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形态和细胞遗传(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2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检查26例M3a,中2例和6例M3b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2/32),28例(28/32)有t(15:17),1例(1/32)具有变易移位,可评价的20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核型和变易移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MIC联合检测对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检测 染色体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和活检形态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时对30例MDS骨髓涂片和活检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骨髓象表现二系及三系病态造血,骨髓活组织检查可见幼稚前期细胞异常定位(ALTP)及病态造血。结论联合应用骨髓涂片和活检,以对MDS提高检出率,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涂片 形态学 诊断 骨髓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对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从形态进行分析。方法用形态检查方法分析三种类型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结果把巨幼红细胞贫血按形态特点分为以红细胞巨变为主和以粒系细胞巨变为主或以红细胞和粒系细胞巨变同时存在的三种类型。但三者给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都有明显疗效。结论分析此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从而了解三种类型的区别,以便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防止误诊。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形态学 骨髓象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和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高(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高(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有血液异常的HIV感染患者的血细胞形态特点。方法分析16例有血液异常HIV感染患者的外周血、骨髓细胞和骨髓病理学特点。结果患者外周血可表现1~3系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上占68.8%,各系细胞增生与骨髓细胞增生情况不全一致,粒、红、巨核三系细胞都存在发育异常的表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骨髓病理学检查:三系细胞比例和形态与细胞检查结果接近,部分患者的骨髓出现纤维化。结论HIV感染患者常出现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常存在发育异常的表现,但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相关疾病鉴别,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骨髓细胞 细胞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21例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癌的CT影像资料,分析肿瘤部位、单(多)囊、最大囊直径、囊壁特征、囊内分隔、肿瘤边界、肿瘤与胰管关系等影像征象。结果21例浆液性囊腺瘤中17例位于胰头颈部,5例位于胰体尾部,其中1例为多发;均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1.8Olll;4例囊壁或分隔有钙化,7例分隔可见软组织成分;10例胰管轻度增宽。12例黏液性囊腺瘤中6例位于胰头颈部,6例位于胰体尾部;4例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4.5cm;1例分隔可见钙化,6例囊壁可见软组织成分;2例胰管扩张,3例胰管轻度增宽。6例黏液性囊腺癌中5例位于胰体尾部,1例位于胰头颈部;4例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5.1cm;1例分隔可见钙化,5例囊壁可见软组织成分;1例胰管扩张,1例胰管轻度增宽。所有病灶与胰管均不相通,增强后病灶软组织成分及分隔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对于少数不典型表现病例,诊断仍存在困难。

  • 标签: 胰腺肿瘤 囊腺瘤 囊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以囊性成分为主的甲状腺癌(predominantlycysticthyroidcarcinoma,PCTC)的超声和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以囊性成分为主且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的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及血流丰富程度3项超声特征在所有PCTC中的分布情况;对其中9例PCTC的CT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的边缘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及乳头状结构3项CT特征在PCTC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0例PCTC的整体形态在超声图像中26例(86.7%)呈卵圆形、24例(80.0%)边缘光滑,其内实性成分26例(86.7%)呈偏心分布、20例(66.7%)血流丰富、19例(63.3%)边缘不规则,仅7例(23.3%)出现微钙化;且全部PCTC内实性成分均存在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及血流丰富3项超声特征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9例PCTC的实性成分在增强CT图像中7例(77.8%)边缘不规则、6例(66.7%)强化不均匀、6例(66.7%)具有乳头状结构,且均存在以上3项CT特征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结论当以囊性成分为主甲状腺结节内的实性成分在超声或增强CT图像中出现一些可疑恶性的影像特征时,应警惕PCTC的可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胰管结石(pancreaticductstones,PDS)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近年有很多个案报道,但对其流行病特点尚无统一认识.本文复习中国近10年的文献资料,探讨胰管结石的流行病特征和诊治经验.

  • 标签: 流行病学特征 胰管结石 诊治经验 中国 流行病学特点 DUCT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液质量及精子形态。方法121例VC患者分为I、Ⅱ、Ⅲ度共3组,其精液按WHO标准常规分析并对精子形态进行评价,23例健康男性精液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不同程度VC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精液各项常规指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下降(P〈0.01),畸形精子中,小头、锥形头和无定形头精子均增多(P〈0.01,P〈0.05,P〈0.01)。不同程度VC患者间比较,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形态检查Ⅲ度VC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低于Ⅱ度VC组(P〈0.01),而Ⅱ度VC组与I度VC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体畸形精子类别比较,Ⅲ度VC组的无定形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Ⅱ度VC组(P〈0.01)。结论精液常规检查不能区分不同程度VC对精液损害的影响,而精子形态检查可反映不同程度VC患者的精子状态。因此,VC患者不但应行精液常规检查还应行精子形态检查。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液质量 精子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胃上皮细胞和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的细胞内固有荧光特征性生物物质来源。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2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株在波长500~530nm的固有荧光表现:以罗丹明123(Rodamine123)对细胞内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细胞固有荧光的位置分布;采用氧化呼吸链阻断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阻断细胞氧化呼吸反应,测定细胞内固有荧光强度变化。结果:波长500~530nm的细胞固有荧光主要来自于细胞线粒体内,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荧光强度都明显弱于正常上皮细胞株。CCCP作用于细胞可提高该波长范围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结论:细胞在500~530nm波段固有荧光减弱的特征可能有助于诊断胃癌,该固有荧光的生物物质来源可能是参与线粒体内氧化呼吸作用的重要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

