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多数的Meta分析都会用到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中的一种,固定效应模型假设所有的纳入研究拥有共同的真实效应量,而随机效应模型中的真实效应随纳入研究的不同而改变。运用的模型不同,所得到的合并后的效应量均数值也不相同,这不仅体现在效应量的均值上,更多的体现在每个纳入研究权重的分配上,本文主要目的是深度解剖两种模型以及两种模型的假设,区分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两种模型计算每个研究所占的权重和合并后效应量的均数值,最后指出并比较其优缺点。

  • 标签: 随机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效应量 统计学
  • 简介: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1,2]。但在研究罕见病、慢性疾病及涉及伦理学或长期疗效观察等问题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较低,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非随机对照研究(NRSI)更易达到研究目标,并且也是评估干预疗效的重要方法[3-6]。且一些学者在对RCT和观察研究进行对比后,认为一个大样本的试验设计完善的非随机研究比一个小样本的设计不佳的RCT更加可取[7,8]。目前,许多评价观察研究方法学质量的工具已被系统评价采用[9,10],而Newcastle-Ottawa[11]和Downs-Black[12]工具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虽然两者都具有完善的方法学的条目清单,但是每一个条目同时涉及内部有效和外部有效,并且缺乏综合的手册。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工具 干预性 长期疗效观察 非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学
  • 简介:模型的验证是指对模型的性能指标(区分度、校准度)进行考察的过程。根据考察过程中是否使用预测模型的开发队列数据,模型验证可分为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内部验证是检验模型开发过程的可重复性,常见形式包括随机拆分验证、交叉验证、Bootstrap重抽样以及“内部-外部”交叉验证。外部验证考察的是模型的可移植和可泛化性,常见形式包括时段验证、空间验证以及领域验证。

  • 标签: 区分度 校准度 内部验证 外部验证 BOOTSTRAP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基因分型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1988~1994年度,从广东城市和农村,1993~1994年度,从湖北、吉林9~11岁学龄儿童分离的179株GAS进行RAPD分析.结果①同一T型的菌株有特征条带,但有些亚型带型间差异较大;②不同T型间可有相同的带型;③分型率比T分型高,达到96.6%;④有主导RAPD型菌株流行的情况存在.结论RAPD方法对GAS分型及流行病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区别同一血清型不同地区来源的GAS.

  • 标签: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基因分型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 PCR扩增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卒巾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并发症.既往临床试验显示,华法林能够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卒巾风险,但华法林用药复杂,需要频繁监测,并且增加出血风险。达比加群是一种新型的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RE—LY(TheRandomizedEvaluationofLong-TermAnticoagulationTherapy)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在预防卒中方面的疗效差异,其研究结果显示,达比加群在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方面较华法林更为有效?

  • 标签: 抗凝疗法 心房颤动患者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随机 华法林 心律失常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已就此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而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是建立一种可严格控制的生理指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能与人脑梗死相似的脑缺血动物模型,这直接关系到动物实验研究的科学和指导意义.由于大脑中动脉(MCA)是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易患部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大鼠由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所致的局灶脑缺血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已经逐渐成熟,作者就几种大鼠MCAO常用模型建立的原理、方法、用途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动物实验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大鼠 发病机制 防治措施
  • 简介:研究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研究将控释的琥珀酸Metoprolol加于标准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对其总病死率的影响,以及对病死率、住院和其他临床现象的影响和比较两个亚组的生活质量与医疗费用.设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式.病人资料:3200例,年龄40~80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0%,NYHAⅡ~Ⅳ级.

  • 标签: 美多心安 干预试验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病死率 生活质量
  • 简介:Meta分析是对原始研究的二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质量受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的方法、评价者的知识水平及观点的影响.若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低,且未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正确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从而对临床实践造成误导[1].因此,对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尤为重要.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工具主要根据研究设计、实施、结果分析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倚的各个因素而确定,目前出现的评价工具较多,主要有单个评价条目(components/items)、清单(checklist/list)和量表(scale)三种类型.前面我们已经对Meta分析的类型[2]、Meta分析的软件[3]进行了介绍,本文将在简要回顾原始研究类型的基础上,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常用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评价工具 质量 研究方法学 TRAIL
  • 简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是评价医学干预效果等最理想的设计类型。基于RCT的高质量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视为最高的证据级别[1]。但Meta分析的质量依赖于纳入Meta分析的RCT研究本身的质量及其对偏倚的控制,低质量的RCT研究会降低结果的真实,使得研究结论不可靠。因此,使用权威的评估工具对RCT研究进行严格细致的偏倚风险评价尤为重要。

  • 标签: 评估工具 风险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偏倚 META分析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对猫持续局灶脑缺血模型加以改进,使其制作简便,模型标准、稳定,并建立功能检查模型.方法猫麻醉后,经眶后暴露大脑中动脉,在其发出外侧纹状体动脉的外侧部电凝闭塞,以医用耳脑胶及明胶海绵粘合硬膜和骨窗.在术前及术后以18FDG(18F-fluorodeoxyglucose)作示踪剂,进行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检查,经计算机处理,得出各脑区的标准吸收值(the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及脑结构图像.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行TTC染色,确定梗死部位及计算体积.结果手术后在猫大脑中动脉(MCA)皮层分布区均产生梗死灶,7d后的梗死体积为(19.3±0.70)%,动物无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猫脑PET图像大体结构清晰,MCA闭塞后1h即可见该侧MCA皮层区放射浓聚影明显减低,且与最后梗死区相一致.结论该模型制作方便,重复性及稳定性好,适合于脑血管疾病的功能研究.

