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和慢性疲劳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调查神经外科38名护士及对照组89名护士,对工作压力和慢性疲劳指数进行对比,同时对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与疲劳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除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外)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护士(p<0.05),疲劳指数较高(P<0.05),工作压力与慢性疲劳呈正相关性。结论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导致慢性疲劳,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工作压力,缓解慢性疲劳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士 工作压力 慢性疲劳 调查
  • 简介:摘要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疾病,发病的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研究结果表明(1)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新型的病毒感染、精神应激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身心疾病等。(2)运动作为一种积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生。通过体育运动,可以调节自身的免疫系统,从各方面调节心理压力,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和精神负担过重,可以较大从事体育运动,(3)为避免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生,预防也很重要。

  • 标签: 慢性疲劳综合症 运动保健处方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性负荷试验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500例平板运动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能够顺利完成试验,因各种心律失常需终止运动的较少见。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实用、无创、安全的检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30),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组(SEn=30),两组术后第1-5天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SE组同时肠内给予谷氨酰胺颗粒注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血浆白蛋白,术后疲劳综合评分各项指数的变化。结果与EN组相比,SE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N组,两者比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相似,在术后第5天SE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N组(P<0.05),术后累计疲劳均低于EN组(P<0.05)。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比常规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减轻术后疲劳程度,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术后疲劳综合症 早期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颗粒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ELISA试验复检再检结果的分析,了解ELISA试验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对2009年度本站ELISA试验复检再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项传染性指标复检与再检阳性符合率为6.81%,抗-HCV和抗-TP再检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HBsAg和抗-HIV(P<0.01);复检假阳性率为2.93%。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因标本、试剂、仪器、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尽量使用自动仪器,少用或不用手工操作,减少人为误差,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血液 ELISA试验 复检 再检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常规血凝筛选试验PT,APTT,FIB,TT,在妊娠产妇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变化,凝血部分的改变会导致在妊娠期特别是晚期或分娩前后发生某些出血、血栓性疾病。方法对823例妊娠产妇与798例非妊娠产妇(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结果PT,APTT明显缩短于对照组(P<0.001),FIB高于对照组(P<0.001)TT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的状态,保护母婴健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 产妇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均行心电图(ECG)、高频心电图(HFECG)和平板运动试验并对结果作了分析比较。高频心电图十二导法以切迹≥12为阳性.结果表明高频心电图检查中度以上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均在86%以上,特异度为69%,总符合率为8l%;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中度以上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均在89%以上,特异度为76%,总符合率为85%;两组明显高于ECG组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30例PTCA前后高频切迹数相比,术后明显减少,可见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很高的敏感性,且安全易行,无创伤,尤其对老年行动不便和活动风险大的病人尤为适用。

  • 标签: 心电描记 平板运动试验 高频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通化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性变应原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实验,进行气传性变应原检测。结果2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44%(252例),以蔾属花粉最高75.3(202例),蒿属植物次之43.2%(11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6.5%(69例),榆树24.6%(66例),柳树10.4%(28例),豚草9.3%(26例),粉螨8.5%(23例),尘螨8.5%(23例),白色念珠菌5.2%(13例)等。268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158例(58.9%)患者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花粉类。蔾属类最明显、阳性强度占过敏人数的50%。结论蔾属和花粉类为我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种变应原性鼻炎患者可争取有效的避、忌、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