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新癀是临床常用中成药,由厦门中药厂生产,主要成分有肿节风、三七、牛黄等。该药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可靠,本人就近年来对它的临床应用做一简单总结,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新癀片 中成药 牙痛 发热 带状疱疹 静脉炎
  • 简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毒性低以及品种多等特点,而深受临床青睐,几乎占全部所用抗菌药的半壁江山。头孢呋辛钠(注射制剂)与头孢呋辛酯(口服制剂)为第二代头孢菌素中历史最悠久、用量也最多的一种。为什么本品能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该药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点:

  • 标签: 头孢呋辛酯分散片 头孢菌素 类抗生素 序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颈部淋巴阴性(cervicallymphnode-negative,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uPTC)患侧中央各亚淋巴结转移(subgroupsof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sCLNM)与患侧侧淋巴结转移(laterallymphnodemetastasis,LNM)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中央淋巴结清扫+患侧侧淋巴结清扫的161例cN0-u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侧中央各亚淋巴结转移与患侧侧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N0-uPTC患侧中央各亚,喉前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16、0.035)。喉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气管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I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V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5、0.011)。结论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途径有一定规律性,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I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V淋巴结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或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cN0-uPTC患者,可考虑行患侧III、IV淋巴结清扫。在此基础上若同时有喉前淋巴结转移时,可考虑行患侧II、III、IV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垂体占位病变绝大多数是垂体腺瘤,临床上时有非垂体腺瘤的垂体占位病变误认为垂体腺瘤,并行不恰当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0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9例非垂体腺瘤性垂体占位病变的诊治,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库欣病 双侧岩下窦采血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2%罹患此病[1]。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包括运动迟缓、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障碍等在内的运动性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是由异常结构化的α-突触核蛋白沉积于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导致其大量丢失所引起。

  • 标签: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肠道菌群
  • 简介:壶腹恶性肿瘤主要是指起源于胰头部、Vater壶腹、下段胆总管及十二指肠黏膜的肿瘤组织。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常见的是胰头癌。2008年约有37900例诊断为胰腺癌,其中34300例死于此疾病[1]。与其他壶腹恶性肿瘤相比,胰头癌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约有20%的患者可行潜在性根治性手术切除,但5年生存率均不超过5%[2]。Vater壶腹组织来源的肿瘤约占壶腹恶性肿瘤的6%~20%,其愈后相对较好[3]。下段胆管癌为第三常见壶腹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所得肿瘤标本切缘阴性率约为67%~90%,5年生存率能达到24%~28%。十二指肠癌与其他几种壶腹恶性肿瘤相比,出现相对较少。总体而言,患者生存情况不乐观。

  • 标签: 恶性肿瘤 壶腹区 VATER壶腹 根治性手术切除 5年生存率 十二指肠黏膜
  • 简介:<正>杨献基是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肺科教授。上海徐汇结防所于1958年成立时,该所属于中山医院肺病学教研组的门诊和教学基地。教研组在吴绍青主任的领导下参加结核病防治工作,杨为上医常驻结防所医师,协助所长工作,指导结防所各项防治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徐汇区 防治工作 结核病 教学基地 教研组 肺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淋巴结阳性与侧淋巴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根据患者中央淋巴结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淋巴结转移数=1(A组,n=21),中央淋巴结转移数=2(B组,n=11),中央淋巴结转移数≥3(C组,n=18),各组相应侧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P=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4.67,95%CI1~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T3~4或中央淋巴结阳性数量≥2枚是PTC侧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侧区淋巴结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在患者胸腔内注入A溶血性链球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4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小导管闭式引流置管技术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在胸腔积液基本排尽后,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胸膜腔内分别注入A溶血性链球菌和顺铂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0%)显著高于对照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胸痛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异常、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溶血性链球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无明显胃肠症状、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积液 恶性肿瘤 A群溶血性链球菌 顺铂
  • 简介:1资料与方法纳入标准:①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联合中央清扫术)的患者;②手术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术者经验丰富,解剖娴熟,操作精细;③第一次行甲状腺手术;④术前血钙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均处于正常水平。

