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8月12日—美国FDA在给一些医疗器械制造公司警告信中提到,近期美国医院超级细菌感染暴发可能与十二指肠镜有关。发现奥林巴斯宾得医疗公司和富士胶片控股集团在美国和国外工厂检查中多次违规。违规包括对生产十二指肠镜没有正确评估清洁、消毒、检测过程以及没有上报在医疗单位使用该厂生产十二指肠镜后出现感染和其他问题。

  • 标签: 十二指肠镜 细菌感染 医疗器械制造 食品与药品 医疗公司 富士胶片
  • 简介:当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在医疗机构快速流行和播散,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重大问题.加强CRE菌株检测和有效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干预,是遏制CRE菌株进一步流行播散关键环节.本文对国际上关于CRE菌株检测方法和防控指南(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英国公共卫生中心发布指南文件)进行简单描述,以供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检测 感染预防控制
  • 简介:2013年3月1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警告公众:阿奇霉素(Zithromax或Zmax)可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变化,导致潜在、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危险因素:QT间期延长、低血钾或低血镁、心率缓慢,使用某些治疗异常心律或心律失常药物。此通讯综合一项医学研究和一家制药公司有关阿奇霉素可能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变化评价。

  • 标签: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阿奇霉素 心律不齐 安全信息 通讯 FDA
  • 简介: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制订有效MRSA感染控制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6月MRSA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MRSA医院感染率高于非IC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MRSA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61.1%)和血流感染(27.8%)为主,而非ICU以皮肤软组织感染(66.7%)为主,不同科室MRSA感染疾病谱存在差异(P〈0.05);ICU和非ICUMRSA感染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手术、疾病转归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和非ICUMRSA感染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非重症监护病房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 简介: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是人类中定植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黏膜上最常见机会性致病真菌之一.一旦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白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并改变形态结构,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白念珠菌双相性转换,尤其是由酵母相向菌丝相转换,在其致病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除了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二氧浓度以及酸碱度等可触发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白念珠菌自身产生群体感应分子(quorumsensingmolecule)也可调控菌体形态.法尼醇(farnesol)是第1个在白念珠菌中发现群体感应分子,其功能有调控白念珠菌双相性相互转换(morphology)、影响生物膜(bioflm)生成和调节宿主免疫等.因此,本文就法尼醇白念珠菌、宿主免疫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法尼醇 白念珠菌 双相性转换 生物膜 宿主免疫
  • 简介:黏菌素被用于治疗多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感染。甲磺酰黏菌素(colistinmethanesulfonate,CMS)静脉滴注后能被水解具活性黏菌素。目前关于黏菌素药动学资料还很有限。本文报道CMS和黏菌素在危重感染患者群体药动学特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DR—GNB)感染患者(排除接受。肾功能替代治疗患者)。

  • 标签: 静脉滴注治疗 革兰阴性菌 感染患者 患者群体 菌素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 简介:目的建立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在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诱导U937细胞分化使之具有吞噬能力,分别用胞内分枝杆菌(M.intracellulare)、结核分枝杆菌(MTB)、脓肿分枝杆菌(M.abscessus)感染已分化U937细胞,于感染后0、4、8、24、48和72h提取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937细胞凋亡率及细胞膜TLR2表达,Westernblot检测U937细胞感染后72h时细胞内总TI。R2含量,并观察阻断TI。R2后U937细胞感染分枝杆菌后凋亡变化。结果M.intracellulare、M.abscessus感染U937细胞后细胞凋亡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4h后凋亡率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MTB感染后细胞凋亡率也有升高但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分枝杆菌感染U937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排列依次M.abscessus、M.intracellulare和MTB。U937细胞TLR2表达量在分枝杆茼感染后4h内迅速升高,8h后TLR2含量稳定下来,不同分枝杆菌感染U937细胞后TI。R2表达并不相同(P〈0.05).由高到低排列依次MTB、M.intracellulare和M.abscessus。阻断U937细胞TLR2可以明显降低感染分枝杆菌后细胞凋亡率。结论TLR2并不直接引起巨噬细胞凋亡,但TLR2在分枝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巨噬细胞 非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凋亡 TOLL样受体2
  • 简介: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和起病后30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5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分析30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21例患者入组,其中MRSA血流感染检出率17.4%(21/121)。相比较于MSSA血流感染,MRSA血流感染中年龄≥65岁老年患者更多、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P值分别为0.026、0.035和0.001);并且MRSA血流感染患者中复数菌感染更多和接受了更多不恰当初始抗感染治疗(P值分别为0.005和0.001)。患者起病后30d内死亡率18.2%(22/12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仅实体肿瘤(OR,8.932,P=0.004)和感染性休克(OR,56.721,P〈0.001)是患者起病后30d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实体肿瘤和感染性休克,比MRSA感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中起了更重要作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曲霉是条件致病真菌,多在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致病。发生于无任何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正常宿主侵袭性肺曲霉病称为原发性侵袭性肺曲霉病,临床罕见,且病死率高,极易误诊。现报道我院收治原发性侵袭性肺曲霉病2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原发性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意识。

