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单胞菌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数据,为临床控制和预防嗜麦芽窄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嗜麦芽窄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病例及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结果共152例嗜麦芽窄单胞菌感染患者,感染多发生在人院2周以后,以呼吸系统感染症状表现为主。有基础结构性肺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嗜麦芽窄单胞菌感染,且以肺炎居多。患者感染前使用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老年、免疫力低下、肿瘤为高频致感染因素。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胸外科。药物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米诺环素(94.7%),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90.1%),左氧氟沙星(86.8%),头孢哌酮.舒巴坦(57.8%),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4.6%),头孢他啶(51.3%)。老年组和成年组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侵袭性操作、免疫力下降的患者更易感染嗜麦芽窄单胞菌。加强患者嗜麦芽窄单胞菌的检测,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嗜麦芽窄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感染 治疗
  • 简介:利奈唑胺为全合成嚼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抗菌,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文献报道该在人体非炎性房水中穿透性良好,但其对玻璃体穿透性的资料则甚少。本文作者研究了利奈唑胺全身给后在人体非炎性玻璃体中的穿透性。该研究在24例接受玻璃体摘除术患者中进行。

  • 标签: 利奈唑胺 全身给药 玻璃体 非炎性 药动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术后嗜麦芽窄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Sm)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1年2月至2008年5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Sm引起的VAP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未发生Sm引起VAP患者105例为对照组。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m引起的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组在APACHEⅡ〉10,术后呼吸支持〉7d,使用广谱抗生素〉7d,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使用广谱抗生素〉7d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10,术后呼吸支持〉7d,使用广谱抗生素〉7d,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的VAP的相对危险因素;而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7d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基础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呼吸机使用天数,是预防和治疗Sm引起VAP的关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危险因素
  • 简介: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仅次于艾滋病)。WHO"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大约900万例,死亡150万例。我国是结核病高发的国家,结核病例数约占全球12%。由于临床上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合并艾滋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耐多结核(MDR-TB)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使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制订需要个体化。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动学 药效学
  • 简介:目的研究单剂口服吉米沙星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动学特性,为制订用于中国人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2名受试者随机、开放、3交叉单剂空腹口服吉米沙星片剂160mg、320mg和480mg。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测定血、尿样中吉米沙星药物浓度。应用Winnonlin分析软件计算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吉米沙星160mg、320mg和480mg后体内过程均符合非房室模型,平均血清Cmax分别为(0.70±0.19)mg/L、(1.40±0.32)mg/L和(1.84±0.35)mg/L;Tmax中位数分别为1(0.5,2)h、1(0.5,2)h和1.25(1,2)h;平均t1/2分别为(7.06±1.22)h、(7.02±0.94)h和(7.28±0.81)h;平均AUC0-24h分别为(3.86±0.56)mg.h/L、(7.61±0.93)mg.h/L和(11.47±1.68)mg.h/L;平均AUC0-∞分别为(4.01±0.57)mg.h/L、(7.71±0.92)mg.h/L和(11.62±1.72)mg.h/L;平均Vd分别为(411.45±77.88)L、(423.47±59.48)L和(439.21±55.55)L;平均CLt分别为(40.71±6.22)L/h、(42.10±5.46)L/h和(42.26±7.14)L/h;给后48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38.95±6.14)%、(37.84±6.62)%和(35.57±5.07)%。结论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吉米沙星160~480mg结果显示其符合线性动学的特性,消除半衰期长。给药量的约40%以原形药物经肾排出。

  • 标签: 吉米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 药动学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嗜麦芽窄单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Δ1-sulI)和I类整合酶基因(intI1)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27株嗜麦芽窄单胞菌,采用PCR法检测qacEΔ1-sulI基因和I类整合酶基因。结果27株嗜麦芽窄单胞菌检出qacEΔ1-sulI基因4株,检出率为14.8%。I类整合酶基因8株,检出率为29.6%。结论临床分离嗜麦芽窄单胞菌携带qacEΔ1-sulI基因和intI1基因。

  • 标签: 消毒剂 磺胺 耐药基因 整合酶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 简介:泊沙康唑是体内与体外均有抗真菌作用的广谱三唑类药物。本品已用于治疗难治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并用于中性粒细胞减低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合并排斥反应患者中预防真菌感染。在美国本品已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曲霉和念珠菌感染。

  • 标签: 泊沙康唑 健康受试者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药动学 混悬剂 口服
  • 简介:黏菌素被用于治疗多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甲磺酰黏菌素(colistinmethanesulfonate,CMS)静脉滴注后能被水解为具活性的黏菌素。目前关于黏菌素的动学资料还很有限。本文报道CMS和黏菌素在危重感染患者群体中的动学特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DR—GNB)感染患者(排除接受。肾功能替代治疗的患者)。

  • 标签: 静脉滴注治疗 革兰阴性菌 感染患者 患者群体 菌素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CTX—M型ESBLs肠杆菌科细菌成为社区尿路感染的重要病因,而门诊经验性治疗中存在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复方磺胺甲Ⅱ恶唑、口服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考察不同抗菌对产ESBLs菌株的抗菌作用以期为门诊尿路感染患者提供有效的抗菌药物选择。

  • 标签: 产ESBLs菌株 CTX-M型 肠杆菌科细菌 门诊病例 尿路感染 肠外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