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冰试验疲劳试验在重症肌无力辅助诊断为一致性,进而评估冰试验在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患者、实施试验的专科医师双盲,对6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一名专科医师进行冰试验,另一名专科医师进行疲劳试验,时间相差24小时后对同一患者进行二种试验的互换交叉,分别记录试验结果,借助Kappa一致性性评价分析二试验的一致性。结果6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冰试验疲劳试验的一致性κ=0.688。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冰试验疲劳试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辅助诊断。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冰试验
  • 简介: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因为其病因不明、患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流行病学、病因和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①中青年女性和某些职业群体是易感人群。②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异常等生物因素和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均可能均与患病有关。⑧治疗研究主要涉及中药、针灸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激素治疗和补充维生素、球蛋白等.

  • 标签: 慢性疲劳综合症 治疗 病因不明 神经系统异常 严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推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疲劳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针灸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并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灸推拿 疲劳综合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AssessmentInstrument,FA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于2016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对我院的130例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心态、照顾时间、与患者关系及睡眠质量指数是患者家属疲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疲劳现象,且疲劳程度较重,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帮助患者家属缓解疲劳,提高照顾质量。

  • 标签: 精神障碍 家属 疲劳 疲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人员产生职业性心理疲劳的具体原因,并在分析后总结出适宜的调适对策。方法择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本院在职的80名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用以查明其产生心理疲劳的具体原因。结果高风险的工作内容、超负荷的脑力体力劳动、紧张的护患关系、个人价值观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机械性工作带来的厌足心理是造成护士产生职业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结论管理者应重视起疲劳心理给护理人员生理状态带来的影响,适时采取调适对策来消除其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

  • 标签: 原因分析 心理疲劳 职业性 护士 调适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针灸治疗和针灸推拿治疗疲劳综合征效果的差异性。方法随机选择笔者经治的80例疲劳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前者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后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推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效果优于单纯针灸治疗,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疲劳综合征 针灸 针灸推拿 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门诊护士心理疲劳的现状,找出原因,提出预防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周围108名儿科门诊护士就现有的心理状况,常见压力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调查69%的护士存在心理疲劳,其中,7%表现高度疲劳伴有紧张、焦虑行为。常见压力源有护理专业工作本身,工作时间及工作量,同事、患者之间的沟通,护理工作之外的繁琐事件,工作环境,文化程度,职称等。结论各种原因造成儿科门诊护士心理压力大,出现心理疲劳,继而影响门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必须予以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干预。

  • 标签: 儿科门诊护士 心理疲劳 压力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疲劳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量表、疲劳评定量表(FAI)等,对10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有45例(44.1%)患者有确定的焦虑症状,51例(50%)患者有确定的抑郁症状,疲劳状况处于轻度水平。疲劳量表的疲劳严重程度、疲劳的结果维度与焦虑成正相关;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与抑郁情绪成正相关。结论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疲劳状况相关。护士应多关注患者的疲劳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疲劳,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促进身心康复。

  • 标签: 宫颈癌 焦虑 抑郁 疲劳
  • 简介:摘要军事训练属于在和平时期的部队当中的中心任务,可以有效提升部队的战斗。在现阶段当中,训练的强度在不断的加大,并且在兵源的素质方面也产生的一列变化,从而使得疲劳性的骨损伤已经成为了现代军事训练当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也是造成训练缺勤以及部队人员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利用一定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本文首先对疲劳性骨损伤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形成疲劳性骨损伤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防治的措施。

  • 标签: 军事训练 疲劳性骨损伤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6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有意义,即P<0.05;研究组患者的FSS评分低于常规组,SS-QOL评分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有意义,即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治疗有效率,使其疲劳乏力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脑卒中 疲劳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分选X型冻精与常规冻精品质比较,结果显示分离X精子精液密度、活率、存活指数等各方面均明显低于常规冻精;使用分选X型冻精4支进行体内受精胚胎生产,结果显示对排卵数小于17枚的供体母牛进行体内受精胚胎生产效果良好,大于17枚则部分未受精;分选X型冻精奶牛鲜胚双胚移植与分选X型冻精奶牛鲜胚单胚移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性控奶牛鲜胚双胚移植与单胚移植产犊率差异不大,双胚移植经济效益较高;分选X型冻精与常规冻精所产母犊比较,结果显示性控胚胎移植所产犊牛出生时和60日龄时体重于常规冻精所产犊牛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奶牛 性别控制 胚胎移植 X精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有视疲劳症状患者136例(272只眼),所有患者予七叶洋地黄双苷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眼部症状和全身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8.2%,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七叶洋地黄双苷 复方托吡卡胺 青少年视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K-B法)是最常用的药敏试验。影响试验结果因素较多,综合监测的方法是按照K-B法推荐的标准菌株,采用同样方法对抑菌环变动范围进行监测。结果依据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判断标准和解释,实验中注意操作标准,确保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无误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结论药物敏感试验应严格按NCCLS规定的培养基、操作方法、药敏纸片和判定标准进行。为了监控试验过程的质量,必须做好药敏质控。

  • 标签: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纸片扩散法 其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分离的分枝杆菌菌型及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160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4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44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经培养后共获得160株结核分枝杆菌,均为人型结核菌,无牛型结核菌;共检出耐药菌株52株,初治涂阳患者菌株耐药的有40株,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菌株耐药的有12株。52株耐药菌株中,耐异烟肼13株,耐利福平18株,耐链霉素15株,耐乙胺丁醇6株;同时耐2种药物的22株,耐3种药物的8株,还有3株耐4种药物(耐HRES)。结论结核菌耐药是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用药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的试验操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聚集仪是主要用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从原来的光学比浊原理向多种检测原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常用试验方法,可用于初步筛检血小板功能的增加或下降。血小板聚集试验是对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评估。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经济实用,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

  • 标签: 血小板取聚集试验 标本采集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在临床早期控制菌血症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选择近年来我院住院患者以及门诊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300份,运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标本实施体外抗生素耐药率的检验,从而对比两个不同的方法的符合率。结果在300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常规药敏试验法检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100%,100%。直接药敏试验法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为88.7%,革兰阳性球菌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难看出,不论是常规药敏试验,或者是直接药敏试验,都是具有相对较高的抗生素耐药性的符合率。然而,与常规药敏试验相比较,直接药敏试验的检测时间是很短的,操作起来方便,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直接药敏试验在早期控制菌血症中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血液细菌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试验指导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于2017年1月起至2017年12月实施血栓弹力图试验结果进行临床成分输血的指导(实验组),于2016年一年间实施的常规凝血试验成分输血指导(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试验方式之间对比的年度用血总量、各成分血使用量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实施血栓弹力图试验指导下的实验组使用的年度用血总量、各成分血使用量等指标明显少于实施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下的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实施血栓弹力图试验指导成分输血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血栓弹力图试验 成分输血 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