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多种化学因素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作探讨。方法收集临床资料,部分为个案,采用自身配对、组间对照、治疗前后等方法观察相关化学因素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工业性化学因素中,有二甲苯、乙醇;农业性有农药、敌鼠;动物性有蛇毒、河豚毒、蟾蜍毒;植物性的有乌头碱、毒草、博落回、棉子、强心甙类;以及吸烟、吸毒、过敏等均可引起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有效去除上述不良化学因素,心律失常可消失或好转。结论化学因素可引起多种心律失常,是与心脏直接和间接损害有关。

  • 标签: 化学因素 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报道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方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4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流出道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LVOTGradient).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天即出现LVOTGradient下降(P<0.05),而IVSd及EF则无明显改变.术后4周IVSd及EF出现明显降低(P<0.05),LVOTGradient也进一步降低.结论PTSMA术后的病人,超声心动图上左室流出量的梗阻及压差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善日益明显.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化学消融术 超声心动图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入院90min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术后行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及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责任(20.85±2.45)分比(16.32±3.02)分、营养饮食(26.85±3.47)分比(23.86±2.48)分、压力管理(24.98±2.32)分比(21.86±2.68)分、人际支持(23.45±2.45)分比(17.24±2.86)分、运动锻炼(25.98±2.45)分比(23.45±2.89)分、自我实现(26.12±2.45)分比(23.85±3.15)分、总均分(148.25±7.12)比(124.21±10.56),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状态(79.12±3.75)分比(74.25±4.23)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76.71±9.25)分比(62.38±10.42)分、心绞痛疼痛程度(83.14±8.45)分比(75.32±6.11)分、疾病认知程度(78.21±5.42)分比(70.25±6.03)分、治疗满意度(82.36±5.23)分比(71.98±6.0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多元化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