  • 标签: 胃癌 固有荧光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 简介:感染对免疫系统的进化施加了强大的选择性压力,免疫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抵御特殊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已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基因影响特异性感染的转归。免疫系统特定组成部分的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会导致对特定类型微生物的易感性。免疫应答也参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 标签: 感染免疫学 免疫应答 发病机制 干扰素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 简介:新的薄扫CT已用于CT血管造影,它已迅速取代了导管造影术。弥散-加权MRI促进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MRI序列越来越倾向于显示特异的病理学改变。数字化MRI和放射影像的计算机重建提供“三维”的在屏显示。

  • 标签: MRI 神经放射学 病理学改变 CT血管造影 导管造影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cnm×4.3cm(2.3cm×2.0cm~12.6cm×4.0cm),CT平扫显示肿块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楚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13例,密度均匀4例,肿块内见砂粒状或条片状钙化8例;邻近胸膜增厚10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邻近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6例,心脏受压4例,肺动脉受压7例,降主动脉受压1例;肿瘤越过中线6例,肿瘤向椎间孔生长5例,包绕主动脉3例,肋骨侵袭破坏3例,肋骨受压变形2例,胸椎受侵破坏2例,沿脊柱旁突入上腹部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0例,骨转移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CT增强扫描14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3例,平均CT值36(20—56)HU;中度强化8例,平均CT值53(36~74)HU;明显强化3例,平均CT值70(56—88)HU。肿块内见点状血管影7例,肿块内见多囊状改变6例。结论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 标签: 纵膈 神经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感染对免疫系统的进化施加了强大的选择性压力,免疫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抵抗不同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已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基因对特异性感染的结果有影响。免疫系统特定组成部分的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会导致对特定类型微生物的易感性。免疫反应也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免疫学 免疫系统 免疫机制 防御素 补体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5前发表的中国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pituitaryadenomas,EPAs)进行检索、汇总和分析,以了解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对主要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会议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检索,限定对中国作者报道(英文或汉文)且发生在中国的异位垂体腺瘤进行统计、汇总、归类和分析。结果①在查找到的直接相关中文文献86篇和英文文献27篇中,去除内容互有重叠的病例,共检索出73例异位垂体腺瘤。资料完整的70例中,男31例,44.29%;女39例,55.71%,男:女比例1∶1.3。按发生部位出现的频度,由高及低依次为蝶窦(31例,42.47%)、鼻咽部(7例,9.59%)、鞍上(7例,9.59%)、斜坡(5例,6.85%),其次为第三脑室、蝶窦/斜坡、鼻腔、大脑颞叶各4.11%。按肿瘤的功能性质分类,其发生比率由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泌乳素瘤(prolactinadenoma,PRL-ma)(21例,28.77%)、无功能瘤(nonfunctionadenoma,NF-ma)(21例,28.7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denoma,ACTH-ma)(15例,20.55%)、生长激素瘤(growthhormoneadenoma,GH-ma)(10例,13.70%)、促甲状腺激素瘤(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producingadenoma,TSH-ma)(2例,2.74%)和卵泡刺激素瘤(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adenoma,FSH-ma)(1例,1.37%)。另有因资料欠缺,性质不明者3例。发生率最高者为PRL瘤和无功能瘤,此与国外报道的以ACTH发生率为最高有所不同。另有松果体区和咽旁间隙各1例尚未见报道。②除外3例资料不全者,70例EPA中,伴发空泡蝶鞍者15例,占21.43%。其中由蝶窦伴发者11例,达73.33%;斜坡3例,占20%;2者合计占93.33%。③69例EPAs在论文中对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有描述,有明显侵袭性者29例,占42.03%,其中包括1例垂体腺癌,占1.45%。④全部病例均以手术作为首选,部分病例接受了放疗或药物治疗。结论EPA是极其罕见的,到2015年末中国报道的总例数仅73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位于中线区域的�

  • 标签: 异位垂体腺瘤 异位垂体腺癌 异位侵袭性垂体腺瘤 空泡蝶鞍
  • 简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ofthebreast,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分别占乳腺原发性肿瘤和纤维上皮性肿瘤的0.2%~2.5%;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描述胰腺转移瘤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收集23例胰腺转移瘤患者,分析胰腺转移瘤的大小、数量、部位、密度形态、强化特征以及继发征象(胆胰管有无扩张、血管有无包绕、远端胰腺有无萎缩)。结果23例胰腺转移瘤患者共发现肿瘤35枚,其中7例为多发癌灶,16例为单发转移。肿瘤最大径平均3.3cm,主要位于胰体尾。大部分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30枚),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23枚)、等密度(4枚)或明显边缘强化(3枚);5枚转移灶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呈持续强化。仅1例伴胰胆管扩张,2例伴胰管轻度扩张,1例包绕脾静脉。23例中13例伴有其他部位转移。结论胰腺转移瘤CT有一定的特征,熟悉其表现并结合病史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44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60例非HLP患者做对照。结果HLP组超重(或肥胖)、高血糖、脂肪肝以及高血压病史比例分别为81.8%、59.1%、54.5%和6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16.7%、13.3%和16.7%(P〈0.05或〈0.01);而HLP组胆系结石占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酗酒者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HLP组Ranson评分、CT严重指数(CTS!)、并发症发生数分别为3.15±0.07、4.46±2.58和3.2±1.7,均高于对照组1.62±0.22、2.62±1.90和0.9±1.2(P〈0.05或〈0.01),而HLP组血淀粉酶为(580±22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0±472)mmol/L(P〈0.01)。HLP组血三酰甘油(TG)值与Ranson积分之间存在直线相关(r=0.77,P〈0.05),对照组TG值与Ranson积分之间无直线相关性(r=0.17,P〉0.05)。结论HLP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血TG水平与HL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胰腺炎 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脂血症 代谢综合征 Ranson积分
  • 简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临床的急危重病,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外统计,AP发病率每年在(4.8~24)/10万人,并呈增高趋势.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3061例AP患者临床特征,为AP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急危重病 身体健康 人民群众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