 妊娠期 阴道微生态
  • 简介:乳腺癌的预防仍然是世界难题。以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基因分析为基础的个体乳腺癌危险评估模型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危险评估模型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复查监控,以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对特定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降低乳腺癌发病率;通过改变危险因素参数而降低发病率。1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研究概况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是一种统计学工具,用来预测带有特定危险因素的妇女未来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发病风险
  • 简介:目的:对医院外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患者、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等。结果提高医院外科护理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严抓护理人员的医护知识以及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结论医院外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科学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外科护理的安全性,确保了外科护理整个过程当中护理方案的全面实施,使外科护理的管理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制度化,从实质上为患者提供放心、安全、便利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 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妇产科中的护理风险类型及原因,总结相应的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妇产科护理中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统计护理风险类型,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相应对策。结果: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39例,以错注、漏注、多注、接错液体的发生率最高;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包括人员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繁琐,护理风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加强护理管理,针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风险 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局部复发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使用SPSS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各种临床风险因素与局部复发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本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7—83岁(中位年龄41岁),良性40例,交界性24例,恶性2例。局部复发15例,其中12例复发发生于区段切除术。在不同手术方式、不同组织学等级的叶状肿瘤患者之间,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为保护因素(RR=0.151),扩大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者的复发风险较区段切除术者下降至66/1000和53/1000;组织学等级为危险因素(RR=5.803),恶性和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分别为良性肿瘤者的12.26倍和4.37倍。结论恶性程度高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影响预后。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选择切除范围扩大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对恶性程度高的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经外周穿刺王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王管技术,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CKD)的血液透析病人,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本文就重点对血透病冬的感染风险和护理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 护理
  • 简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流程,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程序。避免静脉输液给病患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尽量杜绝输液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规避风险 护理程序 护患沟通
  • 简介:目的探讨顺铂(DDP)对宫颈癌淋巴转移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只裸鼠建立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顺铂组各7只,对照组裸鼠腹腔注射PBS缓冲液,顺铂组裸鼠腹腔注射顺铂。观察裸鼠淋巴转移情况,采用病理学方法认证淋巴结及淋巴结内部的宫颈癌浸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Podoplanin)和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rylase,TP)的表达。结果顺铂组对淋巴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顺铂组淋巴转移个数及淋巴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顺铂组Podoplanin和TP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顺铂治疗后,对裸鼠淋巴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淋巴结中Podoplanin和TP的表达下调,抑制宫颈癌移植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可能是顺铂抑制宫颈癌淋巴转移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宫颈肿瘤 顺铂 淋巴转移 PODOPLANIN 胸苷磷酸化酶
  • 简介: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可缓解妇女绝经后更年期症状,预防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显著改善妇女绝经后的生活质量。乳腺是性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内源性和外源性雌、孕激素均可对其产生影响,并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普遍应用HRT的同时,HRT与乳腺癌的关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激素替代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切断双侧阴部神经建立压力性尿失禁(SUI)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侧阴部神经离断法制备大鼠SUI动物模型。模拟人体尿动力学检查的方法,测定实验动物的最大膀胱容量(MBV)、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及功能性尿道长度(FUL),证实SUI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并通过HE染色、Masson特殊染色、Mallory特殊染色、电镜超微结构对大鼠尿道横纹肌性括约肌的显微解剖进行观察。结果双侧阴部神经离断法可成功建立大鼠SUI模型。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模型建立后大鼠平均最大膀胱容量增加(0.89±0.04)ml(P〈0.01),平均腹压漏尿点压下降(15.46±5.49)cmH_2O(P〈0.01),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度下降(7.97±3.25)cmH_2O和(0.69±0.32)cm(P〈0.01)。建模后尿道及其周围组织形态学:尿道括约肌排列松散,部分肌肉有断裂现象,肌层变薄;结缔组织所占比重增加,胶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结论通过双侧阴部神经离断的方法,成功建立了SUI动物模型,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尿道横纹括约肌呈封闭环形分布于雌性大鼠尿道的中外段,提示此处为控尿机制的主要部位。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动物模型 阴部神经 尿动力学
  • 简介:<正>本文发表在2011年2月的《PrenatalDiagnosis》上。本文以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来探索预测短宫颈的模型。研究对象为800例随机选择的孕妇。于11~13+6周、16~19周、20~24周时行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cx1,cx2,cx3)。20~24周宫颈长度(cx3)≤15mm定义为短宫颈。其结果为cx1结合既往有早产分娩史的孕妇,对20-24周短宫颈具有

  • 标签: 宫颈长度 回顾性队列研究 生成模型 预测模型 经阴道 超声测量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行为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SCID小鼠腹壁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第3周治疗组(n=10)腹腔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3mg/kg/d,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连用14d;测量病灶体积及组织称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治疗组MVD及VE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单克隆抗体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证实抗血管生成治疗EMs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VEGF单克隆抗体 SCID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