  • 标签: 原发性 肺疾病 曲霉病
  • 简介:布鲁菌心内膜炎是布鲁菌病少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不足2%,但却为导致布鲁菌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本文报道2例布鲁菌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以望增加对这一少见病认识。

  • 标签: 布鲁菌病 心内膜炎 马耳他布鲁菌
  • 简介:2013年4—5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2例人副流感病毒(humanparainfluenzavirus,HPIV)感染引起重症肺炎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人副流感病毒 重症肺炎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肠球菌属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158株肠球菌MIC,Nithocefin纸片法检测B内酰胺酶,数据用WHONET5.3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58株儿童临床分离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海氏肠球菌分别占56.3%、39.9%、1.3%、1.3%和1.3%;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6.8%,95,2%和84.1%,粪肠球菌对上述3种抗菌药耐药率分别为23.6%,18%和49,4%,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20,001);粪肠球菌出现2株万古霉素MIC8mg/L耐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全部敏感。儿童患者中多重耐药肠球菌属菌株占88.6%。结论儿童患者肠球菌属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尤其屎肠球菌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很高。

  • 标签: 肠球菌 耐药性 微生物 抗生素
  • 简介:目前,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其中1/4进展慢性肝病,其严重并发症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据估计,全球每年死于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患者多达100万~200万例.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例.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主要原因是HBV感染后机体形成免疫功能不全、体内高滴度病毒含量及对受染细胞耐受状态,因此,近年关于HBV感染后免疫耐受状态形成调节机制研究一直受到关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树突状细胞 固有免疫 TOLL样受体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2007--2009年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情况和菌株血清型别、同源性及耐药性变化。方法对纳入研究腹泻患者进行沙门菌检测,对分离到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760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53株沙门菌,检出率7.0%;共分得15种血清型,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居多;大多数沙门菌对常用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除肠炎沙门菌、斯坦利维尔沙门菌和B型副伤寒沙门菌外,其余菌株血清型无同一PFGE型别的菌株;用XbaI酶切11株肠炎沙门菌可分为PFGE—XbsⅠ1~6型,其中PFGE-XbaI4型优势型别。用SfiI和Notl酶对5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再分型,综合用XbaI/SfiI/NotI3种酶结果发现仍有2组菌PFGE图谱是完全一致。结论2007--2009年度广东省东莞市沙门菌感染多数散发病例,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沙门菌感染首选药物。

  • 标签: 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性
  • 简介: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是指艰难梭菌所致感染。它是导致医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最重要因素之一,约20%AAD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故又称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CDAD)。艰难梭菌感染的确诊依赖于检出艰难梭菌或艰难梭菌毒素,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现就艰难梭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艰难梭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特点 实验室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分离菌临床分布和耐药状况,儿科医师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度门诊及住院儿科患者血培养分离菌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患者血培养共分离细菌257株,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31.5%;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18.3%),肺炎克雷伯菌(占15.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占11.3%),肠球菌(占9.7%)等。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菌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对较高,对利福平、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肠球菌属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MRSA检出率27.6%,MRCNS检出率53.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1.9%和23.1%。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主要分离菌。应加强对儿童患者血培养中分离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掌握其耐药特点以便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多重耐药现象发生。

  • 标签: 血培养 儿童 分离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调查镇江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3类整合酶基因检出情况,分析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特征。方法对临床收集细菌采用PCR方法、T-A克隆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3类整合酶基因以及I类整合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296株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菌中I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最高43.2%。其中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中检出率分别为61.0%、14.3%、37.3%和20.0%,而Ⅱ、Ⅲ类基因检出率较低。对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分析发现共检测到5种不同基因盒,分别为:dfrA17、aadA5、aadA1、aadA2、dhrfⅪ,有4种不同基因盒排列方式。结论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细菌I类整合子-基因盒检出率较高。

  • 标签: 整合子 基因盒 革兰阴性菌
  • 简介:布鲁菌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00余人患病,但布鲁菌脓毒血症引起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临床非常少见。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1月分别经血培养及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血培养及腹主动脉增强CT确诊2例布鲁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布鲁菌 布鲁菌病 感染性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菌菌群变化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63例SAP患者腹腔内胰腺胰腺周围采集病原菌菌群和耐药性变化。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7株,占77.9%,革兰阳性菌56株,占22.1%。所有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最高,以不发酵糖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19.8%、13.4%和9.9%,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显著增加,并出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率分别为13.8%和13.0%,其产ESBLs株分别占45.7%和30.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比率较低,但肠球菌在胆道感染中所占比率较高(31.8%);常见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性。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不发酵糖菌感染率和耐药率均明显上升,胆道阳性菌感染也有增加趋势,这些都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WHONET5.4软件对200株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于泌尿道、伤口、呼吸道、血液等标本。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占47.5%,产AmpC酶者占19.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者占9%。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分离自泌尿道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达40%~95%。结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联合应用阿米卡星或头霉素类抗生素。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