  • 标签: 甲状腺 中央区淋巴结 甲状旁腺功能
  • 简介:从生物体的能量消耗最小化原则来讲,生理意义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多发生在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伊始不难理解--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无用的转录过程和mRNA的剪切工作,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相应地,目前被人们所熟悉的基因表达调控位点几乎都集中在基因的5'端,即转录调控的主要作用位置.然而基因不只有5'端序列,其3'端序列以长度推测亦应富含信息量.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基因的3'端,尤其是3'非翻译涉及了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过程,主要参与mRNA的稳定性、基因表达的定位以及翻译效率等生理进程的调控,具体可能在干细胞增殖分化、性别决定、神经元发生、血红细胞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水平 非翻译区 能量消耗 生理意义 mRNA
  • 简介:PTC近年来呈高发态势,尽管多数患者生存预后良好,但疾病复发并不少见。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其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手术首先涉及腺体的处理及颈部中央淋巴结清扫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手术指征、具体的手术范围仍存在诸多的争议。本文对PTC、包括微小癌的腺体切除、中央淋巴结清扫的指征、范围及主要的手术并发症情况逐一阐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乳头状癌 腺体切除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简介:<正>时间:1997年6月8日至6月12日督导员:施鸿生戴元生王雪静地点: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盐城市盐都县本"项目"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WHO、WestemPacificRegion)所资助的江苏省4县(市)结核病控制项目。一、督导概况本次督导,江苏省结防所王志高所长、闰红静

  • 标签: 盐都县 江苏省 病人发现 督导 海安县 病人转诊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并观察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变化。方法利用致癌剂二甲基苯葸(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的方法建立从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胰腺导管内瘤变(pancre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ma,PanlN)到胰腺癌(pancreaticcancer,PC)的发生模型。共建模60只,8周后处死小鼠。随机选择20只存活小鼠,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及胰腺病变组织中7个免疫细胞的变化。结果建模8周内共死亡14只(23.3%),存活46只。46只小鼠病变胰腺组织均制备石蜡切片行常规HE染色。46个病变组织中,12例CP(26.1%),11例低级别PanIN(lowgrade—PanlN,PanIN-1,2,LOPanIN)(23.9%),9例高级别PanIN(highgrade—PanlN,PanIN.3,HG-PanIN)(19.6%)及14例PC(30.4%)。随机选择的20只小鼠中,PC及HG—PdnIN小鼠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明显高于LG.PanIN及CP小鼠。PC及HG—PanlN小鼠胰腺病变组织中粒细胞、MDSC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mphages,TAM)较LG.PanlN及CP小鼠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及M1型TAM明显减少。结论利用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是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胰腺癌在发生过程中,伴随全身及局部的免疫抑制效应,以病变组织内尤为明显,其中MDSC及M2型TAM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癌发生 免疫抑制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简介:结核病例的定义●所有类型:包括新涂阳肺结核、复发、新涂阴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病例。●新涂阳肺结核:指从未接受过结核病的治疗或服用抗结核药物不足4周的病人。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至少2次初诊痰涂片检查(直接涂片镜检)抗

  • 标签: 2000年 WHO 世界卫生组织 西太区结核病控制报告 定义 附件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桂枝、白芍、炙甘草、炒白术、生姜、大枣)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口服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1周,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在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优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治疗 黄芪建中汤
  • 简介:一、调研目的了解卫生V项目终期评价省(自治、直辖市)的实施情况,资料收集的质量和评价工作的进展情况。二、参加调研人员端木宏谨屠德华王甦民姜世闻三、调研时间2002年3月29日-4月2日四、调研过程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卫生V项目 终期评价 新疆 现场调研报告
  • 简介:<正>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江苏省卫生厅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办事处,于1996年初商定,在我国江苏省建立一个结核病控制示范。该示范为WHO西太其他会员国,特别是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可以借鉴的结核病控制方法和经验。该项目的目标是,在2年内基本建成高发现率(每年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新登记率在20/10万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示范区 西太区 江苏省 肺结核病人 新发涂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