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自然增龄情况下雄性SD大鼠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5b,TRACP5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然进程中2m(10只)、3m(11只)、10m(10只)、11m(15只)共4个月龄段的雄性SD大鼠,检测大鼠的腰椎和股骨的BMD水平,血清BALP和TRACP5b水平。结果雄性大鼠在2月龄到11月龄过程中,股骨和腰椎BMD显著升高(P=0.000),BALP保持平稳(P=0.975),TRACP5b显著下降(P=0.000).结论自然增龄使雄性大鼠的骨密度明显升高,这可能主要与TRACP5b水平的降低变化有关,而与BALP的关系不明显。

  • 标签: 大鼠 骨密度 骨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衰老
  • 简介:目的研究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学、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评估两种衰老模型大鼠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方法将大鼠分为26月龄组(A组)、D-半乳糖组(B组)和3月龄组(C组)3组。取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PCR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结果A组和B组大鼠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均比C组大鼠降低[小肠黏膜厚度:A组(89.88±6.12)gm、B组(87.62±6.32)μm、C组(162.91土7.28)μm,P〈0.05;绒毛高度:A组(59.95土4.47)μm、B组(56.43±5.38)μm、C组(108.12土6.42)μm,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A组和B组大鼠的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比C组疏松,间隙增宽,密度降低。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大鼠的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均P〈0.05)。而A组与B组大鼠的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和上皮屏障功能均受损,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等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等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 标签: 衰老 模型 动物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nervegrowthfactor,mNGF)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8.3±7.0)岁,每组60例。试验组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8.2±6.7岁),予30μgmNGF注射治疗;对照组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8.3±7.2)岁,予0.5mg甲钴胺注射治疗,每周3次,疗程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多伦多评分(Torontoclinicalscoringsystem,TCSS)、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评分(Michigandiabeticneuropathyscore,MDNS);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NCV)的变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5%vs61.7%,P=0.011)。2组患者TCSS和MDN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CSS[(8.15±1.61)vs(9.27±1.36),P<0.05],MDNS[(18.78±4.10)vs(21.03±1.90),P<0.05]。2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较用药前改善,治疗后试验组腓总神经MNCV和SNCV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MNCV[(45.09±3.14)m/svs(43.63±4.27)m/s,P<0.05],SNCV[(47.11±4.46)m/svs(43.50±2.91)m/s,P<0.05]。除注射部位疼痛外,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mNGF对于改善老年DPN安全有效,较传统甲钴胺治疗存在优势。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鼠神经生长因子 甲钴胺
  • 简介:胆心综合征(gallbladdercardiacsyndrome,GCS)足指由胆囊或胆道疾患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电活动失调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在胆囊、胆道疾患治愈后,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但也有见致复杂临床表现和凶险预后甚至猝死的临床报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胆道疾病发生膏墨升高,胆心综合征发病亦随之增高,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又因老年患者缺乏特异性的表现.

  • 标签: 胆心综合征 缓慢型心律失常 长寿老人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电图异常 胆道疾患
  • 简介:目的检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变化,探索其发展痴呆的脑诱发电位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对象为患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老年人(M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NC组)两组.结果23例MCI和29例NC完成了基线脑诱发电位检查.与NC组相比,MCI组的听觉脑干反应波V绝对波幅和P300的P3靶波幅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听觉脑干反应波V绝对波幅和P300的P3靶波幅的判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判别总正确率75%,但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脑诱发电位指标对MCI是否发展痴呆有显著性预测作用.结论脑诱发电位检测有助于了解MCI的脑电生理变化,听觉脑干反应波V绝对波幅和P300的P3靶波幅的降低对MCI具有诊断价值.本研究未证实4种检测的脑诱发电位指标对预测MCI发展痴呆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认知障碍 诱发电位 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