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ICU护理感染控制中运用层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处理,均为成2组,即为分析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分析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层级护理,对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结束后,分析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分析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分析组相比于参照组具有更优质的感染控制效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感染控制中应用层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感染控制 层级护理 ICU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医院于2019.10-2021.05期间收治的7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表格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入选的7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7.22%,高于对照组80.56%,P

  • 标签: 骨盆骨折 院前急救 院内救治 损伤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与质量控制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接收的就诊患者中,选取220例就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预检分诊护理流程。结果:在各项质量控制效果方面,实验组在分组准确率、救治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候诊用时、确诊用时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9.09%,对照组满意度88.1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中,应用预检分诊护理流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舒适护理对骨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5例骨创伤患者于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间进行对比研究,分为观察组(52名,给予舒适护理)和对照组(53名,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创伤患者使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创伤患者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消化内镜检查病患8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差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针对差错发生率,研究组2.5%,比对照组17.5%低,P<0.05。针对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和护理安全评分,研究组分别是(98.24±1.36)分、(98.69±1.01)分、(99.21±0.53)分,比对照组(92.57±1.94)分、(93.95±1.48)分、(95.47±0.94)分高,P<0.05。结论: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用PDCA循环法,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及差错的预防。

  • 标签: 消化内镜 效果 PDCA循环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消化内镜检查病患8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差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针对差错发生率,研究组2.5%,比对照组17.5%低,P<0.05。针对仪器器械管理、岗位管理和护理安全评分,研究组分别是(98.24±1.36)分、(98.69±1.01)分、(99.21±0.53)分,比对照组(92.57±1.94)分、(93.95±1.48)分、(95.47±0.94)分高,P<0.05。结论: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用PDCA循环法,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及差错的预防。

  • 标签: 消化内镜 效果 PDCA循环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前馈控制护理在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至2023年11月于我院生殖医学科接受ART助孕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前馈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RT助孕患者给予前馈控制护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前馈控制护理 妊娠率 活产率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6月-2023年12月到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104例,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实验组(质量控制管理,n=52)、对照组(常规管理,n=52),分析感染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实验组院内感染概率低(P<0.05)。结论:运用质量控制管理方式控制院内感染效果明显,可使得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 标签: 质量控制管理 院内感染 护理质量 感染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社区管理与综合干预对血糖控制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200例患者,对20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度、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水平。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程度明显升高,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血糖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社区管理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并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管理 血糖水平 综合干预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疼痛控制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院内创伤性骨折患者90例入组,入组后为患者结合单双号法分组,探讨组采取疼痛控制护理,一般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康复效果(肿胀程度、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探讨组护理有效率相比一般组更高,有对比意义(P<0.05),探讨组康复效果优于一般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可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 标签: 疼痛控制 创伤性骨折 康复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密器械的处理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1-2022.12的精密器械150件为研究对象,2022.1-2022.6期间实施精细管理前的75件器械为对照组,2022.7-2022.12期间实施精细管理后的75件器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精密器械的损坏率、清洁合格率和出错率。结果:观察组的精密器械损坏率和出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洁合格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精密器械的处理中,进行精细管理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机密器械损坏率和出错率,提高精密器械的清洁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密器械 处理 效果评价 精细管理
  • 简介:我院护理部为适应当前形势,加快护理改革,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在综合性医院,由于分科较细,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当患者发生非本专科的护理问题时,护理质量受经验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护理效果得不到最佳保证。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各专科护理的优势,我院护理部组织成立了全院护理会诊小组,

  • 标签: 护理会诊 首例 护理管理工作 临床护理工作 专科护理 综合性医院
  • 简介:目的评价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效果。方法依据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原则制订护理计划单,包括病情观察、气道护理、用药护理、氧气吸入护理、发热护理、引流护理、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动静脉管护理、健康教育和专科护理11个模块的电子护理计划单,比较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前后病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资料。结果护理计划单涵盖了患者住院期间关键环节的主要护理内容,实施后护理质量控制的11项内容除“氧气吸入护理”改善不明显外,其他10项护理指标均明显改善(P〈0.0l或P〈0.05)。结论电子护理计划单能够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并且有利于临床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护理计划单 电子护理文书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癔症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病,有心理反应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障碍,但缺乏持久的精神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其疾病过程易受暗示影响,虽病程较短,预后较好,但易反复发作[1].我们采用心理支持疗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癔症患者 心理评价 心理支持疗法 心理支持方式
  • 简介:目的:评价对脑梗塞病人进行访视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2008年4月出院的222例脑梗塞病人在出院时及访视护理3个月后用相同的问卷对脑梗塞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访视护理后病人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与病人出院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说明开展访视护理,可明显提高病人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结论:对脑梗塞病人开展访视护理,可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访视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精密器械供应室的精密器械的处理及采取对策进行了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精密器械供应室处理的精密器械(1000件)作为样本,将2020年1月-12月实施管理前(500件),与2021年1月-12月实施管理后(500件)予以比较,并分析管理前后的科室满意度、精密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损坏率及出错率。结果  相较于管理前,管理后的清洗合格率更高(P<0.05),器械损坏情况更少(P<0.05),科室更加满意(P<0.05),出错率更低(P<0.05)。结论  精密器械在进行处理时,容易出现清洗不到位,装配不准确、零件掉落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操作,提高精密仪器的管理水平。

  • 标签: 精密器械 处理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湿疹是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种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湿疹患者的效果。方法:我们选择了40名被诊断为小儿湿疹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前后对照设计,患者在干预前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然后,他们接受为期12周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包括皮肤保湿、使用温和的洗涤剂、避免刺激性物质、穿着柔软透气的衣物等。结果:在干预后的评估中,我们观察到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湿疹症状严重程度得到显著减轻,包括瘙痒、红肿和湿疹病灶的数量。皮肤的光滑度和湿润度也得到明显改善。此外,患者报告湿疹对日常活动、睡眠和心理社交方面的影响减少了。药物使用频率也显著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减弱。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湿疹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它能够减轻症状、改善皮肤状况,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它还能够减少对药物的需求和使用频率。这个干预措施可能成为小儿湿疹管理的有效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考虑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跟踪,以验证这些发现并推动小儿湿疹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儿湿疹 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