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协同心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儿化疗后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1月时间内于进行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儿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患儿。对照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基于对照组采用协同心护理方案,以此比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协同心理护理 恶性淋巴瘤 化疗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疾病复发时,为其实施协同心护理的效果,重点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患者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协同心护理。结果: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弹性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患者实施协同心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心理护理 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 生活质量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应用协同心护理对生命质量和心理弹性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NHL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35例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协同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和心理弹性评分。结果:生命质量(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心理弹性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3个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患者采用协同心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利于心理弹性改善,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协同心理护理 生命质量 心理弹性
  • 简介:目的调查本科护生专业认同心理韧性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185名本科护生,使用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及ConnerDavis韧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总分为(86.45±10.30)分,处于一般认同水平;心理韧性总分为(61.81±10.97)分,处于中等水平。本科护生专业认同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韧性能够正确预测专业认同。结论心理韧性是影响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护理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本科护生心理韧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专业认同感 心理韧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协同心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选取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协同心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心理弹性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认知水平 心理弹性 协同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病人对眼球摘除术心理认同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84例符合条件的行眼球摘除术的病人,采取问卷及面对面交谈法,了解病人对眼球摘除术的心理认同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评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并对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心认同状况的病人个性类型不同。病人术前不同程度的SAS、SDS对眼球摘除术的心理认同不同,且SAS、SDS程度越重,病人越不能认同手术。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对眼球摘除病人的心理认同状况有影响。结论对眼球摘除病人进行护理时,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护理,以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眼球摘除 心理认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管理联合协同心护理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围绕5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展开,患者均为2019年7月-2022年12月间入院治疗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一组实行责任制管理联合协同心护理(观察组,n=25),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2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心理焦虑SAS量表、抑郁SDS量表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责任制管理联合协同心护理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责任制管理 协同心理护理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环节护理模式协同心干预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上一年度诊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7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各38例,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双环节护理模式协同心干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明确双环节护理模式协同心干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改善更为显著,且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双环节护理模式 心理干预 负面情绪评分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管理联合协同心护理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围绕5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展开,患者均为2019年7月-2022年12月间入院治疗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一组实行责任制管理联合协同心护理(观察组,n=25),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2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心理焦虑SAS量表、抑郁SDS量表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责任制管理联合协同心护理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责任制管理 协同心理护理 恶性淋巴瘤
  • 简介:目的调查湖州市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契约、前瞻性人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护士心理契约量表和前瞻性人格量表对湖州市3所市级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为(3.34±0.51)分,心理契约得分为(3.62±0.35)分,前瞻性人格得分为(3.33±0.59)分;职称、用工性质、工作年限、组织支持和前瞻性人格是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组织支持和工作支持,并重视护士前瞻性人格的培养,共同改善和提高临床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 标签: 护士 职业认同感 心理契约 前瞻性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年轻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我认同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选择我院纳入诊断100例确诊为乳腺癌的年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综合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和自我认同感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和自我认同感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接受综合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后,焦虑抑郁水平的显著改善率为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观察组在接受综合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后,自我认同感的显著改善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认同感,对其心理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年轻患者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 情绪
  • 简介:职业认同是职业社会化的结果,它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过程”指个体从自身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其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则指目前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近年来,护士职业认同研究已逐渐成为护理领域研究主题之一,主要源于护士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其职业感知、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可减少护士的离职倾向,起到稳定护理队伍的作用。

  • 标签: 护士职业 认同程度 “状态” 职业社会化 职业角色 护理领域
  • 简介:目的探讨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为培养护生积极、稳定的职业认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近5年国内外关于护生职业认同的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结果现有的研究对象中,较多集中在对护生的学历、性别、年级方面进行对照;以量性研究、质性研究为主;研究工具方面,国内量性研究采用量表种类很多,以郝玉芳、胡忠华等编制的量表为主,国外量性研究采取的量表更加多样;影响因素主要有2类,护生自身的主观条件和素质,以及学习生活的客观条件和环境。结论为培养护生积极、稳定的职业认同,可以在研究的深度再加强,开展量表比较研究,增加护生职业认同的形成研究,开展职业认同教育,等等。

  • 标签: 护生 职业认同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况以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66名专科实习护生分别参与实习前后职业认同感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前后护生的职业认同评分分别为(4.18±0.45)与(3.76±0.51),差异较大,P<0.05。结论:专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较低,且实习前后差异较大,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强化提升需要教育者、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 标签: 专科实习护生 职业认同感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中的胃肠道症状与其情绪之间具有的关系。方法:随机性抽选出110例患者并对其胃肠道症状进行分析与评分、胃肠道症状与患者情绪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胃肠道症状明显不同,并以Ⅲ级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最为严重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胃肠道症状与患者的情绪具有相关性。结论:Ⅲ级患者表现出的胃肠道症状最为严重且发生率最高,患者情绪与胃肠道症状具有相关性且以Ⅱ级患者最为突出。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 胃肠道症状 情绪
  • 简介:目的调查本专科实习学生职业认同感情况,为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我校实习后期的50名本科学生和50名专科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结果本、专科学生职业认同感总分分别为(3.18±0.49)分和(3.43±0.37)分。本科学生专业认同感得分低于专科学生(P〈0.05)。对于加强职业认同感的措施,学生更倾向于寻求社会人群的支持、临床带教教师以实例进行现身教育、在教学中寓职教育这几种形式。结论本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低于专科,应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 标签: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研究中的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均值为60.70,标准差为11.10。其中,职业自我概念的均值为21.55,此维度得分最高。职业自主选择性与社会说服的均值较低,分别为7.07和7.85。研究提示,教师可通过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院里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学院应为学生提供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具备清晰的就业方向与就业目标。

  • 标签: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简称高职护生)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2014年入学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选取6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设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附加具有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同一老师任教的平行班设为对照组(n=105),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职业认同评估指标体系对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分和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挖掘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对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应重视隐性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专业背景 隐性课程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调查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对151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职业认同得分为(96.19±15.27)分,职称、月收入、夜班次数、工作环境是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儿科护士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士 工作环境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不同实习阶段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及一般资料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99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总分分别为(71.16±7.18)分、(72.54±7.14)分、(69.00±9.9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习前学生自愿选择护理工作、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0.3%;实习中期学生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6.6%;实习后期学生学历、自愿学习护理专业、自愿选择护理工作、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39.9%。结论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不同实习阶段其职业认同感不同,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临床教育者在实习各阶段均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断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水平。

  • 标签: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专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