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拉泽分娩法的产时应用指导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110例孕妇在孕晚期实施拉泽分娩法训练,临产后助产士给予个性化拉泽分娩法指导.对照组110例孕妇未行产前拉泽训练,产时给予常规的产程观察和护理.观察2组产妇自然分娩知识的认知程度、分娩疼痛强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知识的认知程度好于对照组,分娩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孕妇不仅需要在产前接受拉泽分娩法训练,更需要助产士在产时提供个性化的拉泽分娩方法指导,才能使产妇准确应用拉泽分娩法,达到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

  • 标签: 拉玛泽分娩法 疼痛 产程 产时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泽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价值体会。方法:选取300例正常妊娠无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定期接受助产士门诊产前健康宣教及学习拉泽呼吸减痛法,指导其练习的时间和掌握呼吸法的技巧,观察其在自然分娩产程中的效果价值。结果:接受助产士门诊健康宣教,指导产前学习拉泽呼吸减痛法的产妇,可增强产妇在面对自然分娩时产生的宫缩疼痛的毅力与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结论:对孕妇产前开始指导学习拉泽呼吸法,即有效降低宫缩疼痛感,减轻因疼痛带来的疲累感,提高了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主观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健康,更利于助产士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 自然分娩 价值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低温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2例肺部感染外,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低温治疗可以促进惠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亚低温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音乐疗法辅助拉泽呼吸对分娩产痛和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82例产妇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指导,观察组另加音乐疗法辅助拉泽呼吸,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轻度疼痛占比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产妇音乐疗法辅助拉泽呼吸能够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疼痛感,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音乐疗法 拉玛泽呼吸 分娩产痛
  • 简介: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120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 标签: 亚低温脑保护 临床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病人 护理 创伤性疾病
  • 简介:摘要: 低温治疗应用药物和物理的方法 ,使患者体 温 降低 以达到 治疗 目的 ,过去 主要 用 于重 型颅脑 损 伤 ,随着对低温治疗 的研究深入和监测水平的提 高,促进其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1】。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ICU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娩球联合拉泽呼吸法在自然分娩初产妇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124例初产妇为例,分别实施常规助产干预、分娩球联合拉泽呼吸法助产,每组62例初产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第三产程时间相差不大,无显著差异;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分娩球联合拉泽呼吸法应用在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助产服务中,能够缓解分娩时疼痛的影响,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并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分娩球 拉玛泽呼吸法 自然分娩 初产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脑梗塞患者实施低温治疗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92例脑梗塞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46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重症脑梗塞患者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变应性败血症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化的全身性综合征^[1],多发于儿童,起病急,病程迁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于2009年7月收治1例变应性败血症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性,14岁,因“全身起疹伴痒4天”于2009年7月入院。

  • 标签: 变应性亚败血症 护理
  • 简介:近10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低温33℃~35℃能减轻外伤后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初步临床应用亦获得肯定效果。我科2004年2月-2006年1月,应用低温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法对68例重型颅脑伤病人(GCS≤8分)进行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分组治疗 亚低温 护理 疗效 初步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计划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实施的临床可行性。方法:一比一分组,样本共计14例,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诊,研究组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对比护理质量、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两组样本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积极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报道了1999年6月~2001年6月1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低温治疗期间的监护及护理情况,认为在低温持续期合理调控低温持续时间,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颅内压脑灌注压,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正确应用冬眠合剂,加强营养等是配合低温治疗的重要护理措施.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监护 护理 冬眠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2~24小时人院开始采用冰毯机+冬眠肌松剂十呼吸机辅助呼吸降温,经4~12小时将病人肛温控制在33~35℃之间,维持2~10天,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并对其进行监护.结果依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Ⅱ级2例,Ⅲ级10例,Ⅳ6例,Ⅴ级2例,死亡3例,病死率13.0%.结论低温治疗期控制温度、安全复温、加强生命体征、颅内压、体温及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注意营养支持护理,是确保临床疗效,降低病人病死率、致残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患者病情往往较复杂,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专科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但是其在临床应用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专科护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的运用效果,通过实验对比该护理模式的效果,希望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患者采用专业分组的康复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我院于2023年7月1日对康复科护理管理实施专业分组,将2023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的92张病床及36名护理人员作为常规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将2023年7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康复科的92张病床及3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实施专业分组管理。比较专业分组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专业分组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康复科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亚专业分组 康复护理 满意度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组管理模式在提升皮肤科病区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专科特点,构建专业护理小组,针对病种实施护理专业小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差异。结果 护理专业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护理质量及护士核心能力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 皮肤科 亚专业 护理质量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低温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2020.12-2022.11为参考阶段,以本院诊疗的68例中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值抽签,研究对象均分两组,一组是参照组(n=34),一组视为观察组(n=34),参照组,传统手术治疗,术后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低温状态下,开展手术治疗,术后予以针对干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参照组,水肿体积(90.40±7.67),颅内压(26.2±6.0),观察组,水肿体积(91.00±7.15),颅内压(25.3±6.0),基于数据分析可知,两组变化极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参照组,水肿体积(84.55±8.95),颅内压(26.1±3.4),观察组,水肿体积(73.55±6.44),颅内压(19.5±3.4),基于实际数据来看,数值变化突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低温治疗过程中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强化患者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并发脑梗死 亚低温治疗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