  • 标签: 大脑中动脉闭塞 动物模型 ^18FDG-PET 局灶脑缺血
  • 简介:1研究背景1967年,Yasargil等首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1],以颅外-颅内动脉旁路移植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arterybypass,EIAB)为代表的血运重建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手段曾风靡一时。198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前瞻、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论--EIAB并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2]。短时间内,EIAB治疗脑缺血的病例数急剧减少,但部分学者始终未放弃对此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由于精确定量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方法的出现,对1985年的临床试验结论进行重新评价的呼声不断,北美国家和日本已经开始了多中心前瞻研究工作[3-4]。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血管旁路移植术 随机对照方案
  • 简介: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59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30)和对照组(n=29),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卡维地洛可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P<0.05).与对照组相比,卡维地洛在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VEDd)和提高心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方面较美托洛尔更有效(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并在减少LVEDd和提高LVEF方面优于美托洛尔.

  • 标签: 卡维地洛 美托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改良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制作MCAO模型;对照组采用Longa传统方法制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制作的成功率、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和脑梗死体积分别为82.8%、(46±7)%,与对照组的89.3%、(48±7)%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为15.94%,对照组为16.21%,两组的模型稳定性相近。结论改良的大鼠MCA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脑缺血一再灌注模型

  • 标签: 大鼠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动物模型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由脑静脉闭塞导致的局灶脑缺血远远少于动脉闭塞所导致的脑缺血,但随着神经系统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神经介入理论的普及和提高,以脑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逐渐被临床所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尤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缺血后的脑损伤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上矢状窦闭塞模型 蒙古沙土鼠 实验性 局灶性脑缺血 脑静脉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防石二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76例住院患者按住院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测临床症状体征、中医临床症候、结石排出、双肾输尿管B超、腹部平片、尿常规、尿PH、尿酸等指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8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86%;对照组痊愈146例,显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9.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防石二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防石二号 体外震波碎石 泌尿系结石
  • 简介:目的:研究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孵箱中一定的时间,细胞模型形成缺氧损伤,分别用HE染色,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在缺氧培养一定时间后,用上述方法均观察到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缺氧一定的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凋亡需结合形态学及定量测定作全面分析.

  • 标签: 检测方法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培养
  • 简介:目的调查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便秘发生的函数预测模型.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64例卒中患者进行便秘的前瞻性调查,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建立便秘发生的函数预测模型及便秘是否发生的判别函数,并对资料进行回代检验.结果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60.93%(39/64),影响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发病1周时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评分.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模型为h(t,X)=h0(t)exp(0.84X1+0.03X2);便秘发生判别函数为Y(1)=-27.67+4.84X1+0.30X2.结论卒中患者发病后10d内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且生活能力状态较低的卒中患者比较容易发生便秘.

  • 标签: 卒中 便秘 影响因素 函数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深入心衰机制的研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主干,使心室壁发生梗死,长期饲养(6周),建立心梗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并与同期的假手术组比较,观察术后大鼠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心梗区域大小.结果:手术组术后成活率52.5%,心梗后6周出现失代偿心衰.结论:此方法有效且重复性好,可较理想地模拟心梗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对研究心衰机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大鼠模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心脏疾病
  • 简介:颅内动静脉畸形(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CAVM)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复杂的疾病,其成人患病率为18/10万,年发病率为1/10万,年出血率为0.5/10万[1]。CAVM是青年人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ICH)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以往认为它是一种先天性血管胚胎发育异常的疾病,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还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2-3]。CAVM主要是由一支或多支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一支或多支引流静脉构成,其中畸形血管团内动脉不经毛细血管床直接引流至静脉。CAVM内部除了上述3个结构还常伴有静脉曲张、畸形团内动脉瘤、供血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迂曲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建立实验模型对CAVM的发病机制、血流动力学变化、病理生理变化、栓塞材料研究、放射神经外科的研究以及开展相关介入治疗新技术具有重要价值。笔者结合这些方面对目前的CAVM实验模型综述如下。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模型 胎盘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EnSite-Velocity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PSVT)的有效及安全。方法60例PSVT患者随机分组为X线导航组及EnSiteVelocity导航组各30例,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及RFCA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射线量、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X线导航组相比,EnSiteVelocity导航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射线量时间显著降低(P〈0.01)。两组手术即刻成功率、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SiteVelocity导航RFCA治疗PSVT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可减少X线透视时间。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 ENSITE VELO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